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事編輯部
-
2 # 視知TV
可口可樂很會營銷,1901年,可口可樂的廣告預算就超過了10萬美元。很快,可口可樂就佔領了美國市場。
到20世紀30年代末,可口可樂的銷售額佔到全美汽化軟飲料的近一半。
搞定美國,不一定就能搞定歐洲。
20世紀20年代,可口可樂把目光瞄準歐洲市場。和在美國不同,可樂沒因為不含酒精受到歡迎,反而因為含糖和咖啡因被認為有害健康。不僅酒類替代品的路走不通,敏感的民族主義者還擔心可樂會對歐洲的文化傳統造成衝擊。
直到二戰前,可口可樂在歐洲都賣得不好,只有一個國家除外,那就是納粹德國。
30年代,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量急劇增長。1933年,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量從最初的每年6000箱提升到每年10萬箱。
能在德國吃開,是因為可口可樂公司一直讓德華人相信可樂就是德華人發明的。
他們儘可能將可口可樂的形象德國化,透過定製專屬瓶蓋和海報的方式加強可樂和納粹之間的緊密聯絡。公司還贊助了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提供大量免費飲料。據說就連元首也會在私人劇院看劇時喝可樂。
二戰開始,可樂原漿無法從美國被運到德國,可老百姓已經喜歡上喝可樂,於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德國負責人發明了芬達來替代可樂。
戰爭讓可口可樂走向了世界。可樂不醉人還能提神,美國士兵們非常喜愛,甚至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等高階將領也是它的愛好者。於是,可樂在戰爭期間就作為軍需品和美國軍隊一起到達世界各地。
為了方便軍人們喝可樂,可口可樂公司還在基地附近設立了裝瓶廠和汽水廠。整個戰爭期間,他們在全球共建立了近64家軍用裝瓶廠,共生產飲料近百億瓶。
藉著極有辨識度的弧形瓶身,美國士兵喝可口可樂的場景,成了一幅天然的宣傳畫,讓歐洲人重新認識了這種飲料。可口可樂公司也借這個機會,把它和美國精神聯絡在一起,進行產品促銷。
20世紀40年代後期,可口可樂終於在歐洲快速發展起來。
不過反對的聲音依然存在,1948年,可口可樂在法國的投資計劃就受到了阻礙。一些法華人認為,可樂不僅危害公眾健康,還會使釀酒業面臨崩潰危險。
不過,法國禁止可口可樂銷售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甚至一度危及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1950年,法國終於做出讓步,允許可口可樂限量銷售。
飲料終歸是飲料,最重要的還是有人愛喝。
1953年,有67%的法華人表示自己不太喜歡喝可口可樂。但隨著時間推移,法華人還是接受了這種美國汽水。當然,他們也沒有因此放棄葡萄酒。
其實,1927年可口可樂進入上海的時候,賣得也不是很好。除了獨特的口味,奇葩的中文名“蝌蝌啃蠟”也得背這個鍋。直到30年代,它才改名叫“可口可樂”。
新名字不但好聽,寓意也很好。1948年,上海成為第一個年銷量超過2400萬瓶的美國境外市場。
2008年奧運會,可口可樂公司還將中文的“可口可樂”印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可口可樂產品上。
參考資料:1.王曉德:《對“可口可樂化”命題的思考——歐洲“美國化”個案研究》,《學術研究》,2008年第44期;
2.彭慕蘭、史蒂文∙託皮克:《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湯姆·斯丹迪奇:《上帝之飲:六個瓶子裡的歷史》,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
回覆列表
可口可樂最早是一個名叫約翰·彭伯頓的美華人發明的一種酒精飲料,只不過礙於法律,他用微量的古柯鹼(1933年後的可樂不再含有此種成分)和咖啡因(提取自可樂果)替代了酒精。於是,一種舉世矚目的飲料就這麼低調的登場了。由於其主要成分是古柯(Coca)葉子和可樂果(Kola),因而合稱Coca-Cola。
可口可樂的發明者 - 彭伯頓
後來,可口可樂公司幾經其手,到二戰前已經小有名氣。但是這僅僅限於美帝國內,至於海外影響力則是相當的有限。正當可口可樂公司為此愁眉不展時,二戰爆發了......
戳影片 兩分鐘看懂可口可樂何以征服世界???
大炮一響 黃金萬兩
正所謂“大炮一響 黃金萬兩”。美國一參戰,可口可樂公司就表示:“不論我們的軍隊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本公司要花多少成本,我們一定要讓每個軍人只花5美分就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在全美抗戰的大潮之下,可口可樂公司瞬間就樹立了愛國、支援國家戰爭的高大上形象。
成噸的可口可樂
同時,他們還去忽悠軍方,說這個飲料好喝又不貴,還能激發部隊士氣。軍方一想還挺划算,於是一拍腦門就同意了。怎料這卻是一個很深的套路!待到軍方向全國表示會為前線供應可樂後,可口可樂公司又說飲料是便宜,但是建工廠得軍方掏錢。這時軍方雖然惱火卻也只能忍氣吞聲,畢竟牛皮已經吹出去了。
勾搭女孩 必備良品
在軍方的參與下,可口可樂與食品和軍火一起,成為最、最、最重要的軍需品。彼時,美帝在各戰區都修建可樂工廠,並將可樂的供應當做了最優先事項。
至於美帝對可口可樂到底有多鍾愛,雲北舉個例子諸君就知道了。
1943年6月29日,艾森豪威爾在北非給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發出急電:“本軍先行要求300萬瓶可口可樂,以及每月可以生產兩倍數量的完整裝瓶、清洗封蓋裝置,請提供護航。”
馬歇爾的迴應則是:“必須向海外部隊補給適當數量的必需品和便利品。”
“征服”義大利
艾森豪威爾還專門下過令,必須保證美軍每人每半年至少6瓶的供應量。可見可樂是相當重要的補給品,要是沒有可樂這仗恐怕都沒法打了!而且,喝可樂補氣也是有歷史根據的!戰後,美軍如潮水般退去,但可樂和工廠卻留在了世界各地,可口可樂公司正是憑此才開啟了其“征服”世界的旅途。
“征服”法蘭西
可口可樂與芬達的秘密
其實,早在戰前可口可樂公司就已經在德國建有分公司,其產品可口可樂享譽德國。連德國納粹也不約而同的愛上了這種飲料。然而,隨著二戰爆發德軍在歐洲大肆攻城略地。因此,美帝無奈的切斷了對德國生產可樂的原材料供應。
這下德華人犯了難,打仗他們不懼任何人,但看著敵人喝可樂自己卻沒有的滋味是真難受。當然同樣犯難的還有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的工人們,因為他們馬上要喝西北風了。
畫家筆下的“惡搞”
由於,可口可樂配方複雜堪比熬中藥,所以德華人使用了其他食品行業的遺留產物,包括乳酪生產的副產品乳清,以及蘋果酒生產中剩下的蘋果纖維。生產了一種新的飲料。至於芬達(Fanta)的名字則是源自於德語中的幻想(Fantasie)一詞。
當然了,芬達的誕生也是備受德華人好評,並保持了極高地位。即便是在德國本土被狂轟濫炸的1944年,芬達仍保持著200萬箱的產量。只不過源自幻想的芬達,終究只是幻想,還是沒能“拯救”納粹。最終,在納粹倒臺後芬達又重新回到了老東家可口可樂總公司的名下。
“征服”蘇聯元帥
可口可樂巨大的魅力,同樣也征服了愛喝伏特加的俄羅斯人。雖說可口可樂很晚才出現在蘇聯的商店之中,然而這並不影響蘇聯人愛上它。比如說傳奇元帥朱可夫。他在同艾森豪威爾會晤一次後就深深的愛上了這種“美帝特色”的飲料。
朱可夫與艾森豪威爾
雲北聽說,朱可夫曾私下裡想討要可口可樂的配方,然而“小氣”的美帝只願意提供一點幫助。於是在美帝總統的親自幹預下,美帝秘密的製造了一批看起來像伏特加一樣的“白可樂”給朱可夫。
看來,鐵幕擋得住一切,卻擋不住可口可樂的“秘密滲透”。不過,名氣大問題也多,可口可樂作為美帝的象徵很晚才進入蘇聯市場,而其老冤家百事可樂則要順利的多。
赫魯曉夫與百事可樂
曾用名 - “蝌蚪啃蠟”
可口可樂出現在中國也是相當早的事情了,大概在20年代可口可樂就已經藉由屈臣氏代理登陸中國市場。只是不知是哪位仁兄如此有才,將之譯為:“蝌蚪啃蠟”!!!至於結果,諸君想想就知道了,畢竟有誰會想喝“啃蠟的蝌蚪”呢?
後來,Coca-Cola才從啃蠟的蝌蚪改譯為“可口可樂”。不然可以想象,可口可樂公司至今也只能在那啃著蠟燭哭了。
淞滬戰場上的可口可樂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