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馬來戰役中,英華人是被一場典型的“閃擊戰”給擊敗了,只不過執行閃擊戰的是日本人。在此戰中,日軍的發揮可以說是一整場戰爭中的巔峰,菲律賓和緬甸的勝利都無法與之相比。從戰役層面分析這場戰役,其實不難理解。

    第一,先看兩軍的實力對比:馬來戰役開始時,英軍包括88,600名官兵,建制單位有31個步兵營、7個野戰炮兵團和1個山炮團(176門山野榴炮)和2個反坦克炮團(84門反坦克炮)。後來還得到了7個步兵營、1個反坦克炮團和其他一些支援,總兵力達到13萬以上。而日軍的第15軍則編有92,403名官兵,27個大隊(步兵營),3個師屬野炮兵聯隊、2個野戰重炮兵聯隊和1個山炮兵聯隊(約180門山野榴炮)——當然15軍一開始並未到齊,例如18師團開始只有佗美支隊到場。

    總體而言,英軍在步兵數量上對日軍應該擁有明顯優勢,炮兵至少是不居劣勢。然而,二戰標準下的制空權和裝甲部隊來看,毫無疑問日軍擁有絕對優勢。日軍航空兵由354架陸軍作戰飛機和180架海軍作戰飛機組成,而帕西瓦爾手裡只有可憐的158架作戰飛機。這些飛機無一例外都是“水牛”、“布倫海姆”甚至各種奇葩的雙翼轟炸機這樣完全過時的貨色。加上Z艦隊被日軍航空兵殲滅,從一開始,日軍就將制空權和制海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裡。第二:再看具體的戰役佈勢可能又有人要說了,即使缺少坦克、飛機。憑藉英軍數量眾多的步兵,還有兩個反坦克炮團,擰成一股繩,也不必懼怕日軍啊?然而由於日軍掌握制海權的現實,遠東英軍指揮官Percival中將犯下了與1939年波蘭軍隊類似的錯誤——分散部署。開戰之時,馬來英軍從南到北防備日軍登陸,分散得如同撒胡椒麵一般。這種佈勢下,一旦前線的軍隊就面臨敵軍的區域性優勢,以及日軍的分割包圍,很快不得不撤退——而在擁有制空權的對手面前撤退,極易被敵軍空軍屠殺而陷於潰敗;後方的部隊前進增援,看到的是潰軍的洪流,聽到的是各種各樣的關於敵軍恐怖威力的謠言,因為敵軍轟炸不方便運動連預備陣地都無法佔領,最終同樣陷於潰散。馬來英軍就這樣匯聚為一股潰退的洪流敗逃到了新加坡,只有澳洲人相對維持了秩序。

    第三:就是戰術問題了。二戰到北韓戰爭期間,亞洲軍隊似乎一直靠複雜地形下的側翼包抄戰術,反覆予以西方軍隊重大打擊:日軍在馬來、緬甸、第一次Arakan戰役中反覆依靠包抄戰略擊敗英軍;北北韓軍隊在進攻階段一再靠“迂迴堵路口”的方式重創美軍;志願軍的二次戰役無一不是。

    一開始,日軍就將制空權和制海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裡。所以,在此次馬來新加坡戰役中,9萬英軍投降。

  • 2 # 一屋

    新加坡之戰,英軍的槽點不在於投降本身,而在於他們投降的實在太快了,顯得非常丟臉。

    這場戰役從2月8日打響,到2月15日英軍投降,實際的戰鬥只進行了七天

    相比之下,隔壁的美軍在巴丹半島打了足足三個月

    先說為何投降本身並非槽點。

    實際上在二戰中,失去海空權後孤懸海外的駐軍是很容易全軍覆滅的

    比如:

    1941年駐守在東非的近10萬義大利軍隊

    1943年初在突尼西亞的30萬德意軍隊

    1942年的荷蘭軍隊、美菲軍隊

    以及太平洋戰爭期間,困守諸島的各路日軍

    而在當時的太平洋上,皇家海軍是無法與IJN抗衡的,不僅新加坡之戰前的Z艦隊完蛋了,新加坡之戰後的遠東艦隊也被IJN打了個稀里嘩啦

    在1942年4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皇家海軍在印度洋上損失了1艘航母、2艘重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40餘架戰鬥機及23艘商船,而日本僅損失20餘架艦載機。

    由於損失慘重,皇家海軍主力甚至被迫撤往東非的肯亞。

    可見守衛新加坡的英軍就算堅持抵抗,也無法等來有效的救援。

    所以新加坡之戰就不是一個守不守的住的問題了?而是要守多久的問題了。

    但即便如此,只守了七天也太不像話了

    還有一個很不像話的地方就是整場馬來亞之戰英聯邦軍隊的表現,自開啟戰以來,就不停地退退退,最後龜縮在一個只有幾百平方公里卻有幾十萬平民,連淡水自給都有些困難的小島上。

    不過如果英國的海空軍還能跟對手打得有來回的話,那麼守島英軍的戰鬥意志還是比較有保障的,比如地中海的馬耳他戰役,從1940年6月一直斷斷續續地打到1942年年中,英軍堅持到了最後。

  • 3 # yukaiqian

    表面上看英軍士兵總數高於日軍。實際上英軍士兵由諸個殖民地國家的多國部隊組成,主體是來自於印度,緬甸,以及澳洲和紐西蘭等國的新兵。而日軍則是單一種族語言相通的百戰精兵。

    新加坡戰役中的日軍是由馬來亞之虎山下奉文率領的經驗豐富日軍,多數士兵在此之前都在華北地區掃蕩中磨練出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英軍則非常依靠火炮等支援武器的作戰,在單兵作戰能力不足和缺乏後勤保障的戰況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日軍在菲律賓的作戰中把美軍也打的措手不及,何況是英聯邦動員起來的這幫殖民新兵。到了新加坡日軍已經突破最後一道防線,而英軍正在耗盡糧食與彈藥。更致命的是丟失了水源的控制權。高射炮也缺乏彈藥來阻止更多日軍的空襲,失去了制空權也不可能再有海軍的支援。澳洲的盟軍甚至還四處劫掠戰利品準備撤回澳洲。在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亞洲人的亞洲等政治宣傳下。一部分印度人甚至倒向日軍。

    英澳軍裝備遠優於其他殖民地部隊。但真正戰鬥力不俗的是土生土長的馬來人軍團,馬來軍團 1400 名勇士英勇堅守bukit chandu最後一道防線,抵禦日軍 1 萬3000人的強勢進攻直到2月14日全軍覆沒,僅一人生還。2月15號清晨得知馬來軍團全軍戰死後英軍最高統帥投降。

    新加坡黃線pasir panjang地鐵站附近還有他的紀念館,在歐洲殖民者忙著轉移博物館藏品,撤回澳洲的白人士兵時,在印度人紛紛倒戈時,本地人Lieutenant Adnan指揮著最後的馬來戰士抵抗著14000名日軍的進攻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英澳士兵裝備精良,但如果說戰鬥力不俗,實在不敢恭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帝深夜收到老八的密摺後,為何要交給張廷玉銷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