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騰飛說史

    寧錦大捷又稱寧錦之戰,寧錦之戰期間,袁崇煥的官職是右僉都御史兼遼東巡撫、兵部右侍郎,實際上是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遼東,如果我們對明清官制稍加了解就會知道,“巡撫”一詞的含義是:巡行地方,撫鎮軍民,一般以御史的身份巡撫地方,起初相當於朝廷向地方派出的臨時機構,到了明宣宗時期,逐漸成為一個固定的官職,並常駐地方,巡撫掌一省的軍政大權,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都受其節制。

    袁崇煥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遼東,實際上就是掌握了整個遼東地區的軍政大權,這裡的軍事事務、行政事務,甚至是司法事務,袁崇煥都有權力管理,再加上中國古代有“以文制武”的傳統,袁崇煥既然擔任遼東巡撫,那麼自然而然這裡的武將也受其節制。

    寧錦之戰發生以前,明熹宗還召回了遼東經略王之臣,並不再設遼東經略一職,王之臣被召回以後,山海關內外的軍政事務皆由袁崇煥主持,並可便宜行事,袁崇煥成功構築了關寧錦防線之後,明熹宗對其讚許有加,並更加的信任他,可是呢,魏忠賢為了提防袁崇煥,還在袁崇煥身邊安排了兩名太監擔任監軍,這兩名太監就是劉應坤和紀用。

    (袁崇煥畫像)

    寧錦大戰時,袁崇煥是前線的負責人,並且鎮守寧遠城,而整個戰場的排程其實是朝廷在排程,袁崇煥是前線指揮官,在遼東地區帶兵打仗,但卻不是整場戰爭的總排程官,究竟是誰排程有方呢?其實是明熹宗,但明熹宗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魏忠賢來管理,所以寧錦之戰結束以後,朝中有人為了阿諛奉承魏忠賢,把排程有方的功勞送給了魏忠賢,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袁崇煥只升了一級,而魏忠賢的義子卻封了伯爵。

    但是我們不能忘了,魏忠賢的權力是明熹宗交給他的,寧錦大捷的總指揮官是明熹宗,是朝廷排程有方,才獲得了勝利,遼東前線的具體負責人則是袁崇煥,並且袁崇煥還構築了關寧錦防線,所以真正的公平的論功行賞,頭等功是明熹宗,然後是袁崇煥。

    因為這次封賞不公的問題,袁崇煥被迫辭職還鄉,後來,崇禎皇帝給了袁崇煥更大的權力。

  • 2 # 秦右史

    寧錦大捷事實上是由袁崇煥具體指揮的,這就得從頭說起了。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孫承宗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的身份:督山海關及薊、遼、天津、登、萊諸處軍務,便宜行事,不從中制。孫承宗督師薊遼後,確定了以寧遠為中心,山海關為後盾,錦州為前翼的防務框架。以守關外蔽關內,然後逐步推進,最後恢復全遼的戰略思想,並以此為基礎,透過選將、練兵、築城等一系列措施開始了關寧錦防線建設。1622-1625年間,遼東前後修復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冑、器械、弓矢、炮石、渠答、滷楯之具合數百萬,拓地四百里,開屯五千頃,約歲入十五萬(石)。可喜的是,孫承宗的防線建設頗有成效。但由於此時魏忠賢把持朝政,孫承宗不受拉攏,遭到彈劾。閹黨利用抨擊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兵敗柳河的機會借題發揮,禍及孫承宗。孫承宗被迫辭官,正式於天啟五年(1625 年)九月結束了其四年的督師薊遼生涯。孫承宗開缺之後,由兵部尚書高第暫時擔任遼東經略,接手遼東防務,但他實行消極防禦方略,下令撤兵兩百里,退守山海關。後金聽聞孫承宗離開,加上心生戰意,便發動了進攻,孫承宗的部下袁崇煥、祖大壽、滿桂等人,在主力撤退的情況下,依然堅守防線。先後出現了幾次勝利,史稱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袁崇煥的軍事才能在此次大捷中充分發揮了出來。為確保山海關不受後金威脅,他堅持以遼人守遼土的作戰方略,加固和擴建錦州、寧遠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淩河等關外諸城堡,調集兵馬,充實糧餉,大興屯田,募集6萬餘兵據守各城。袁崇煥作為臨時性遼東統帥,坐鎮寧遠,平遼總兵趙率教鎮守錦州。在短時間內,構成一道堅實的寧錦防線,影響了東北戰局。後金大汗皇太極師出無名。只能以明朝在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築城屯田,沒有議和誠意為藉口,袁崇煥得到後金軍過遼河的哨報後,立即部署了兵力與指揮結構:滿桂移駐前屯,孫祖壽移駐山海關,黑雲龍移駐一片石。錦州防務以副總兵左輔統金國奇為左翼,以副總兵朱梅為右翼,平遼總兵趙率教居中排程,賈勝領奇兵東西策應,鎮守太監紀用駐錦州。

    戰役後期,雙方兵力對比大概是:明軍約10萬人,後金6到8萬人。這次戰役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可以具體到日期。五月初六日,皇太極親率數萬軍隊出瀋陽,舉兵向西,進攻寧錦。 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直抵錦州,企圖四面合圍。袁崇煥以寧遠兵不可動,選精騎四千,令尤世祿、祖大壽統率,繞到後金軍後,再遣水師東出相牽制,尤世祿、祖大壽等將要出動時,後金軍已抵達寧遠城下。袁崇煥與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守戰,列營濠內,用大炮轟擊後金軍。五月十六日,山海總兵滿桂率援兵往錦州,過連山到笊籬山,同後金護衛運糧的偏師相遇。滿桂、尤世祿奮勇而前,內外夾攻,拼力衝殺,突破包圍。兩軍交鋒,各有死傷,但是死傷均較少,戰鬥很快結束。明援軍回到寧遠,後金軍則回到塔山。五月十九日,袁崇煥派出奇兵,進逼擾敵,但沒有質的效果。經年訓練的遼東軍兵英勇異常,尤世祿、祖大壽等人大戰城外,士卒多戰死,仍力戰不退。後金軍無法突破,只能採取解寧遠圍之策,增兵攻錦州,後金士卒損傷無數,而錦州終不可破。五月二十九日,後金部遭明軍西洋大炮和其他兵器還擊,傷亡數千人。而且兵士多中暑得病,大量減員。皇太極鑑於圍攻寧、錦24天,取勝無望,遂下令撤軍,返回了瀋陽。六月初五日,皇太極正式撤軍。此戰之後,總兵趙率教疏報:此役後金軍傷亡不下二三千。鎮守太監紀用奏報:初四日,奴賊數萬,蜂擁以戰。我兵用火炮、火罐與矢石,打死奴賊數千,中傷數千,敗回賊營,大放悲聲。寧錦大捷的勝利是多重致因,其一是得力於以袁崇煥為首的眾將士們的英勇戰鬥,其二正是袁崇煥依託改良了孫承宗督師薊遼期間所修築的多層次城池和堡壘。在這之後,袁崇煥正式接辦遼東防務,繼承了孫承宗主張的“守關外以蔽關內”,“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等核心思想,繼續防守和鞏固關寧錦防線,這與後金形成戰略對峙。袁崇煥在《錦州報捷疏》中奏報: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禮監廟謨,令內鎮紀與職,率同前鋒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等,扼守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勝!

    能夠看出,袁崇煥是這次戰役實際指揮者無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