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泊之聲
-
2 # 一葉孤帆行萬舟
吾家洗硯池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墨梅》是元代詩人王冕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開頭兩句直接描寫墨梅,最後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全詩構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極富清新高雅之氣。
此詩約作於元順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間。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里山買地造屋,名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此詩就作於梅花屋內。此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詩。
-
3 # 封護勝463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籠統,要從幾個方面去理解。《墨梅》是王冕一首什麼詩?是表達出什麼意境的詩?
首先,我們先要弄明白是什麼詩
這是元代王冕很有名的一首七絕,是作完了畫以後,題在畫面的一首題畫詩。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似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其次,作者的背景和詩要表達什麼
王冕非常善於作畫,尤其是畫水墨梅花,他畫的《墨梅圖》神韻飄逸,靈動雋秀,很是令人讚美。他還善於篆刻,據傳用花乳石做為治印之材,是他開的先河。還有一段文字曲折的經歷,在畫上題了"疏梅個個團冰雪,羌笛吹它不下來",被官方認為他是譏諷朝政,要逮捕他,於是他逃到了山裡,過起了隱居生活。
詩中的梅花都帶著淡淡的墨痕,在表現了梅花美麗的同時,借梅花景緻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自己像一枝墨梅一樣,不去奉迎庸情俗套,鄙視腐敗無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高風亮節。
不多說了,這首詩很好理解。
-
4 # 寄跡京華一布衣
《墨梅》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的一首題畫詩。
《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豔,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引起關注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工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拒絕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聞過的高尚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借喻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作者巧用一“淡”一“滿”盡顯個性,強烈對比,一方面,墨梅的丰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人與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讚梅花的高風亮節,詩人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該題畫詩,點出創作意圖,強調操守志趣,在藝術史上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作者簡介: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 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其畫藝術價值極高,對後世影響較大,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等。還善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
-
5 # 使用者天府另類生
這是王冕一首題在畫上的七絕詩。也是表達作者自身志趣的詩。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
6 # 呼呼84496
以梅喻人舒情懷,墨花染水留池痕。王冕臨水透紙背,不誇顏色誇精神。
雖在俗世塵不汚,願留清白在晨昏。
回覆列表
《墨梅》
版本一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版本二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的墨梅,習大大也談過這首詩。
二、2017年11月,特朗普首次訪華:
習大大接見的地點,寶蘊樓桌上擺著一幅元代王冕的《墨梅圖》,上面有王冕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
問:那這是一首什麼詩呢?
答:七言絕句,借物自喻,詠物言志。
這和他的人生經歷也有關係: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
還記得花中四君子嗎?“梅蘭竹菊”,古代文人對於這四者幾多偏愛,梅更多體現了“傲”字。
同時“梅”還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說起這個,突然想到了《經典詠流傳》裡,譚維維唱的這首《墨梅》,感覺融入了很多傳統文化和藝術在裡面,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