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fl金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AAU(有源天線處理單元)是5G網路框架引入的新型裝置,和RRU(射頻拉遠單元)有一定的功能區別。
RRU(射頻拉遠功能)出現在3G時代。早在2G時代,基站還被稱為BTS(基站收發臺),2G的網路結構主要由終端、基站子系統、承載網、核心網組成。其中的基站子系統包括BTS(基站收發臺)和BSC(基站控制器)組成。
基站在2G時代,它的基帶單元部分、射頻單元部分整合在一個機櫃之中,射頻單元口透過饋線和天線相連。
3G時代,除了這種射頻單元和基帶單元在一個機櫃之內的裝置之外,還出現了基帶單元和射頻單元分離的基站,這種基站也被稱為分散式基站,基帶部分被稱為BBU,而射頻單元被稱為RRU。
最初的時候,RRU還是在機房的牆壁上掛著的,BBU安裝在標準機櫃內,RRU和天線之間依然透過饋線(7/8饋線為主)。繼續發展下去,RRU開始上塔,BBU和RRU之間透過光纖連線,RRU和天線之間透過跳線(1/2饋線)連線,從此之後,再維護RRU就需要帶著塔工了。
進入4G之後,傳統的一體的宏基站已經完全的被BBU+RRU+天線的模式取代,而且還有一些BBU被統一的放在一個機房之內,組成了BBU池。
5G時代,基站的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新的裝置AAU。5G之所以出現了AAU,其實是因為5G引入了Massive MIMO這個技術。
Massive MIMO,大規模的多入多出。
MIMO是多入多出技術,這個其實比較好理解,你可以想象成公路,如果讓公路上跑更多的車,就需要更多的車道,很顯然的是八車道要比四車道的車流量要大的多。
而MIMO越高階,則需要天線越來越多,天線越來越多,饋線也就越來越多,RRU上的饋線介面也就越多,而這樣工藝的複雜度也就越來越高。外加上饋線本身還有一定的衰耗,而這也會影響部分系統效能。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5G之中,將RRU和原本的無源天線整合為一體,也就形成了最新的AAU(有源天線處理單元)。
集成了天線,所以AAU的體積和重量都要大於RRU,耗電量也有比較大的增加,價格也要貴了許多。
AAU還多了部分BBU的功能。5G時代,不僅僅是RRU和天線整合到了一起變成了AAU,而且BBU的物理結構也由於5G改變的網路框架而演變成了CU(集中單元)和DU(分佈單元)。
其中BBU的實時性比較強的部分,變成了DU(分佈單元),而BBU的非實時性功能則演變為了CU(集中單元),此外5G核心網功能下沉到邊緣,CU還將承載部分核心網的功能。
BBU的部分物理層功能,被設計到了AAU之中,因此和RRU相比,AAU不僅僅是多整合天線部分的功能,還多了部分BBU物理層的功能。
5G之中依然還會有RRU。5G之中也有一些低頻部分,比如廣電將要使用的700Mhz,而這種低頻的由於波長過大,天線陣子也過大,很難支援大規模天線陣。
而且,就某些對於系統容量要求不高的區域,比如農村、山區,也沒有必要使用昂貴的AAU。
所以,在5G的整個網路結構之中,依然會有BBU+RRU+傳統天線的組合,AAU並不是5G系統之中的唯一。
而且,對於不部署AAU的區域,還可以部署2/3/4/5G 完全整合到同一套BBU+RRU+天線的基站之中,也可以運營商部署5G網路降低了一些成本。
總而言之,和RRU相比,AAU多了天線的功能以及部分BBU的功能。和RRU相比,AAU體積更大,面積更大,重量更重,耗電也會更大,價格也要貴一些。
-
3 # 水魚冰
AAU = RRU + 天線。
應該算是有源天線。
RRU與天線在一起,減少了饋線,減少了一定的損耗。
回覆列表
BBU與RRU的區別:
通常大型建築物內部的層間有樓板,房間有牆壁,室內與室內使用者之間有空間分割,BBU+RRU多通道方案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對於超過10萬平方米的大型體育場館,可將看臺劃分為幾個小區,每個小區設定幾個通道,每個通道對應一面板狀天線。
通常室內分佈系統採用電纜的電分佈方式,而BBU+RRU方案則採用光纖傳輸的分佈方式。基帶BBU集中放置在機房,RRU可安裝至樓層,BBU與RRU之間採用光纖傳輸,RRU再透過同軸電纜及功分器(耦合器)等連線至天線,即主幹採用光纖,支路採用同軸電纜。
對於下行方向:光纖從BBU直接連到RRU,BBU和RRU之間傳輸的是基帶數字訊號,這樣基站可以控制某個使用者的訊號從指定的RRU通道發射出去,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對本小區其他通道上使用者的干擾。
對於上行方向:使用者手機訊號被距離最近的通道收到,然後從這個通道經過光纖傳到基站,這樣也可以大大降低不同通道上使用者之間的干擾。BBU+RRU方案對於容量配置非常靈活,可按容量需求,在不改變RRU和室內分佈系統的前提下,透過配置BBU來支援每通道從1/6載波到3載波的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