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東漢末年,州牧、刺史、郡守都是地方官員的名稱,其中州牧、刺史是管理一州的官員,而郡守則是管理郡的官員。

    在東漢時期,地方行政區劃有州、郡(國)、縣三級。其中州一級最高,天下共分十三個州(194年將涼州河西四郡分離出來設立雍州,此後成為十四個州)。州下設郡或者國,郡國下面是縣。

    州一級的管理者在東漢時期名字曾經幾度變化,開始叫刺史,後來改名為州牧,之後又變回刺史這個舊名。在開始的時候,刺史(州牧)的許可權不大,只是代表朝廷監察本州地方官員,並不具體管理地方事務,實權不多。

    而且刺史(州牧)的官位也不高,俸祿只有區區的六百石,比郡守都要少。但是刺史可以監察本州官員,直接向皇帝報告官員的功過,因此其真正的權力還是蠻大的。

    而郡守(如果是封國則是相)是管理本郡(國)所有軍民事務的官員,因此實權很大。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刺史(州牧)有監察權但是沒有實權,而郡守有實權卻受刺史(州牧)的監察,這麼一來就形成了很好的制衡,這也是封建時代朝廷控制地方的一種常見手段。

    到了黃巾軍起義之後,天下紛亂,漢室宗親劉焉上書建議讓宗親、大臣去地方上擔任州牧,直接掌管一州的軍民事務,獨攬大權,以應對地方動亂,史稱“廢史立牧”。這一建議實際上就是強化刺史的職權,使他在州一級具備像郡守那樣的實權,可以直接掌握地方軍政權力。

    有些人認為也正是劉焉的建議,導致地方勢力的加強,最終導致了後來的軍閥混戰。

    不過實際上東漢末年州牧、刺史兩個職務是同時使用的,職權也沒那麼細分。比如說劉焉擔任過益州牧,孔伷擔任過豫州刺史。而有時候還會轉換,像劉表開始是荊州刺史,後來又是荊州牧。不管他們是刺史還是州牧,都是直接掌控地方軍政大權,可以說不管有沒有“廢史立牧”,地方勢力加強也是大勢所趨。

    到了董卓進京以後,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各地官員紛紛擁兵自重,很多時候是靠實力說話,而不是看職務高低。

    比如說在討董卓時,長沙太守孫堅率兵北上途中逼死了自己的上司荊州刺史王睿。

    還有像冀州牧韓馥按照職務來說,他掌管冀州所有的軍政大權,是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但是實際上他理論上的部下渤海太守袁紹實力更強,韓馥根本就管不了他,後來還被袁紹奪了冀州。

    至於幽州牧劉虞更倒黴,他同樣管不了自己的下屬北平太守公孫瓚。後來劉虞率兵討伐公孫瓚,反被擊敗,最後被殺。

    所以到了東漢後期,官職的高低和名稱其實已經沒那麼重要了。誰的實力強,就能攫取更多的地盤,然後自己給自己封官,東漢皇帝徹底成為了擺設。

  • 2 # 真正鱷魚不哭

    三者中最早出現的是郡守。

    作為古代中國最重要制度之一的郡縣制,在春秋時代就初見濫觴:

    《逸周書作雒》:"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左傳》哀公二年:"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

    但此時郡縣制度尚不明晰,各國各置郡縣,大小各異,往往也不相統屬。

    作為職務的“守”在戰國就已出現,魏國名將吳起就曾任“西河守”,但西河究竟是郡還是縣並無定論,而此職也有較強軍事性質,與後世不盡相同。

    真正意義的郡守是秦始皇任上確定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從此郡守成為正式地方官一級,長期沿用(漢景帝后改稱太守,職權不變),直到唐朝中期才退出官方制度,但仍在非正式場合指代刺史或知州知府。

    秦朝時,郡是國家一級行政區,郡守直接向中央負責。漢朝沿襲秦制,郡國數量不斷增多(始皇初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八郡,至漢武帝時已多至一百餘郡),直接管制出現困難,於是出現了新制度:

    《後漢書·百官志五》: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復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屬司隸校尉。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國,錄囚徒,考殿最。初歲盡詣京都奏事,中興但因計吏。

    刺史州牧開始並非地方行政官員,而是中央派出的監察人員,不能干涉地方行政事務,品級也低於太守(太守二千石,刺史六百石)。但由於刺史們有較多機會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他們的意見能夠左右地方官員升遷,所以為官員們所畏懼,逐漸插手地方行政,最終成為郡守事實上級,州也演變為統轄郡的一級行政區劃。

    制度初創時刺史州牧並無明顯區別,只是不同時期的不同稱謂。但到東漢末年,情況有了變化:

    《後漢書·劉焉傳》: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置牧伯,鎮安方夏,清選重臣,以居其任。……會益州刺史郗儉在政煩擾,謠言遠聞,而幷州刺史張懿、涼州刺史耿鄙併為寇賊所害,故焉議得用。出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職。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可見東漢末年州牧權位均高於刺史,是轄區郡守正式上級。但由於隨後天下大亂,制度建設隨之混亂,軍閥們往往混用州牧刺史稱號,使得二者重新混同。到魏晉時正式廢止州牧,州的長官統一為刺史,秦朝創立的郡縣兩級制變為州郡縣三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樟柯想拍《在清朝》一直沒拍,還有哪些導演有這種最想拍的片子但沒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