-
1 # 皖法播報
-
2 # 欣欣葉
讓我們先看看全詩,原來出自北宋晏殊的《浣溪沙》,再看看古詩中描繪的美景,這樣的效果美不美?
浣溪沙 . 湖上西風急暮蟬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溼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
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意指傍晚夕陽斜照,微風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來臨,顆顆清露點綴在清蓮之上,很是可愛,稍停便騎馬趕去即將開始的酒宴。
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切莫推辭杯中的美酒,回朝後要多多靠近皇上,才能仕途平穩,只是至此一別何時再歡聚一堂。
-
3 # 拂硯
說到“拼爹”,似乎是近些年來才有的說辭。其實,古來如此。自從有了階級社會,社會上的人是有階層劃分的,有些人一出生就佔有了優勢資源,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少數人。除了皇親國戚,貴族門閥階層,還有透過軍功獲得特殊封賞,以及透過科舉制度謀得官位的官二代、官三代。
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
貴為宰相公子的晏殊,當然享受了全套貴族子弟的優等培養模式,成為日後北宋詞壇上享有盛名的大家。
晏殊與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沾了乃父、乃祖之光(優渥生活和教育資源),在文學藝術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出身不凡的官二代,也經歷了命運多舛的被貶生涯。天聖五年(1027年),三十七歲的晏殊因其剛峻的性格被貶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
這一年是公元1028年(宋仁宗天聖六年)秋,晏殊將離開偏僻的商丘回京時,友人為其在宋州南湖餞別。
依依惜別之際,詩人回想幾年來相處的友情,感慨萬千,詩興大發,作《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一首。筆者抄錄原詩文如下: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溼紅蓮。錢留歸騎促歌筵。
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這首詞上片描寫夜宴時的景色,為使歸客多有停留,催促為餞別準備的歌宴早點安排。
下片寫出了惜別之情,請求歸客多飲幾杯酒,古代時候交通不發達,他們之間的友誼是深厚的,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人生自古傷別離,莫使金樽空對月。”且喝了這杯中酒,往後關山重重,相見難期,各自珍重!
這首詞基調平和,有傷感又有期盼,盼望日後友人也有回朝一起相見的日子。
宋詩的特點是,大都以上片勝出,這一首無出其二,詩眼和神來之筆都在上片第一、二句。
試想一下,“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溼紅蓮。”傍晚夕陽斜照,微風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降臨顆顆清露點綴在紅蓮之上,煞是可愛。這是多麼美麗的一幅畫面啊!
季節正當時,我也在傍晚之際,來到了不遠處的荷塘,按照古詩中的意境,拍了一組照片,請大家欣賞!
回覆列表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溼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
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作者以景起興,逐漸轉向歌筵現場,敘寫舉酒話別時的真情寄語,在相見渺茫的惆悵中收束,寥寥幾筆,把離別場景勾勒得鮮活而動情,也透露了晏殊被貶後急於回京的心情。
上片以景物起筆,點出了離任的時間——暮夏時節。細膩描摹四季景象的遷轉,是晏殊詞述說情懷的鮮明特色。此處景物不僅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心情的變化。人在黃昏暮色中,感覺到西風拂面,暑氣襲來,似乎蟬也焦躁不安,加速了鳴叫。因為離別的焦慮,所以暮蟬之“急”乃是最強烈的感受。夜色來臨,周圍的氣氛變得安靜,人的情緒也稍微平靜,於是安靜下來欣賞那被清露打溼的紅蓮,頓覺神清氣爽。心情的平穩才促使離別者坐近“歌筵”,參與這餞別的盛宴。上闋的三句,蟬聲“急”意味著歸人心急,“少留”意味不願久留,“歸騎”暗示歸心似箭,“促”是坐近,卻也暗示著催促上路的心情,字句之間透露出晏殊迫切歸京的心情。
下片選取了筵席間話別的情景來呈現離別的情意。作者猶如摘錄了友人的話來營造現場感。“為別”二句可視為送別者對晏殊的寄語。一勸他“莫辭金盞酒”。因為這酒杯中盛滿了摯情厚意;二勸他“須近玉爐煙”,希望他回朝後應儘可能多接近皇帝,才能仕途平穩。這直白的言語在離別時分絲毫不顯做作,也沒有世故庸俗之感,只是朋友間誠樸的心聲。送別的話大概也澆中了晏殊複雜的心緒塊壘,於是他深長地感慨“不知重會是何年”,向歌筵中的友人們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
這首小令內容雖取自普通的日常生活場景,然敘事婉轉,立意含蓄,語言清雅不膩,確是一篇淡雅內斂之作。
拍攝可以根據賞析內容進行取景,深入古詩意境突出古詩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