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徵,被演繹為千古第一謀士,但是歷史上蜀國卻率先滅亡。那麼諸葛亮到底是功臣還是罪臣呢?
10
回覆列表
  • 1 # 華陰弘農四知堂

    是非功過,任人評說。個人認為,諸葛孔明的最大失誤在於:不能知人善任、重德輕才,沒有讓蜀國本來就少得可憐的文臣武將們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力”。相反是“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把他自己當做一把萬能鑰匙。對任何人都不放心,食不甘味,寐不成寢,在人才嚴重匱乏的情況下不得已使用魏延,又要打壓、排擠魏延,終使仁人志士俱皆裹足不前,最後被司馬懿拖垮、累死。導致最後蜀漢人才凋零、後繼無人。姜維一如既往地窮兵黷武,九伐中原最終致蜀漢政權國疲民貧、兵微將寡、自取滅亡!

  • 2 # 小明觀歷史

    諸葛亮功大於過,是一位功臣。

    諸葛亮的出名也是因為《三國演義》,所以今天我所說的內容也是“演義裡面的諸葛亮”並非陳壽《三國志》裡的諸葛亮。

    諸葛亮有三功

    隆中對定三分天下的決策。隆中對之前,劉備已是喪家之犬暫時屈膝於荊州劉表。而當時天下呢,曹操已經統一北方,東吳佔據東南於民休養生息。天下已經呈現出一統的趨勢。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哪裡來的資本可以和其他兩家三分天下。如果沒有諸葛亮前往東吳舌辯群雄,東吳又哪來和曹操一較高下的決心。正是赤壁之戰後,天下才有了三分的可能。

    定下爭南蠻穩定後方的決策。這個功勞很容易被人給忽視,但他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諸葛亮平南蠻就像曹操徵匈奴一樣,都是防止後院著火的舉措。南蠻不像匈奴可以一戰決定成敗。南蠻居住地山高林密,多以小部落聚居;如果不是諸葛亮的七擒孟獲,徹底降服了所有蠻夷。在精神上贏得了勝利。蜀漢很難可以肆無忌憚的正面和曹魏對抗。

    穩定蜀漢的朝局。在三國中後期,曹魏、東吳紛紛出現了權臣擾政的局面,曹魏甚至直接姓司馬了。反觀蜀漢,雖然出現過黃門干政的現象,但權力始終控制在劉禪的手上。他的人事命令為諸葛亮死後的蜀漢留下許多後備人才。 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

    諸葛亮有三過

    窮兵黷武,連年征戰。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的囑託,他定下北伐的戰略決定,雖然有勝有敗。但實際上呢,三國無論在人口、經濟、糧食等方面比較,蜀漢是比不過曹魏的。這樣的經濟戰蜀漢就明顯打不過曹魏了。

    錯誤的低估了曹魏的抗打能力。對於第一點,諸葛亮不可能沒有預料到。但是他誤以為北伐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於是每次北伐,蜀漢必是傾全國之兵,有一決高下的態勢。可人家司馬懿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管你如何如何,他就是扛著。

    錯誤的人事命令,關羽守荊州略顯不足。荊州是戰略要地,但是在諸葛亮定下的三分天下奪取政權的計劃中,是學習當時的劉備從漢中進軍中原的。荊州應該是提供軍備糧餉的。但是對於東吳、曹魏是很眼饞的。於是荊州也就應該會是一種曹魏、東吳攻城,蜀漢守城的態勢。因此只需要一員擅長兵法,精於謀略的守城將領即可。可惜是關羽,殺伐之將,攻城略地,讓其他兩方感到害怕,而共同剿滅他了!雖然有三功三過,但是如果沒有諸葛亮,天下早就姓曹了。到底還是功大於過,是一位功臣!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諸葛亮的一生就是:一個有功的罪臣。

    首先,來看諸葛亮的功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諸葛亮策劃好——三分天下的倡導者。

    諸葛亮還沒有出山時,就透過觀察天下形勢,準備好了隆中對,制定了三分天下的宏偉構思。遇到明主劉備後,他全盤托出自己的金點子。劉備正是參照諸葛亮的戰略構想和戰術安排,才由弱到強,由居無定所,到獨佔西蜀一方,終成一方之主。

    第二,諸葛亮口才好——聯吳抗曹的踐行者。

    劉表死後,曹操大軍壓境,走投無路的劉備逃到了江東一帶,這時的東吳是戰是降並不統一,而諸葛亮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前往東吳,憑著一張利嘴成功說服孫權共同抗曹,並透過火攻之計在赤壁大敗曹軍。此後劉備乘機揮師西入蜀關,建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根據地,打造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三,諸葛亮心志好——佔蜀伐魏的鋪路者。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麥城被擒殺後,劉備親率兵征伐東吳,兵敗後病亡,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使得蜀國得已繼續維持下去。隨後,他七出祁山,伐魏,最後病逝在五丈原,用自己的一生書寫著不朽傳奇。

    其次,來看諸葛亮也有罪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諸葛亮思想有盲點——求穩怕亂。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過於警惕,求穩怕亂的思想太嚴重。三足鼎立後,諸葛亮為了聯吳抗曹,對東吳向近“委曲求全”,甚至忍讓到了低微的地步,也正是因為過於保守,關羽最終沒有防住東吳的“陰謀詭計”,最終大意失荊州,致使荊州這個十分重要的軍事要地流失,為最終蜀國的最早滅亡埋下了隱患。

    同時,在征伐魏國時,氣魄和膽量都不夠的諸葛亮,採用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進。想透過穩紮穩打的方式征服魏國,缺乏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的新思想新觀念,結果卻固步自封,最終奮鬥十多年也徒勞無功,結果不但整垮了士兵,整垮了蜀國,也整垮了自己——最終自己也累死了。

    第二,諸葛亮用人有缺陷——任人唯親。

    諸葛亮儘管會識人,但不會用人。赤壁之戰派關羽守華容道,雖說是戰術需要,諸葛亮並不希望殺死曹操,讓關羽做一個順水人情,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諸葛亮用人上有缺陷。同時,諸葛亮每次派將都採取激將法,雖然剛開始使用還是有一定的促進效果的,比如說關羽和張飛就經常為爭功而主動請纓,並且成效還不錯。但到後來就變味了,七旬老將黃忠之死,便是死於諸葛亮的激將法。

    諸葛亮用人任人為親,喜歡“倚老賣老”他讓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明知道以馬謖的才能不足以勝任,但他聽從劉備的遺囑,在關鍵時刻派他去守軍事要地街亭,結果一敗塗地。另外,魏延是個智勇雙全之人,是個很後起之秀,但諸葛亮卻一直排斥他,原因是魏延和他很不“類已”。魏延敢於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新觀念新理念,從子午出奇兵伐魏就是他的創意,而思想保守的諸葛亮顯然不能接受,非但如此,他還以魏延頭後有“反骨”為由,在自己死時設計殺死了他,如此能文能武之人被處理,可見諸葛亮有私心作怪啊,排除異已。

  • 4 # 搖遠的呼喚

    諸葛亮可以說是忠神!不象周瑜那樣小氣、也不象司馬懿那樣奸藏、看小說、電影都希望亮贏的結果、這就證明大家多數人喜歡亮、照小說應該是有功之臣:但他最後的想法都錯了、

    2、假如他最後重用魏延與馬岱聯手或許蜀國有一線轉機、如他密指殺了魏這種做法笑死司馬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y55裝了記憶體卡不能用,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