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實人侃歷史
-
2 # 歷史檔案館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他的一生可謂是波瀾起伏,而其中“高平陵政變”這一戰對於司馬懿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戰也是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回大權的關鍵一戰。
曹叡臨死前,原本是讓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但後來曹爽卻架空了司馬懿,明升暗降就奪了他大將軍的權利,司馬懿心中當然是不服氣的,於是他明面上在曹爽面前裝傻裝病,背地裡卻暗暗謀劃,“陰養”了三千死士,準備等待時機準備給曹爽致命一擊。
後來,就是憑藉這三千死士,司馬懿才能成功的控制皇宮。但失去軍權的他是如何私下培養自己勢力的呢?要知道當時私自培養勢力可是要掉腦袋的,畢竟當時的洛陽城戒備森嚴,要培養這麼多死士可謂十分困難的,而且三千個人也不是小數目,為何沒有被人發現呢?
? ?首先眾所周知,司馬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司馬懿本身不僅足智多謀還有出生望族,因此就算當時確實被曹爽架空了軍權,但其手中還有另外的一些權力,司馬懿當時被奉為“太傅”,位列“上公”,地位比“三公”還高,因此政治地位還是很高的,如此一來,很多人都是由他舉薦的,這其中就籠絡了不少人脈資源。
再加上司馬懿長期帶領軍隊打仗,賞罰分明,培植了幾十年的親信,這些親信都忠心耿耿,於是發生政變的時候,這些親信也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再者,這三千死士並不是司馬懿本身養的,而是他的兒子司馬師偷偷養的,還不是聚在一起的養,而是分散培養,且一般都有正當職業,個個身強體壯,武藝高強,很難被人發現端倪,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正常訓練還能不被官府發現。
對於高平陵政變這關鍵的一站,3000死士是重中之重,唯司馬懿之命是從,於是京城才猶如入囊中之物司馬懿才能成功,這也為後來的天下終歸司馬氏奠定了基礎。
-
3 # 歷史的星光
《晉書》記載:“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其中的“帝”就是指司馬師。
(司馬師)
3000死士,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司馬懿主要就是靠這3000死士打贏了高平陵政變。司馬師是怎麼瞞過曹爽的眼睛呢?
魏明帝曹睿死後,曹氏集團和司馬氏集團的鬥爭日趨激烈,曹爽與明升暗降的形式剝奪了司馬懿的行政權力,對他的防範十分嚴密。司馬懿裝病,曹爽專門派河南尹李勝,以探病為名觀察真偽,就是一個有力的說明。
這3000死士之所以不被發現,分析起來有以下原因。
從晉書簡單的記載來看,“散於人間,一朝聚集”,說明這些人平時十分分散,並不集中行動,集中訓練。但一聲令下就能在一夜之間聚集起來,說明這些人並非散於民間。若平時散於百姓之中,肯定早就被告發了。既使不告發,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部聚齊。所以“散於人間”,實際上是散於洛陽的軍隊之中,而且死士本身就是受過訓練的軍人,不然不會招之即來,來即能戰。
這樣來判斷應該是有道理的。曹操死後,司馬懿先後受到了曹丕,曹睿的重用,在長期抗擊諸葛亮、孫權的戰爭中,積累了深厚的威望和廣泛的人脈,軍中的許多將領都是由他重用提拔。曹爽被任命為大將軍之後,並未對軍隊進行清洗。他為了提高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聽信丁謐的計策,想捏軟杮孒,發動了對蜀國的戰爭。但首次用兵就一敗塗地,被軍隊蔑視為草包將軍,反而讓司馬懿在軍隊中的威信更加高漲。
司馬懿儘管被剝奪了軍政權,但仍然是太傅身份,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利用軍隊對自己的向心力,暗地裡在軍隊中培養、組織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地下黨”,應該不難。
再者,從魏明帝死開始隱忍準備,到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高平陵發難,司馬懿整整熬了十年。一日揮劍,卻用了十年的時候磨劍,培養死士是漸進的,緩慢而潤物無聲的,這就讓曹氏集團難以察覺。
人心背曹向晉,也減少了3000死士暴露的風險。從《三國志》記載看,魏明帝臨終託孤,是曹爽和司馬懿兩人。但曹爽破壞了這個約定,將司馬懿一腳踢開,失信於天下。
(曹爽)
曹爽在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後,僭越禮制,比擬天子,跟隨他的一幫小混混,更是狗仗人勢,氣焰囂張,侵呑公田,勒索州郡,膽大妄為到曹氏公主的湯沐田(私田)也敢佔為己有。更有甚者,對看不順眼的官吏,羅織罪名,陷害打擊,或殺或貶,國家法度被破壞殆盡。天下人雖然敢怒不敢言,但人心與曹氏集團越來越運,慢慢轉向了司馬家族。3000死士即使有被發現,估計也不會有人去告發。
回覆列表
據《晉書》記載:“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其中的“帝”就是指晉景帝司馬師,從記載來看,司馬師是把這三千死士散在了民間。
關於死士的成立時間,應該是在曹爽獨權(239年)之後,曹爽讓曹芳封司馬懿為太傅,明升暗降,奪取他的軍權。又讓兄弟曹訓和曹羲為中領軍和武衛將軍,掌管了禁軍力量。
司馬懿雖然靠裝瘋賣傻躲過了曹爽的迫害,但手上無兵無權,怎麼可能和曹爽鬥呢?這才需要讓長子司馬師去“陰養死士”,作為反擊的力量。
可這些人從哪召集來的呢?面對著曹爽所掌握的禁軍,司馬懿自然不可能找一些在民間沒經過訓練的壯士就去硬碰硬的。所以這三千死士,極有可能是司馬懿、司馬師原部下將領。因為領導的下臺和對曹爽重用家人的不滿,這些將領們才決定協助司馬懿老領導,對付曹爽。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司馬懿雖然沒了實權,但憑他在軍隊中的威望,召集一些部隊隨時待命是很方便的。而因為司馬懿目標太大,不便隨意走動,司馬師就成為了司馬府和軍營的中間聯絡人。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司馬師在洛陽陰養三千死士卻沒有人知道”的疑惑了,因為這些死士本來就是在軍營裡的,自然不會引起懷疑,加上司馬師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才能在當晚籌劃,第二天一早就集合會兵,並發動高平陵之變。至於事成後這三千人如何處理?其實也很簡單,既然是軍人,那讓他們升官,繼續為國效力就可以了。要是這三千人都是從民間召集來的,司馬懿怎麼可能讓這些人活下去呢?要把他們清洗乾淨也是很麻煩的事,但如果是軍人的話,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