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汗青正浩

    八旗軍應該是喜歡清宮劇的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軍隊,它是清朝建立初期銳不可當的精銳部隊,他們衝鋒陷陣、血染沙場,為大清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彪悍的隊伍,在大清皇帝“昏招迭出”的安排下,居然變成了一群只會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在後來的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和反抗列強侵略戰爭中,居然不戰而逃,丟盡了清朝的臉。那麼清朝皇帝到底用了什麼方法,讓他們變得如此墮落呢?這個問題要從清軍入關開始說起。

    中原的花花世界,皇帝的錯誤政策,讓他們很快淪陷

    八旗制度最開始只是一種普通的民兵組織,登不上大雅之堂。清太祖努爾哈赤發現了這種組織的好處,在萬曆二十九年設定黃、白、紅、藍四旗,又增加了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合稱“八旗”。

    八旗軍經常要接受訓練,尤其是騎馬射箭的本領必須精通,如果皇帝檢查訓練情況時,有人技術不佳,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所以早期的八旗軍戰鬥力是非常驚人的,他們在統一草原部落和滅亡明朝的戰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努爾哈赤之子多爾袞的帶領下,八旗軍成功地進入了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然而正如作家卡夫卡說的那樣:“戰爭中我流盡鮮血,和平中我寸步難行”,中原地區富庶的生活讓這些長年生活在關外的“大老粗”開了眼界,從入關開始,他們的戰鬥力就已經在瓦解了。

    當時的每個八旗兵都是由皇室供養的,他們每個月有固定工資和口糧,高階的八旗兵每個月四兩銀子,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750塊,也就是固定工資三千塊。

    而他們每個月46斛的口糧如果兌換成銀子,就相當於今天的一萬多塊,也就是說這些人輕輕鬆鬆就能月入過萬。

    除了這些,八旗兵每個季度都可以領一次福利,家裡有紅白喜事也有相應的補貼,皇帝的生日更是有豐厚的賞賜。有了皇室這樣“過分”的優待,八旗軍的腐敗也就可以理解了。

    皇帝招數頻出,卻沒有一個奏效,只好繼續供養

    清朝建立初期,朝廷為了防止八旗軍腐化,把原來居住在內城的人都趕了出去,禁止他們提供任何娛樂設施來迷惑八旗子弟,這些人天亮時才能進內城做生意,天黑時就要全部撤離。

    八旗子弟有錢沒處花,於是就跟著夜晚出城的人一起出去,到外城玩耍一個通宵,第二天再跟著那些人回來,長此以往,皇帝也管不了他們。

    這些人整日吃喝玩樂,慢慢的也就玩物喪志,康熙年間平定臺灣以後,康熙皇帝居然讓八旗軍收起兵器,從此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腐敗現象就更加嚴重,到了乾隆年間檢閱部隊的時候,八旗子弟已經是弓箭拉不起來,甚至騎馬都能摔下去,看的乾隆目瞪口呆。

    乾隆一看這樣不行,就又想了一個辦法,他命令八旗子弟回東北老家去開荒漁獵,體驗一下祖輩的辛勞,可是回到了東北的八旗子弟根本就不會種地打獵,索性把土地賣給了農民,自己又回到北京城享受榮華富貴去了。

    面對八旗子弟這樣的貪圖富貴,乾隆皇帝本來應該想辦法制止他們,比如說減少他們的錢糧,強迫他們參加鍛鍊,都是可以抑制這種腐敗滋生下去的,然而乾隆皇帝卻覺得他們的祖先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這樣對待他們的後人太殘忍,最後決定繼續養著這群“大爺”。

    內部叛亂,外敵入侵,八旗軍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嘉慶年間爆發了白蓮教起義,負責前去鎮壓的八旗軍看到氣勢洶洶的白蓮教教徒,居然嚇得轉身逃跑,還沒到地方就已經跑得沒有幾個人了,成為了當時最大的笑話,連皇帝都以他們為恥。

    道光年間列強進攻的時候,駐守在廣州的八旗軍看到外華人打來了就馬上“跑路”,道光皇帝眼看沿海城市就要淪陷,下令全國調兵,其中京師駐守的一萬多八旗兵也在被徵調之內,然而天下奇景出現了:這些人已經受不了長途行軍的勞累了,在路上命人拆掉老百姓家的門板,自己躺在上面,四個人抬著走。

    一群要去打仗的人還要靠不打仗的老百姓抬著,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最可笑的是到最後統計戰績的時候,八旗軍戰死的只有一千多人,因為逃跑被當作逃兵處理的,卻有一萬多人,一支軍隊腐敗到了這種地步,如果讓他們驍勇善戰的祖先看到了,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八旗軍的表現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當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搶走了大量珍貴的文物,而英法聯軍走了之後,八旗軍居然也參加了搶劫圓明園的活動,氣得皇帝讓內務府到處去抓他們回來問罪,在很多人家中都搜出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鴉片戰爭時期的八旗軍就這樣不堪一擊,還在國家危難之時趁火打劫,清政府當然不敢指望他們,在慈禧掌權初期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中,清政府已經對八旗軍不抱任何希望了,打跑太平軍的,是曾國藩率領的地方軍——湘軍。

    在清政府對八旗子弟數百年的放縱之下,他們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驍勇善戰,而變成了一群酒囊飯袋,面對後來八國聯軍的進攻他們更是嚇得哭爹喊娘,被洋人羞辱打罵也沒有還手的力氣,之後民國政府成立,他們的各種特權也都被取消,他們既不會種地又生活不能自理,很快就淪為乞丐流落街頭,最終徹底消失,成為歷史。

  • 2 # 大飛哥愛歷史

    八旗制度是由努爾哈赤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所建立的,有正黃、正蘭、正紅、正白、鑲黃、鑲蘭、鑲紅、鑲白八旗。

    八旗軍隊戰鬥中主要依靠騎兵突擊,充分發揮騎兵優勢,各部協作,進退有序。在萬曆年間的徵北韓之戰中,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後金貴族,看到明朝軍隊在北韓的表現,認為大明不足懼,以“七大恨”告天,對明朝宣戰。薩爾滸之戰,明朝慘敗,八旗軍隊一戰成名,隨後這支勁旅先後經過寧遠之戰、松錦大戰、山海關大戰,一步步從遼東打到關內,入關後,八旗軍勢如破竹,先後擊敗李自成張獻忠及南明政權,成功奪取了天下。奪取天下以後,八旗子弟作為從龍一族,朝廷是大加封賞。不論是田地還是房子,一下都有了。以前收入靠搶,現在天天睡著覺都有人給銀子送糧食。八旗子弟們成功實現了從強盜到地主的逆襲,自此衣食無憂,天天溜個鳥,聽個曲兒,想想以前在東北過得啥日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這多好,啥都不用愁了,天天玩吧,吃香的喝辣的,以前拼了命打明朝、打李自成張獻忠就是為了這一天好日子,今天終於到了,可勁造吧。時間一長,玩物喪志,以前是弓馬嫻熟,後來連馬都上不去了,最終連自己看家吃飯的手藝都沒了。所以到了咸豐時期,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咸豐帝派八旗、綠營前去鎮壓,結果發現由於久不習戰陣,八旗兵和綠營兵一觸即潰,徹底喪失了戰鬥力,國家面臨無兵可用的狀態,清政府只能依靠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的地主團練武裝,自此滿洲八旗軍隊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漢族官僚勢力開始上升。

  • 3 # 生於1972年8月

    我們都知道八旗軍是清兵的主力部隊,皇太極也正是依靠這些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才入主中原,取明朝而代之。那麼這八旗軍指的到底是什麼呢?又包括多少人呢?為什麼在大清朝的後期,這八旗軍都變成了窩囊廢呢?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八旗軍,指的是滿族軍隊的八支軍隊,但實際上,八旗軍不只是滿族人的特權,還有蒙古八旗和漢族八旗。蒙古八旗是皇太極在征服了蒙古後,將其投降的兵馬按照滿族軍隊的方式,進行編排成八旗軍。

    而所謂的漢族八旗,是從清兵開始征戰大明朝,就有不少漢人因為各種原因,到滿清的軍隊中參軍,為了方便管理,於是也設立了漢族八旗。雖然說八旗軍按照種族分為,滿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漢族八旗,但對於八旗軍的要求是一樣的,善於騎射,這也是的時候清兵可以戰無不勝的原因。

    八旗軍內部也是有等級之分的,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直接歸皇上管理,負責包圍皇宮的安全,作為皇帝身邊的親兵。而滿族八旗在入關之後,就分佈在皇宮四周,每個方位2只八旗軍,這樣來守護皇城。

    清朝建立初期,八旗軍還會經常練習騎射,目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忘本。清朝皇帝們的狩獵也是為了提醒自己和八旗軍,要經常練習騎射。在康熙大帝南征北戰的戰績中,八旗子弟都是其中的主力,畢竟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騎兵還是最強的戰力。

    而到了乾隆時期,伴隨著國家的穩定,作為天朝大國的大清,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在這樣舒適的情況下,八旗軍也開始好吃懶做,基本上懶得鍛鍊自己的騎射,從而使得軍隊的戰鬥力漸漸下降。

    至於到了後期的閉關鎖國時期,八旗子弟還以為自己還是曾經的天之驕子,其實都已經要淪落為街頭的混混了。所以後來人們用八旗子弟來形容那些遊手好閒的頑固子弟。

    清朝的八旗軍在清朝立國時可謂是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八旗軍人數雖然遠遠少於對手,但是組織結構精幹,作風樸素,作戰勇猛無敵,常常能夠以少勝多。然而就是這支堪稱清朝柱石的精兵勁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一群上不得戰馬,下不能拉弓射箭的烏合之眾。不僅如此,腐朽沒落的八旗軍竟然逐步成了威脅清朝穩定的最大不利因素!

    實際上八旗軍的衰敗是非常早的事情。八旗軍所採用的制度本來是適用於清朝入關之前的那種耕戰社會,但是入關平定全國後不僅沒有順應時代做出改變,而且還得到了強化。八旗軍在全國各地駐防,成為了由清政府供養的職業化軍隊,平時只需要認真操練,按月領取糧米,戰時出征作戰。清朝這一制度想法是好的,但是嚴重脫離實際,很快毀滅了這一支軍隊。

    由於康熙初年全國基本平定,八旗軍在風景秀麗的江南養尊處優,逐漸的失去了以前那種樸素的戰士作風。僅僅是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時,清朝朝廷就發現八旗軍不僅不能勝任戰鬥任務,而且打家劫舍卻很有一套。最後清朝是依靠綠營兵白完成了平定三藩的任務,不過這讓康熙認識到八旗軍所產生的嚴重問題,開始加以解決。

    令人遺憾的是康熙直到去世也沒能改變八旗軍的頹廢趨勢,雍正傾注大量的精力也一樣無功。早期還只是八旗軍頹廢,後來整個八旗組織都頹廢了!清朝中葉處於長期的和平時期,整日無所事事的八旗將士不去兵營操練,導致清朝武備廢弛。很多在城門或宮廷門口站崗計程車兵都花錢找人替代。在每個月拿到俸祿和米糧後很快揮霍一空,不夠花後就賣房子賣地,八旗人很快就普遍的貧窮。而清朝恰恰規定八旗子弟不能從事經營活動,使這一情況更嚴重。

    到了道光時很多八旗幾乎都成了需要清朝朝廷救濟的難民。八旗的頹廢嚴重威脅了清朝的穩定,使各代皇帝都憂心忡忡。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不可能改變200年來八旗頹廢的面目,八旗軍逐漸的被忽視了,在對外御辱戰爭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到了清帝退位時,甚至民國政府都將救濟京城地區的八旗人作為清帝退位的條件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對印第安人如此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