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統治者沒有戰略眼光嗎?
11
回覆列表
  • 1 # 風吹雨01

    傳統上認為明朝停止下西洋的原因是耗費太大,受益太小,也就是虧損所以停止了大航海。為什麼歐洲的大航海收穫那麼多而中國就虧損呢?我認為是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歐洲大航海時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大航海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和尋找資源。而中國明朝的時候還是封建主義階段,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對外無所求,所以無需對外擴張,也就沒必要去探索世界。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認識。

  • 2 # 東方國學

    明朝的航海因政治需要而起,也因政治需要而終。若說統治者沒有眼光,那是站在現代人看歷史時的上帝視角考慮問題。當時明朝統治者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是如何穩固統治,如何充盈國庫。即使是恩裡克、哥倫布、麥哲倫等人,探索海洋的動機,也僅僅是獲得傳說中的鉅額利益而已。

    有著這個觀點做基礎,我們再來看鄭和下西洋的開始和停止的原因。

    首先是政治上的,當年永樂皇帝是擊敗了建文帝篡位成功才得以執掌天下,但根據傳統觀點,他的皇位來的並不那麼正統。而與此同時,另有一種說法,如果皇帝在位之時,如果出現了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盛況的話,就說明這個皇帝是一位聖君。

    所以永樂帝為了營造這種形勢,一面向北進攻蒙古,一面派出船隊招徠朝貢使節。下西洋活動就此開始。

    而同樣的,大航海運動的結束,也是由於國內統治形勢的變化。當時由於永樂朝的航海,宦官勢力膨脹,並且掌握當時大明朝最精銳的武裝力量。史載,鄭和船隊隨行人員在兩萬七到兩萬八之間,而且隨行人員中除了武裝人員以外,還有技術人員和後勤保障人員,這些人已經成為一套獨立的體系。鄭和作為這樣一個恐怖而精銳的獨立體系首領,對宦官勢力的擴張,有著絕好的推進作用。

    而另一方面,明朝文官體系在洪武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成型,而到了永樂的繼任者仁宗皇帝之時,更是飛速發展。文官體系的發展,自然和膨脹的宦官勢力相牴牾,文官集團自然會有停航禁海,對宦官集團釜底抽薪的政治訴求。當時仁宗能夠一直穩坐太子之位,與文官的支援是分不開的,武將和貴族們更多支援漢王朱高煦。所以等到仁宗即位之後,自然會滿足儒家士大夫集團“停航禁海”要求。

    當然停航禁海一事並不是短時間內立刻停止的事情,但大體趨勢和原因就是如此。

    另外,我僅以胡椒貿易為例,說一下傳統觀點認為的鄭和航海耗費太大的觀點。實際上,鄭和下西洋時期,明朝國庫之充盈,民間之富足,實為有明以來的巔峰狀態。

    中國國內胡椒稀少,而鄭和在海外購買的胡椒價格及其低廉,往返一次的利潤高達1000%之多,而在鄭和下西洋末期,明朝官方以胡椒、蘇木折抵官員俸祿已經成為慣例。可見當時海外貿易獲利之豐,僅以胡椒貿易窺之,實為豹之一斑。

    算過收入,再看支出,船隊運營,耗資最巨的,當屬船隻建造了,史載,一艘寶船造價大約是一千石大米,而當時僅蘇州一地的稅收,就達到了三百萬石大米,所以船隊支出太多之說,實為誤傳。後期的財政赤字,實為當時的明朝長期對瓦剌用兵,加之賬冊管理不善等多方因素,才出現的,怪不到航海頭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影院與傳統影院放映的基本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