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把班主任捐給災區
-
2 # 迷影映畫
就我個人經歷而言,影視專業的同學需要讀的書目挺多,但要說必看,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幾本,算是拋磚引玉吧:
豆瓣評分:9.3
這幾乎是近些年來研究世界電影史最為專業的一部大部頭著作,也是被採用的最為廣泛的一套電影史磊教材。
作者波德維爾夫婦是當代最著名的電影理論家,而且兩人對世界各國電影發展均有所研究及涉獵,所以本書從內容的廣度來說,絕對是同類型書籍可讀性最高的一本,堪稱世界電影的全球通史。
如果能夠深讀,絕對是受益無窮的著作。
譯者: 焦雄屏
豆瓣評分:9.3
但凡學電影的人,基本上都必須看此書。
零基礎的影迷想要進一步瞭解電影,必看此書。
想學拉片,電影視聽語言分析,必看此書。
暢銷四十餘年的經典電影入門著作,至今已經出到第12版,可見其影響力。
如果要形容這部書,那就是《零基礎學會分析視聽語言,兩個月從入門到熟練》。
整本書以鞭辟入裡的分析,新穎獨到的見解和紛繁多樣的視覺衝擊,呈現給讀者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
譯者: 董舒
豆瓣評分:8.4
同樣是經典的電影入門教材,作者利用大量的型別例證和全面豐富的知識梳理,從最基本的鏡頭,剪輯、構圖和聲音逐步深入至電影的形式結構,再到型別、性別和文化等宏觀議題。
讀完本書,你會以全新的方式觀看電影。另外,隨書附贈了一套光碟,可做學習之用。
此外,這套書實際上有多個翻譯版本,但個人推薦的是董舒譯版。
董舒,著名電影媒體人,網名謀殺電視機,也就是那個某影視類大號裡的機叔。
我個人建議是先看《認識電影》,再讀這一本,兩相對照,會很有幫助。
豆瓣評分:8.3
何謂迷影?
美國批評家蘇珊·桑塔格曾經寫過一段著名的話:
如果電影迷戀死了,那電影也就死了。蘇珊·桑塔格所謂的電影迷戀即是把對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熱愛上升到更高層次的文化屬性上來,在她看來,生活種最普通的“愛電影”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決定電影存亡的關鍵問題。
蘇珊·桑塔格認為:
這種迷戀不僅僅是喜歡,而是一種電影的審美品味,建立在大量觀看和重溫電影輝煌歷史的基礎之上。所以,自從有了電影,便有了迷影人。
他們憑藉著對於電影的熱愛與熱忱,成為了比影迷更加深層次的電影文化現象。
作者李洋,筆名大旗虎皮,也是國內著名的學院派影評人。
他借用這本法國迷影文化史來梳理了一遍歐洲文藝電影所培養的幾代迷影文化的積澱,語言簡練,雖然是偏於人物文化史,但敘述很清晰,史料詳實,非常易讀。
對於巴贊、侯麥、特呂弗、戈達爾這一代大影評人心心念唸的電影熱忱我們這一代人或許感觸不深,但作者的文字幫我們還原了那段慷慨激昂的歷史,深有啟發。
譯者:周鐵東
豆瓣評分:9.3
編劇入門必讀著作,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必修,迄今為止最暢銷的影視專業書籍之一。
羅伯特·麥基的這本書並非是講如何寫一個好故事?而是試圖去分析什麼是好故事?或者說是故事的原理模型。
作者麥基,本身是好萊塢劇作理論家,培養電影從業者兩萬多人,學生拿過十七次奧斯卡獎。
本書透過大量的好萊塢經典案例,向讀者論述了一種銀幕劇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條,發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卻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組成部分。
人們常說藝術是難以具體描述的,因為藝術沒有常規可循。
但麥基這部書卻反其道而行之,試圖歸納一些經典的戲劇創作的規則作為指導。
回覆列表
個人意見,想成為導演,只靠看書是不行的。鄒波提到的這兩本書都是很重要的,但也就是個掃盲入門。 簡單介紹一下我所知道的波蘭羅茲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入學程式: (補充:之所以用波蘭羅茲電影學院做例子,是因為波蘭這個只有四千萬人口的國家,出了太多的電影大師,其比例之高,以至於我個人覺得他們的電影教育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鑑的。) 先向學校提出申請,要附帶一個申請人的藝術作品(不限於影像作品,任何藝術作品都可以)。學校委員會評審後會確定一個大約200人的初試名單(據說每年大概有4000人提出申請)。 然後申請人到學校後,一個大概三人組成的評審小組會和每個申請人談話(應該就是下午茶形式),仔細瞭解申請人的藝術天份。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一週左右。 經過這個階段的篩選後(可能現在只剩不到100人了),申請人要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拍一個短片作業,學校提供器材和技術支援。 最後學校根據上面的所有綜合因素,最後入選可能有20人左右。 這些學生每年要拍兩個作業,一個是劇情片,一個紀錄片(都是標準長片)。持續四年。最後還有畢業作業。(我看過一部分畢業作業,雖然是挑選出來的佳作,但其水準之高仍令人震驚。有一個學生作業還入圍了2002或2003年奧斯卡最佳短片獎項,叫《A Man Thing》。相當成熟的作品,已經超越了學生畢業作品的水準。電驢連結:verycd中國/entries...) (2005年之前波蘭本國學生應該是不要學費的,但作業的材料費還是要出的。所以他們對學生的挑選是很謹慎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在那裡擺著呢。) 在1980年以前,羅茲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必須要有另一個本科學歷(可以和藝術無關)。理由是學電影的學生必須要有生活閱歷。後來有所放寬。 所以波蘭四千萬人口出了不少著名導演和著名電影人(尤其是攝影系)。 從上面的介紹裡,我們可以看出,學習導演和看什麼書並無必然聯絡。導演不但是一種有師徒傳承關係的技術方面的訓練,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智慧的磨練。同時,這個過程必然需要大量金錢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