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illiam37

    PCIE是一種匯流排介面,是硬體間資料交換的一種形式,擁有比PCI匯流排更快的通訊方式。固態硬碟是相對傳統硬碟,它用積體電路取代了以往傳統以磁記錄方式儲存資訊的硬碟的機械結構,速度更快,體積更小。

  • 2 # 技術大威

    PCI-E是SSD介面,又稱為M.2的另一面,這樣叫的原因在於一些廠商直接將M.2 SSD轉接到帶M.2介面的PCI-E轉接卡中,實現PCI-E SSD,由於介面標準一樣,所以效能都一樣。所以我們才說,PCI-E介面其實是M.2的另一面。這種PCI-E介面固態硬碟的介面要比SATA的介面要大,但是比SATA固態硬碟的頻寬要大,在效能和容量上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一般使用者很少用這種介面,這種固態硬碟更多是用在伺服器和大型工業方面應用。

  • 3 # 儲存隨筆

    分兩個點回答,如下:

    1.什麼是PCIe

    PCIe是一種高速序列計算機擴充套件匯流排標準,與SATA相比,具有很多改進的地方,比如更高的最大系統匯流排吞吐量,較少的IO引腳數,更小的物理佔位面積和更好的匯流排裝置效能擴充套件。PCIe匯流排是高速差分匯流排,採用端對端的資料傳輸方式。隨著PCIe技術不斷髮展與進步,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多的還是2015年釋出的PCIe Gen3。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PCIe Gen4已經發布,還沒有大批次應用在市場上。Gen3與Gen4除了頻寬的翻倍之外,與Gen1/Gen2有個很大的不同,採用的是128/130b的資料編碼。而Gen1/Gen2則採用的是8/10b的資料編碼。應用過程中要注意這個不同點。

    兩個裝置之間的PCIe鏈路由一個或多個通道(也稱為Lane)組成,它們是由兩個差分訊號對組成的雙通道通道。如下圖所示,發射端和接收端是兩組差分訊號,採用差分訊號進行資料傳輸的目的就是抵消訊號傳輸過程中的干擾。不管傳輸中對訊號的應該是正還是負,一概不用操心,我們只要關注兩根差分訊號之間的差值即可。因為即使有訊號干擾,那肯定是對兩根差分訊號都有干擾,而我們關心的是差值,干擾自然就抵消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沒有干擾的心情下是A-B=1, 那有干擾的情況下則為(A+1)-(B+1),仍然等於1.這個很好理解吧。

    物理PCIe鏈路可能包含1到32個通道。 PCIe介面具有聚合多個獨立通道以形成單個鏈路的能力。 例如,可以組合兩個單通道(x1)以形成能夠傳輸單個通道的頻寬的雙倍的單個鏈路。 同樣地,可以形成x4或x8通道。 下圖是具有不同通道及其相關頻寬的PCIe聯結器的示例。

    2. 什麼是固態硬碟:

    談SSD之前,就不得不提一下HDD(HDD即為機械硬碟,與SSD同屬硬碟)。還記得08年,買的第一臺華碩的筆記本,當時主流的配置160GB的硬碟(注意這裡的硬碟是機械硬碟),高階一點的電腦配的是250GB的機械硬碟。那時候,系統裝在機械硬碟,開機啟動速度記得好像是幾分鐘的樣子,不過有了筆記本已經很開心了,就不care開機速度了。這裡mark一下,機械硬碟就是平時我們電腦裡面裝系統和存放影片、照片、文件的硬碟。

    到這裡,把SSD的概念替換機械硬碟,狹義的理解,SSD就是取代機械硬碟裝系統和存放影片、照片、文件的固態硬碟。

    直觀看一下SSD與機械硬碟的區別,

    機械硬碟的結構圖:

    SSD固態硬碟結構圖:

    SSD與機械硬碟相比有很多優點:

    1. SSD抗摔性高。因為機械硬碟的資料儲存在磁碟扇區裡,需要很多機械部件協同合作,而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資料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 SSD讀寫資料速度快。舉個比較直觀的例子,由於本人工作的關係,工作的電腦系統盤都是採用的SSD固態硬碟(哈哈,再嘚瑟一次),我個人用的電腦的開機速度最快已經可以跑到10秒以內了。跟機械硬碟的開機速度幾分鐘比起來,簡直是用飛機與腳踏車賽跑。

    3. SSD比機械硬碟質量輕。

    4. SSD執行沒有噪音。之前有提到機械硬碟有很多小零件,執行的時候噪音是在所難免的。

  • 4 # 超能網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你得理解什麼是PCI-E,它是一種系統匯流排,是處理器與其他部件之間進行資訊傳遞的通道,主機板上的PCI-E插槽通常都是用來插顯示卡的,不過其實其他的USB、SATA等裝置資料其實都是透過PCI-E匯流排才送到CPU中處理。

    PCI-E規範是基於全雙工點對點序列架構制定的,可在同一週期內可以實現資料的雙向傳輸,而且裝置都是獨立連線,目前PCI-E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2002年的PCI-E 1.0其訊號速率為2.5GT/s,而現在主機板上常見的PCI-E 3.0訊號速度已經上升到了8GT/s,16通道雙向頻寬高達31.5GB/s。

    常見的PCI-E插槽有x1、x4、x8和x16四種,依次向下相容,最長的x16插槽可以使用任何PCI-E裝置,而最短的x1插槽只能使用x1裝置,實際上主機板上的x8大都是跟x16是通用的,因此我們見到的大多隻有三種PCI-E插槽——x1、x4和x16。

    而PCI-E SSD就是使用PCI-E介面的SSD,傳統的SSD使用的是SATA介面,介面頻寬只有6Gbps,然而零售市場的PCI-E SSD多會使用PCI-E 3.0 x4介面,頻寬高達32Gbps,伺服器或者資料中心用的PCI-E SSD有些更是使用PCI-E 3.0 x8甚至是PCI-E 3.0 x16介面,頻寬就更高了,速度也是普通SATA SSD的好幾倍。

    而且現在的PCI-E SSD都會使用NVMe規範,與傳統的AHCI規範相比更適合SSD,可以帶來更低的延時,更大的IOPS、 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好的驅動適用性,是未來SSD的主要發展方向。

    其實PCI-E SSD並不限制與PCI-E卡形式,其實有其他形態的PCI-E SSD,比如上圖這種U.2介面的SSD,雖然叫是U.2介面,實際上內部使用的還是PCI-E x4匯流排,介面頻寬和效能與PCI-E卡形式的沒有區別,只是形態有所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羊的星星裡的經典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