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雷火電
-
2 # 色國丞相
首先,姜維不是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諸葛亮欽定的接班人,都是蔣琬和費禕。
然後,姜維的個人能力,與諸葛亮比起來,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諸葛亮在內政治國領域內,將蜀漢上下凝聚一心的本事,就不強求姜維一個武夫去比較了。哪怕在軍事領域裡,姜維作為蜀漢滅亡之戰的責任人(即便後主聽信讒言,姜維改變了漢中防禦策略,就得背鍋),也是比不過諸葛亮的。
但是,姜維難道沒有從諸葛亮身上學到任何東西?不。姜維學到的,是更高層次的東西。
劉禪投降後,姜維毅然地決定假降鍾會,併成功勸他造反。雖然沒能趁亂復國,但也把鄧艾、鍾會兩人害死,好歹算是報了滅國之仇。“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這是姜維最後對後主劉禪寫的信裡,最讓人感動的話。一個從魏國來的降將,他脫離了低俗趣味,為了理想燃燒了自己的生命,並因此破繭化蝶,在歷史中享受了與其能力不匹配的讚譽。
忠於君國,忠於理想,矢志不渝,至死方休,這就是他從諸葛亮身上學到的,最偉大的“知識”。
-
3 # 凝沙學史
三國時期,姜維作為諸葛亮選定接班人,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經常跟隨在諸葛亮的身邊,後來姜維主持蜀漢軍務,為蜀漢立下漢馬功勞。
那麼,姜維從諸葛亮學了哪些知識呢?其實,在《三國演義》裡,據說諸葛亮臨終前,傳了《兵法二十四篇》給姜維;而姜維還學到諸葛亮的絕學八卦陣。
一方面,姜維學了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後,在北伐中原時,姜維憑藉所學取得不錯戰果。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總共北伐十一次。前五次北伐時,蜀漢軍事由蔣琬、費禕負責,因此前五次北伐的規模很小,而且姜維只是輔助,並不是主將。
後來,費禕遇刺被害,姜維開始執掌蜀漢兵權,此後姜維真正主導的北伐中原戰爭。因此從公元253年直到公元262年,即第六次北伐到第十一次北伐,完全是由姜維主導的北伐,最能體現姜維的兵法學習應用水準。
在姜維領導的六次北伐中原中,姜維兩次被鄧艾擊敗,兩次由於沒有收穫而退兵,在第七次北伐和第八次北伐,姜維獲得了一定的戰果。姜維以弱小的蜀漢軍隊主動進攻強大的魏晉軍隊,取得2勝,2平,2負戰果,已經算是非常不錯。
另一方面,姜維學到了諸葛亮的絕學八卦陣。但是,在諸葛亮死後,可惜姜維卻從來沒有用過八卦陣。至於姜維為什麼不用此陣,廖化曾解解“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
廖化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與司馬懿對陣時期,兩人是才智相當,難分上下;但是諸葛亮死後,姜維的才智比不上司馬懿,所以擅自使用此陣,中間的機巧變化不好把握,很可能會慘敗。
回覆列表
姜維也是個人才,如果不是後來他被誣陷,被阿斗貶去種菜的話,說不定,蜀國還不會滅那麼早。
歷史中姜維是不是像三國演義中一樣是文武全才呢?
姜維確有此人,但本事嘛,比起神化了了諸葛老先生差遠了,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在當時的情況諸葛先生只能抓一個還算優秀的姜維來做接班人了。姜維的忠心還是可嘉的。
姜維軍事能力強,還是政治能力強?
姜維,一個引起 很大爭議的人物。即使在西 晉時代,褒貶不同意見者就很多,不過 貶大於褒的居多,這主要是從事後成敗的角度評價的,不是很公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引用欲正的言語間接的糾正了世人對他的看法,欲正說姜維不治田產,好學不倦,廉潔貧苦,這點繼承了諸葛亮的遺風。對姜維作為一個領導者雖然他失敗了,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比如不避艱險,勇於進取,顯然就這點來說超過了他的前兩位蔣碗和費煒。並且他所取得的軍事成就是在蜀華人才凋敝,國力遠不如魏國的情況下,自諸葛亮逝世後,蜀國與魏國實力差距表現的越發明顯了,這是諸葛亮早有預見的。中原擁有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和人口。因此主動出擊的戰略是有先見之明的,憑國力持久戰蜀國終究耗不過魏國,而如果蜀漢能取得渭水上游的有利位置,隨著戰事的不可預料,天下形勢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是不主動出擊,死守則自己永遠沒有機會。說遠了,姜維作為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也是有很多毛病的。陳壽的評價比較客觀,姜維軍事上的主要毛病是謀劃不周全,過分冒險,因此他在姚水大敗魏軍後,卻在金城被魏的王基打敗,蜀軍精銳損失級多,張疑等優秀指揮官戰死。全是因為過高估計自己的智力,或者低估了對手,冒險所致。如果換了諸葛亮,他一定會考慮到儲存蜀國可憐的軍事實力,這就是為何第一次亮出岐山,不採納子午谷計策的緣故,即使諸葛亮敗也不會敗的那麼慘。姜維的這個缺點在後來的戰鬥中多次被證明了,比如興勢之戰,王平採取的主動出擊政策就比姜維的關門打狗好,後來的魏滅蜀正是由於採用了姜維極為冒險的關門打狗政策,蜀漢才失去了漢中這一重要門戶(不要怪姜維離的太遠),因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狠狠的批評了這一點。
姜維在政治上的失誤,就更多了,當然也不能全怪他。諸葛亮北伐是由於有一個鞏固的後方,良臣在中央輔佐,可是姜維屢次出兵卻沒有管好後方,朝廷出現了小人干政的局面,這點作為一個領導者是不能推卸責任的,當然這也和用人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本人認為:蜀魏在互相爭鬥的幾十年中,魏華人才遠多於蜀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覺得,除去諸葛亮和司馬懿外,相比較而言,姜維算是最傑出的一個(吳國不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首先是雙方的條件不同,顯然蜀漢處於弱的一方,無論從人數,裝備和糧草方面。另外從軍事成就上看,姜維打敗過鄧艾,在魏軍姚水大敗後,鄧艾與王基的對話,明顯鄧艾的戰術是錯誤的,鄧艾在其後也多次與姜維交手,但是總的來說不如姜維,失誤比姜維多。鍾會,就更不如姜維了,鍾會的長處在於戰略和指揮,但在戰術和計謀上就遠不如姜維。至於王基,長於算計但冒險意識不足,而且也不是一個勇將。其他的還有司馬昭等,在智謀上比姜維要略遜一籌。
三國後期比較厲害的人物有羊沽,陸抗等,從爭奪西凌之戰看羊沽不如陸抗,陸抗想奪取蜀漢羅憲的蜀口也沒能成功,可見,任何名將都不是百戰百勝的,但是從姜維這方面看,他面臨的對手顯然要更多,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