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閒閱讀
    基本解釋

    ①從自“三從四德”。

    ②儒家提倡的孝、悌、忠、信四種道德。

    儒家四德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言語(指有知識修養,說話得體,言辭恰當);

    其次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1、儒家孟子提出“四德”,既“仁”,“義”,“禮”,“智”。

    2、易家以元、亨、利、貞為四德。

    3、儒家以孝、悌、忠、信為四德,指置善、事長、立愛、結舊四種德行。

  • 2 # 藍玥

    【四德】(一)指大涅盤的果德︰即常、樂、我、淨等四德。又稱

    涅盤四德

    。語出《大涅盤經》卷二。‘常’,常住之謂。指大涅盤中,超越時空,無生滅轉變之果德。‘樂’,安樂之謂。指大涅盤中,絕生死逼迫之患累而無為安樂之果德。‘我’,真我之謂。指離妄執之我,而得八大自在之真我之果德。‘淨’,清淨之謂。指離惑業之垢穢,而湛然清淨之果德。遠離凡夫外道的四顛倒及二乘的四顛倒,才能證此涅盤四德。因此,《大涅盤經》卷二雲(大正12·377b)︰‘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中略)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

    常樂我淨

    。’關於此‘常樂我淨’四德與大涅盤本有果體的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的關係,若據天台家之意,有通別二途。依《

    摩訶止觀

    》卷三之一所說,‘通’時,如稱法身四德等,法身、般若、解脫各有常樂我淨;‘別’時,系由轉五陰等而將法身配常樂等。《法華玄義》卷四說菩薩斷無明,顯中道佛性,故亦具常樂我淨四德。《觀經疏妙宗鈔》卷一說修得之四德與本有之四德二義齊等,方是遮那身土之相。(二)指

    轉輪聖王

    的四種福德︰即大富、端正姝好、無疾病、長壽。又稱

    輪王四德

    。語出《樓炭經》卷二。大富,謂轉輪王擁有無數珍寶、田宅、奴婢、珠玉、象馬、工巧眾等,富甲天下,無有匹敵者。端正姝好,謂轉輪王顏貌端正姝好,天下無雙。無疾病,謂轉輪王其身自在,寒暑不侵,諸所飲食,愉快享樂,百病不生。長壽,謂轉輪王常安穩長壽。(三)指塵德、財物德、聖法德、解脫德︰據澄觀《華嚴經疏鈔》卷六十所述,塵德,謂五塵境,美麗無比。財物德,謂七寶無不珍奇。聖法德,謂三藏聖法無不齊備。解脫德,謂人人皆具解脫分,善得解脫者實繁廣故。此外,《翻譯名義集》卷三說具財寶、妙五欲、饒多聞、豐解脫等舍衛四德。(四)指善法(dharma)、智慧(jn~a^na)、離欲(vaira^gya)、自在(ais/varya)︰為數論外道所說。又稱四有。善法者,如《金七十論》捲上雲(大正54·1250c)︰‘夜摩尼,尼夜摩。夜摩尼者有五︰一者無嗔恚,二恭敬師尊,三內外清淨,四減損飲食,五者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殺,(二)不盜,(三)實語,(四)梵行,(五)無諂曲。十種所成就,是故名為法。’智慧者,智有二種,一是外智,二為內智。外智謂六皮陀分,即︰(1)式叉論,(2) 毗伽羅論,(3)劫波論,(4)樹提論,(5)闡陀論,(6)尼祿多論。內智謂三德及我。由外智得世間,內智得解脫。離欲者,離欲有二種,一外,二內。外者於諸財物,已見三時苦惱,謂覓時、守時、失時。又見相著殺害二種過失。因此見故離欲出家,如是離欲未得解脫,此離欲因外智得成。內離欲者,已識人與三德異故求出家,先得內智,次得離欲,因此離欲故得解脫。自在者,自在有八種︰一者微細極鄰虛,二者輕妙極心神,三者遍滿極虛空,四者至得如所意得,五者三世間之本主,一切處勝他故,六者隨

    欲塵

    一時能用,七者不繫屬他,能令三世間眾生隨我運役,八者隨意住,謂隨時隨處隨心得住。又據該論卷中所說,成就如上四德有三途,即︰(1)因善成就,如迦毗羅仙人由空化生時自然有四德。(2)自性成就,如梵王四子生時,已具足四德之自性身。十六歲時,不藉加行,四德自然顯現。(3)變易得,師身名變易,因師身故,弟子恭敬親近聽聞得智慧,因智慧得離欲,因離欲得法,因善法得八自在。

  • 3 # louanhuamingyouyicun

    ♥♥【德】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而為之。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大道無形,德為載體。】

    ♥♥【儒家四德】【忠】【孝】【仁】【義】。還提倡【溫良賢淑】【謙讓尚禮】等。♥♥現代文明社會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同時,又賦於新的內涵。如【愛國愛民】【秉公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等。♥♥【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文明文化中的優秀精神遺產,是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的準繩。勤樸古健,居安思危,善始善終,是對【德】最好的詮釋。

  • 4 # 梅217721946

    狗屁,婚煙不好離的多1去什麼三從四得,見鬼去吧,信任,忠誠,包容是最重要的.越知道多越心難受,就這樣一簾幽夢--點也不好,

    再說同學見面沒什麼不對。指望文字誇何不

    了我,獨闖天下除了北方沒去我去的地方多了,·明年-起風,倍你。天崖海角。

  • 5 # 味哎兒

    德就是得,兩字互用,但得被後世更多的用於拿取到的獲得上了,而德被用於人行為規範上了。所以德為剋制自已不被他人它物傷害到的保命方式方法了。

    怎樣保命與不被他人它物傷損到?躲開是唯一最佳方式方法,不能用對抗反擊方式,對立對抗反擊只會造成更大傷損,取勝僅解氣而已,受傷損擴大則必然。

    因此,德以“妨”的不妨礙他人它物為核心,再衍生出:人品.品行.品德.德行.德性.道德.公德.功德.共八項。將其對摺疊起來呈四雙項,古人說為四德。實用時四項化源於此,即,人品.德性.道德.公德.多外現,品行.品德.德行.功德.多內現。

    守德雖保命,但趨弱化,古中國倍受侵源於此。再為糾紛當事人不得自解須由官府評斷解決。此兩項使中國棄武,因而弱。從而雖安且富,外侵來抗不住。

    另一是類宗法的僅用婦人的:三從四德:

    三從:從自父母,從嫁家父母,從夫。夫亡,從子。

    四德:尊婆翁.敬姑叔.遵夫.護子。

    實際上僅溶入夫家而已。武則天不明,終將死時才知不享武家祭,僅享李家祭方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脂期間多喝水,是指喝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