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魂視界

    先說張弘範,他作為一個漢人,卻為蒙古人打天下,不斥為漢奸一個!他作為名門之後,打小受到良好教育,文武全能,最終成長為喝風喚雨的將才!打勝仗不在話下,治軍能力也是超群的,深受忽必烈的重用!良禽擇木而棲吧,在宋末落時期也怪不得他選擇了蒙古。

    他對同是漢人的百姓還是有良心的。比如那次皇帝、皇太后雖然投降了,但人民並不都甘心作元朝的臣民,浙東一帶發生了叛亂。按蒙古人的慣例,降而復叛,又殺了使臣,又焚燒了招降書,是要屠城的。張弘範的良心不允許他執行蒙古人屠城的習慣法,只殺了幾個為首的人,就了結了此案,總算保全了一城人的性命。

    在他包圍文天祥軍隊的時候,幾次勸降末果,但他還是以禮相待。張弘範與文天祥在政治上雖說是對立的,但他對文天祥的人格則是崇敬和欽佩的。

    再來說說我們的愛國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曾把自己的全部家產充作軍費,以己之力救國家之急困報效國家。

    文天祥被俘後,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極力伸張民族氣節的魄力,他的忠貞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動著元朝領䄂和將領,忽必烈也一直不忍痛下殺手。

    文天祥說:"國家亡了,我只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迴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最終,在他向南跪拜後被處死了。他肉體雖死,但他的愛國精神卻是永恆不滅的!他給後人留下的那二句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人,用生命去詮釋去熱愛去保護自己的國家!

    總結一下,他們之間沒什麼可比性吧,若客觀的說,都是各為其主,都是好戰士,棟樑之材!若從民族大義來說,那是沒得比的!試問漢奸能與英雄相提並論嗎?老鐵們,你們說呢?

  • 2 # 市井九公子

    題目中問到,如何評價同一時期的文天祥和張弘範二人,同為漢人,文天祥保家衛國,為南宋捐軀,張弘範卻選擇統領元軍征伐漢民!其實這麼說,對也不對。文天祥保家衛國這件事毫無爭議;但要說張弘範,確有不同的看法!個人觀點為大家一一介紹

    嗚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國亡身,捨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陵谷變遷,世殊事異。坐臥小閣,困於羈繫。正色直詞,久而愈厲。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節,萬古攸傳。載瞻遺像,清風凜然。

    歷朝歷代對與文天祥的評價,都是指其為忠義之人,寧可選擇為國身死,也絕不俯首稱臣。

    文天祥少年時便有一故事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面板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後因戰敗被俘,也是從容面對死亡!

    史書中這樣記載: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然而忽必烈還不忍心,急忙揮手要他退去。有的說應該答應文天祥的要求,詔令可以。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臨上刑場時。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幾天以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面部如活的一樣,終年四十七歲。他的衣服中有贊文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也就做到了。讀聖賢的書,所學習的是什麼呢?自今以後,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自古以來那些文學名家,如許衡、吳澄輩,皆俯首稱臣。只有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謝疊山不肯臣元,都以死了節。

    張弘範,為何要說對此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是元初名將!可總是落得一個漢奸的名號,人們知道“張弘範”這個名字,大多歸功於一個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段子,他使弟張弘正為前鋒,俘文天祥於廣州五坡嶺,次年崖山擊敗南宋張世傑大軍,在石壁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而還,後來,有個秀才,在他這七個大字前面又加了一個“宋”字,於是變成“宋張弘範滅宋於此”。春秋筆法,褒貶之意,不言自明。這樣一來,張弘範便是自取其辱。

    他是漢民嗎,是!那他為何要臣元攻宋?張弘範的父親張柔在元太祖十三年,兵敗被俘,降與蒙古!被任命為行軍千戶,在張柔四十九歲時,張弘範出生!那時的金朝也已經滅亡四年,所以他也算不上是金朝的臣民!(就像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在外國,便入了外國籍一樣)

    張弘範的本性並不壞

    元十三年正月,宋廷派遣宗室趙尹甫、趙吉甫攜傳國玉璽及降表赴元軍大本營。張弘範等終於說服了宋廷,取得宋王改稱臣僕,屈辱請降的表文。三月,伯顏入臨安,宋幼主趙顯及全太后等均被押送至大都。皇帝、皇太后雖然投降了,但人民並不都甘心作元朝的臣民,浙東一帶發生了叛亂。按蒙古人的慣例,降而復叛,又殺了使臣,又焚燒了招降書,是要屠城的。

    張弘範的良心不允許他執行蒙古人屠城的習慣法,只殺了幾個為首的人,就了結了此案,總算保全了一城人的性命。

    後張弘範俘文天祥時,他的部下勸告他:“敵國的丞相,居心叵測,不可親近。”時,張弘範笑著說:“他是個忠義至性的男兒,決不會有其他。”張弘範與文天祥在政治上雖然是對立的,但他對文天祥的人格則是崇敬和欽佩的。

    “宏範崖山之役,功成身歿,賞不酬勞。”

    這句話充分的說明了,他崖山之戰,雖功成,但卻沒有落下一個好的名聲!總的來說,他生於蒙古為漢人貴族。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他為元廷效力,可以說是天經地義!後人評價他為漢奸,實在是有悖常理……

    以上就是小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多多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在鄉下、關於偷果子,你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