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波南天置業顧問阿棟
-
2 # 溫長卿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題中提到的“開國輔運”和“奉天靖難”都是明代勳臣所擁有的“勳號”的一部分。這種稱號來源於唐代的“功臣號”,形式為“某某功臣”,具體字樣隨參與者的身份與經歷而定,至明代稱為勳號,隨其人文、武出身分別稱為“某某文臣”和“某某武臣”,且限封公、侯、伯爵者擁有,屬於一種殊榮。從勳臣所受勳號的字眼中,可以略窺當時的政治風向。
同時,明代在封爵時按例要賜給勳臣鐵券。這一鐵券是仿照吳越王錢氏家族世代收藏的唐昭宗所賜鐵券的樣式打造的。鐵券上寫明免除其本身三死、兩死或一死的待遇。不過,勳臣一旦涉及死刑案件,往往都是軍事勝敗或政治大案,在司法實踐中,似乎很少出現將“鐵券免死”擺到檯面上來的時候。
以下結合勳號的變化和明初功臣家族的際遇,來粗略總結洪武、永樂時期所封勳臣的不同命運。因勳臣多是武將,戰死也不是意外之事,此處僅關注獲罪奪爵的事例。
【今存明代鐵券實物,系天順元年(1458)明英宗賜予高陽伯李文者,現藏於青海省檔案館。李文是西寧地方土官、會寧伯李英的養子。】
洪武朝大封功臣時,對獲封爵位的勳臣多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的勳號,唯汪廣洋、劉基二人純以文官身份封爵,號稱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毫無疑問,他們的確是明朝的開國功臣。
經過明太祖的嚴厲打擊,特別是洪武二十三年胡黨案、二十六年藍黨案兩次大獄,勳臣及其子嗣或遭殺戮,或被停止世襲,倖存者已然不多,多是明太祖的親戚和最為信任者。洪武、建文之際,保持爵位者僅存八家公侯:
魏國公徐輝祖(徐達之子)
曹國公李景隆(李文忠之子)
長興侯耿炳文
江陰侯吳高(吳良之子)
西平侯沐春、沐晟(沐英之子)
安陸侯吳傑(吳復之子)
武定侯郭英
越雋侯俞通淵(俞通海之弟)
靖難戰爭中,勳臣多為建文朝廷效力,又遭到燕軍方面的打擊。耿炳文、俞通淵戰死後爵位被永樂朝廷停襲,吳傑戰敗被建文朝廷奪爵。戰後,李景隆、吳高雖在永樂朝廷任官,也先後獲罪奪爵。魏國公徐欽在永樂後期一度削爵,洪熙朝才恢復爵位。郭英死後爵位一度停襲,也是到洪熙朝因郭貴妃關係始得復封。唯沐英家族仍受成祖重用,沐晟更因攻取安南之功升為黔國公。
從永樂後期到嘉靖初年這一百多年,洪武時期所封數十個以“開國”為號的公、侯、伯爵中,只有魏國公、黔國公(西平侯)和武定侯三家還在承襲。直到明世宗嘉靖年間,才重新冊封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劉基五人後嗣爵位。
【南京瞻園,明代曾是徐氏魏國公家族的府邸花園】
成祖奪位後,也大封功臣。之後南取交阯、北征蒙古,又有新封功臣。其中公、侯爵多以“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為勳號,伯爵則稱“奉天翊衛宣力武臣”。此外還有少數特例。“奉天靖難”是成祖對自己武力奪位行動的定性,以此為勳號昭示出他們的新貴身份。
戰爭末期暗通成祖的李景隆稱“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忠誠伯、兵部尚書茹瑺為“奉天翊運守正文臣”;永春侯、駙馬王寧稱“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武臣”,此三人名號介於開國功臣與靖難功臣之間。徐達次子徐增壽因支援成祖被建文帝殺死,其子受封定國公,勳號為“欽承祖業推誠效義武臣”。此外,靖難時的南軍將領何福,永樂七年也受封寧遠侯,勳號為“推誠輔運宣忠效力武臣”,
與開國功臣相比,靖難功臣的結局整體較好,但也有若干因戰事或政治事件被奪爵。以下列出一度獲罪失爵者的名單。
李景隆、茹瑺、王寧及順昌伯王佐等無戰功者先後獲罪失爵。
淇國公丘福因永樂七年北征戰敗而奪爵。
戰死於此役的安平侯李遠之子李安襲封安平伯,宣德初年因交趾戰事不利被奪爵。
寧遠侯何福永樂八年畏罪自殺,除爵。
清遠侯王友在永樂八年第一次親征蒙古中表現不佳,永樂十二年獲罪奪爵。
榮昌伯陳賢之子陳智也因交阯戰事被奪爵。
成山侯王通為交阯方面最後一任主將,因擅自與黎利議和、撤退而下獄、奪爵,天順初年復爵。
保定侯孟善之子孟瑛因捲入趙王奪嫡案中,洪熙朝被奪爵,天順初年才復爵。
富陽侯、駙馬李讓之子李茂芳同樣因政治原因在洪熙朝被奪爵。
大體而言,那些後來投奔成祖的勳臣更容易被奪爵,而永樂時期漢王、趙王的奪嫡事件也成為了勳臣們的政治陷阱。在南征北伐的戰場上也出現了不少獲罪奪爵者,這是洪武朝較少見的。但永樂朝功臣傳承下來的數量仍遠比洪武朝為多。
【南京將軍山沐氏家族墓地出土“黔寧王遺記”金牌,刻有沐英所留家訓,是明代勳臣世代傳承貴族地位的見證。】
參考文獻:
李新峰:《明初勳貴派系與胡藍黨案》,《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4期。
《明史》卷106《功臣世表二》
佚名《明功臣襲封底簿》
-
3 # 妖譚歷史
明朝,作為中華幾千年歷史中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歌頌它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有之,痛罵它昏庸無道民不聊生的也有之,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這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漢家河山的不世帝王,對大漢民族的豐功偉績不容質疑,但對跟隨其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卻不像唐宗宋祖那樣溫和了,這些開國功臣們下場都很慘,尤其是擁有免死金牌的頭號功臣們,更是死的一個比一個慘!
明朝立國後,朱元璋為表彰這些為鐵血大明出生入死的功臣們,大封功臣34人,其中公6人,侯28人,均頒賜鐵券,也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但隨著明朝政局穩定,朱元璋對這些手握重兵功高蓋主的開國功臣的擔心與恐懼也越來越重,終於,老朱忍不住了,開始了大規模清洗活動,血腥清洗從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正式開始。
首當其衝的就是功勞最大的李善長、劉基、徐達三人。李善長被牽連到胡惟庸謀反案中,落了個滿門抄斬,劉基,這個朱元璋起家的首席謀士,有再世諸葛之稱的神人,最後被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毒死。而徐達,明朝開國第一武將,一生謹言慎行,就是這樣,朱元璋還不肯放過他。有說法是他背部生了瘡,不能吃蒸鵝,朱元璋偏偏賜給他蒸鵝吃,結果毒發身亡。其餘的開國功臣下場也都差不多,不是被抓進大牢最後蒙冤而死,或者就是被胡亂安個罪名被滿門抄斬,不可謂不慘,唯有一個老湯一生裝傻充愣躲過一劫!
妖評:古語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韓信這句千古絕唱可謂是針針見血字字誅心。朱元璋最後雖然拔掉了一根根的心頭之“刺”,但是,也給孫子朱允炆挖了個大坑,導致後來朱棣“靖難”之時,朝中竟沒有大將可用,只剩下李景隆這樣的酒囊飯袋,被燕王朱棣奪權成功,也等於間接害死了他最為疼愛的朱允炆!
回覆列表
朱元璋為了獎勵開國功臣們,在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封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這些鐵券上面都是皇帝用誠懇的言語稱頌大臣們功績的,每個上面都刻有“除謀逆不殺,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字樣。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開始大規模清洗胡黨,最後牽連出李善長,最終即使位高權重,手握免死鐵券,也沒有保住身家性命,李善長一家七十餘口,全部被處死提示一下李善長不止一張免死鐵卷,照樣全家死光,而且鐵卷裡有個bug就是造反照樣要死,罪名都是皇帝編的,編一個造反幾張鐵卷都不管用了。開國輔助運和奉天靖難是鐵卷特別版,之後的鐵卷都是上書守力文臣或宣力功臣。活下來的幾個都是非常近的親戚郭英或最好的最低調的兄弟湯和,想李文忠馮勝這種雖為親戚兄弟但是樹大招風都被不同程度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