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61962386984

    這就涉及到中國傳統悲劇與西方悲劇觀的差異了。西方悲劇觀認為,悲劇人物的死亡都是罪有應得,應驗了“永恆正義”的理論——悲劇中衝突的結局必然是和解;而中國的悲劇觀則認為,悲劇人物經過反覆鬥爭,最終一定會消滅邪惡勢力,正義的勝利不是和解,而是邪惡一方的滅亡。

    《趙氏孤兒》這樣的劇看完會覺得故事不完整,這是華人傳統的意識決定的,我們總是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總是希望劇中人物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但又想看結局之後他們幸福快樂的生活狀態——華人是安逸的,多數人認為“田園生活”才是理想生活的最終形式,而並不認同奮鬥一生、顛沛闖天地也是理想生活的形式。

    愛情故事以悲劇結尾會被認為是“絕唱”,而皆大歡喜的結尾會被認為不圓滿。悲劇同樣,正義與邪惡達成和解才能成為絕唱,正義戰勝邪惡只能說是另一場悲劇的開端。

    《趙氏孤兒》的結局雖不是皆大歡喜,因為只有趙武最後活了下來光復趙氏,但也同樣是“正義戰勝邪惡”的結局,這樣的結局同樣給人“未完結”的感覺。

    《趙氏孤兒》在歷史上國際上皆享有極高的聲譽,伏爾泰將《趙氏孤兒》改編成五幕劇本,使其成為中國最早傳至歐洲的戲曲作品。《趙氏孤兒》還傳到了英國,被改編成《中國孤兒》,編者在獻詞中說:其中有些合理的東西,英國名劇也比不上。

    《趙氏孤兒》還被譽為“中國的《悲慘世界》”,可冉阿讓最後的結局是被誤解中死去,追蹤冉阿讓的警察也因為覺得對不起冉阿讓自殺,這樣的結局達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解。《趙氏孤兒》的結局趙武復仇成功,可謂善有善報。但該劇的重點不在復仇,而在於主人公在邪惡勢力黑雲壓城、風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呼喚正義,謳歌為正義而獻身的自我犧牲精神,並堅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才是是此劇廣受歡迎、流傳久遠的更重要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衣退婚,爭論不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