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周說三農
-
2 # 三農善良老師
草莓栽培管理 露地栽培又稱常規栽培,是指在田間自然條件下,不採用保護地設施(如塑膠大棚、小棚等)的一種栽培方式。即秋季定植草莓苗,在露地生長,當年完成花芽分化,越冬後,第二年夏季收穫。目前,中國栽培草莓基本上採用露地栽培。 (一)栽植技術 1、栽植制度 一般採用兩種栽植制度,即1年1栽制和多年1栽制。 (1)1年1栽制 頭年秋季定植,翌年收穫一茬果後耕翻掉草莓植株,另擇田塊重新栽植秧苗。1年1栽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收入,產量較高,果實較大,品質好,病蟲害少。在菜田多或人多地少的城市郊區採用較多。 (2)多年1栽制 栽後連續收穫幾年才更新土地。這種栽植方式,稍能節省人工,但產量低,品質差,病蟲害多,經濟效益不高。一般在土壤雜草少,地下害蟲不多,勞力較缺,大面積集中栽培時採用較多。栽培草莓,特別是從外地引種時,常因秧苗質量差,第一年產量不高,第二年才獲得較好產量。也有的品種,如荷蘭的湯美拉可連續3年保持高產。但一般草莓長到第三年已明顯衰退,產量氏,品質下降,病蟲害發生多,經濟效益降低。所以露地栽培草莓以2年1栽較為適宜。 2、園地選擇 草莓具有喜光性,但也耐廕庇;喜水,也怕澇;喜肥和怕旱等特點。栽植草莓應選擇地面平整,Sunny充足,土壤肥沃,疏鬆透氣,排灌方便的地點。地下水位較高的水田,可開挖溝渠栽植。山坡地可修成梯田或採用高等栽植。草莓可與其他作物合理間作或輪作。草莓園應選擇與草莓無共同病害害的前茬。有線蟲為害的葡萄園和已刨去老樹的果園,未經土壤消毒不宜栽種草莓。風口地帶或易受寒流、霜凍危害的地方,也不宜種植草莓。草莓採收期用工集中,建立商品生產基地時,應根據當地勞力情況,合理安排種植面積,選擇離城市近,交通方便,並有加工條件的地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土壤準備 栽草莓前要耕翻土壤,深30釐米左右。整地質量要高,無土塊,要求沉實平整,以免栽植後澆水引起秧苗下陷,影響成活。如果園地雜草多,可在耕翻前半月左右,每畝用10%草甘騰0.5千克,加入50升,噴灑雜草莖葉,待草枯死後再耕地。結合翻地施入基肥,農家肥是草莓優質豐產的基礎,一般每畝施腐熟優質農家肥不少於5000千克,另加50千克過磷酸鈣和50千克氯化鉀,或者加50千克氯化鉀,或者加50千克氮磷鉀三元複合肥料。如土壤缺素還還應補充相應的微肥。草莓栽植密度大,生長週期短,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第二年春季補充適量化肥就可滿足植株生長結實要求。連作的草莓地施肥更困難,因此基肥一定要充足。施基肥要全園撒施均勻,然後耕翻土壤,使肥土充分混和。 翻耕時間宜早,最好伏前曬垡,使土壤熟化。按照定植要求做畦打壟。北方一般採用平畦栽植,畦長10-20米,畦寬1.2-1.5米,畦埂高15釐米左右。平畦栽植的好處是灌水方便,中耕、追肥、防寒等作業比較容易。缺點是畦不易整平,灌水不勻,區域性地段會溼度過大,通風不良,果實易被水淹而黴爛。南方由於雨水多,地下水位較高,宜採用高垡栽培。壟高30釐米,壟畦面寬1-1.3米,壟畦底寬1.4-1.7米,畦溝寬40釐米。如覆蓋地膜,則應把畦寬減少到70-75釐米。高壟栽培的好處是排灌方便,能保持土壤疏鬆,通風透光,果實著色好,質量高,果實不易被泥土汙染,缺點是易受風害和凍害,有時會出現水分供應不足。作好畦壟後可灌1次小水或適當鎮壓,以使土壤沉實。 4、品種搭配和選擇 草莓自花授粉能結果,但異花授粉的增產效果明顯,因此,除主栽品種外,還應搭配授粉品種。例如,以寶交早生作為主栽品種,授粉品種可搭配春香、明寶和明晶。1個主栽品種可搭配2-3個授粉品種。主栽品種佔的種植面積不少於70%,其餘為授粉品種。為了延長供應期,可採用早、中、晚熟品種搭配栽植。大面積栽植時,品種不少於3-4個。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相距一般不宜超過20-30米。同一品種應集中配置在園內,以便於管理和採收。在栽植面積大、地勢又起伏不平的情況下,應把早熟和中早熟品種栽在較高地點,因高地春季土溫升高較快,有利於根系提早活動,又能減輕工化期晚霜危害。 選擇草莓品種考慮的因素: (1)地區適應性 適於北方寒冷地區的品種一般休眠期長,但在暖地栽培則表現為類似長日照四季結果型草莓的特性,匍匐莖發生少,開花結果期長。所以越往南越應選擇需要低溫時間短,生理休眠淺的早熟品種。在北方還需要抗花期晚霜危害的品種;在南方則需要抗夏季高溫乾旱的品種。同時,所選品種應對當地多發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抗性。 (2)栽培目的 鮮食或加工對品種的需求不同,即使是兼用型品種,對不同的加工製品也有不同要求。 (3)栽植形式 保護地栽培或露地栽培均各有適宜的品種,盆栽宜採用株型小的四季草莓。5、秧苗準備 秧苗質量是栽後成活和高產的基礎。對匍匐莖苗要求無病蟲害,有較多新根,根莖粗度在1釐米以上,至少有4片展開的葉,中心芽飽滿,葉柄短粗,葉色濃綠,植株鮮重30克以上,地下部根重約佔全株的1/3.不能用葉柄長的徒長苗。如果採用老株的新莖苗,必須具有有較多的新根,否則栽後很難成活。 起苗前先割除老葉,留2-3片心葉,就近栽植最好隨起苗隨栽苗,要保護起出的秧苗根系不幹燥,適當淋水保溼,也不能將根系長時間浸泡在水裡。需長途運輸的秧苗,從園地起出後,將土運河掉,適當疏除基部葉片後,每50株捆成一捆,然後用水浸溼根系,隨即放入浸過的蒲包、草袋或塑膠袋中紮好,再置於筐、箱等盛器中待運。對依靠外地或遠距離供應秧苗者,要事先把栽植園地平整好,做到地等苗。秧苗運到後,要檢查質量,可適當用水浸根系或蘸以泥漿,置於陰涼處,隨即栽植。 6、栽植時期 草莓的栽植時期,因地而異,要根據作物的茬口、秧苗生育狀況、溫度和溼度的高低以及栽植後秧苗是否有充分的生長髮育時期等因素綜合考慮。生產上一般在秋季栽植,因秋栽時間長,有大量當年生匍匐莖苗供應,此時土壤摘情好,空氣溼度大,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栽植時氣溫過高會影響成自學成才,以氣溫在15-20攝氏度為宜。黃河故道地區和關中地區適宜的定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掌握適期偏早的原則。栽植晚雖成活率仍高,但縮短了生育期,越冬前不能形成壯苗,影響翌年產量。春季栽植成活率比較高,在北方省去了越冬防寒措施。但春栽利用冬貯苗或春季移栽苗,根系容易受損傷,單株產量比秋栽苗要低。栽植時間應在土壤化凍時進行。採用冷藏苗,栽植時期可根據計劃採收期向前推60天左右。 7、栽植方式 根據栽後對匍匐莖處理方法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栽植方式。 (1)定株栽植 按一定株行距栽植,在果實成熟前隨時將長出的匍匐莖摘除,以集中養分,提高產量與品質。採收後,保留老株,除去長出的匍匐莖。第二年結果後,保留匍匐莖苗,疏去母株,按固定株行距留健壯的新匍匐莖。這樣就地更新,換苗不換地,產量較穩定。 (2)地毯式栽植 定植時按較大株行距栽種,讓植株上長出的匍匐莖在株行間紮根生長,直到均勻地佈滿整個園地,形成地毯狀。也可讓匍匐莖在規定的紮根生長,延伸到行外的一律去除,形成帶狀地毯。在秧苗不足、勞力少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栽植法。第一年由於苗數不足產量較低,翌年可獲得高產。 壟栽時大多數在壟臺上栽植,以適應地膜覆蓋。也有栽在壟溝內的,如山東省煙臺市一些地方在壟樂觀栽苗,壟臺上行走,生長期壟溝灌溉時,將肥料隨水施入,在春季或秋季破壟施入農家肥。 8、栽植方法 (1)栽植密度 株行距要根據栽植制度、栽植方式、土壤肥力、品種等決定。1年1栽制株行距宜小;多年1栽制應適當加大。株型小的品種如戈雷拉,密度可增加。一般寬1.2-1.5米的平畦,每畦栽4-6行,行距20-25釐米,株距15-20釐米。壟栽時,北方採用低壟種植,壟高15釐米,壟寬50-55釐米,壟溝寬20-25釐米,株行距與畦栽基本相同,或者株距適當減少。每畝草莓的株數應掌握在1萬左右。保護地栽植密度可適當縮小。 (2)栽植方向 栽苗時應注意草莓苗弓形新莖方向,草莓的花序從新莖上伸出有一宣揚規律性。通常植株新莖略呈弓形,而花序是從弓背方向伸出。為了便於墊果和採收,應使每株抽出的花序均在同一方向,因此栽苗時應鈄新莖的弓背朝固定的方向。平畦栽植時,邊行植株花序方向應朝向畦裡,避免花序伸到畦埂上影響作業。 (3)栽植深度 栽植深度是草莓成活的關鍵。栽植過深,苗心被土埋住,易造成秧苗腐爛;栽植過淺,根莖外露,不易產生新根,引起秧苗幹苦死亡。合理的深度應使苗心莖部與地面平齊。如畦面不平或土壤過暄,澆水後易造成秧苗被衝或淤心現象,降低成活率。因此,栽植前要特別強調整地質量,栽植時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 (4)操作方法 先把土挖開,將根舒展置於穴內,然後填入細土,壓實,並輕輕提一下苗,使根系與土緊密結合,栽後立即澆水1次定根水。澆水後如果出現露根或淤心的植株以及不符合花序預定伸出方向的植株,均應及時調整或重新栽植,漏栽的應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和達到栽植的高質量。 9、提高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草莓栽植成活率,保證全苗,是獲得高產的基礎。生產上可採取以下措施: (1)藥物處理 定植前對根系進行藥物處理,能促進生根和生長。常用5-10ppm的萘乙酸或萘乙酸鈉浸根2-6小時,可促進生長,增加產量,效果顯著。 (2)剪除枯老葉、黑根 定植前剪除秧苗部分老葉和黑色老根,以減少葉面積,減少植株水分蒸騰,並可促使抽發新根。 (3)陰雨天或早晚栽植 陰雨天栽植能避免Sunny曝曬,因空氣溼度大,葉片蒸發量小,能加快緩苗,提高成活率。但雨水過多或遇暴雨,應及時排水,防止水淹、淤心或受澇死亡。晴天栽植可在早晨或傍晚。 (4)遮蔭覆蓋 栽後如遇晴天烈日,在補充水分的同時,可採用遮蔭措施,如用葦簾、塑膠紗、帶葉的細枝條覆蓋;有條件的可以採用塑膠遮陽網、綠色或銀灰色塑膠薄膜扣置成臨時小棚。但成活緩苗後,要及時晾苗,注意通風,以免突然撤除遮蔭物時灼傷幼苗,3-4天方可撤棚。 (5)及時供水 秧苗定植後立即澆透水。為保持土壤溼潤並起降溫作用,定植後3天內每天灌1次小水,經4-5天后改為2-3天灌1次小水,但也要防止過溼,造成通氣不良,影響根系呼吸,導致漚根、爛苗,影響秧苗成活和生長。定植成活後可適當晾苗。但剛成活的幼苗仍不耐乾旱,還要注意適時澆水,促進生長。 (6)帶土移栽 近距離栽植,可帶土坨移栽,以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帶土移栽對秧苗資源不足,灌溉條件較差,土壤較粘或偏酸偏鹼的地方是提高成活率的有鏟措施。 管理技術 1、追肥 栽植前已施入大量優質農家肥,栽後當年或第二年可不施或少施追肥。基肥不足時應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花芽分化後,黃河故道地區約在10月中旬,這時植株和根系生長仍較旺盛,增施1次氮肥,不僅能促進植株營養生長,而且能增加頂花序的花數。但在花芽分化前應停止施用氮肥,控制灌水,進行蹲苗,使幼苗充實,提高植株體仙的碳氮比率,以促進花芽分化。第二次在開花膠施入。雲南農業大學園藝系研究得出結論:草莓生殖器官對養分的競爭能力較弱,因此在開花前後追肥,是保證劃莓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據在蘇州市調查,花期前後葉面噴施0.3%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3-4次,可提高坐果率8%-19%,增加單果重和改善果實品質。西北農大的試驗表明,草莓初花期和盛花期噴0.2%硫酸鈣加0.05%硫酸錳(體積比1:1),比噴清水(對照)增產14%-42%,還使細胞變化長,排列緊密,提高了貯藏效能。第三鎰在採收後施入,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越冬能力。多年1栽制或者結果柏要求抽生匍匐莖擴大繁殖秧苗時,第三次追肥絕不可少,這次可開樂觀施肥。前兩次追肥,宜用葉面噴施法。 草莓的需肥量比木本果樹要多,鎮江農科所用電腦建立施肥模型,並進行田間驗證,兩者結果吻合,其模式為氮:磷:鉀=1:1.26:0。74。臺灣省的草莓施肥方式為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和鉀肥的一半作基肥,另一半作追肥。保護地栽培施肥量要加大。 近年來一些單位的試驗表明,草莓噴施含量38%的硝酸鹽稀土(商品名"常樂益植素")有良好效果,一般可增產10%以上,維生素C和糖度及遊離氨基酸含量都有增加趨勢。另據報道,草莓在末花期和幼果迅速膨大期噴施7-10ppm鈦肥,有增產、提高品質和促進著色的作用。 2、灌水 草莓對水分要求較高,栽植後在葉面噴水可明顯提高成活率。追肥應與灌水結合進行。3-6月北方乾旱多風,蒸發量大,直到採收需要多次灌水。3月中下旬,草莓開始萌芽和展葉,應進行灌水,灌水量不宜過多,以免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生長。草莓開花期到漿果成熟期缺水,會影響漿果大小和產量。這一時期,至少需灌水2-3次。4月中旬葉片大量發生,草莓進入開花期,需水較多,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草莓盛花期和果實膨大期,是草莓全年生長過程中需水最多的時期。5月中下旬草莓成熟採收,開花晚的也處在果實膨大期,如遇天旱,可適量灌水。 開花到成熟期如水分過多,又會引起果實變軟,不利貯運,還會導致灰黴病發生蔓延。草莓採收後,多年1栽制園地,在割除老葉後應立即灌水,以促使植株生長和匍匐莖繁殖。這次灌水應結合施肥。雨季則應注意排水。南方如遇雨水過多,要注意清理田溝或壟溝,挖去淤泥,保持溝渠相通,做到雨停田幹。 灌水方法,壟栽的可直接在壟溝內灌水。果實成熟期可採用隔行灌水,以防止土壤過溼,踩踏後易板結。平畦栽植的按畦漫灌。有條件地區採用滴灌,可節省用水量30%左右,還能避免漿果沾泥土,減少漿果腐爛,並提高商品果率20%以上。 3、越冬防寒 草莓根系能耐負8攝氏度的地溫和短時間負10攝氏度的氣溫,溫度再下降會發生嚴重凍害,直到植株死亡。為了防寒保墒,北方栽培草莓越冬需要覆蓋防寒物。在覆蓋防寒物前先灌1次防凍水,這次水一定要灌足,灌透。灌防凍水時間,應在土壤將要進入結凍期,遼寧興城地區大約在11月初。灌後1周左右進行地面覆蓋。覆蓋材料因地制宜,可用各種作物秸稈、腐熟馬糞、細碎圈肥、軟草、樹葉等。覆蓋厚度以能蓋嚴植株為度。近年來採用地膜覆蓋,膜上面再加覆蓋物,收到良好效果。覆蓋物應在翌年春季土壤解凍之前除去,以便Sunny直接照射地面,促使地溫回升,植株早發。 據黑龍江省漿果研究所試驗,在冬季長、氣候寒冷乾燥、有積雪的黑龍江省,露地草莓越冬採用在植株上直接覆蓋10釐米厚麥稈或茅草,其上再覆蓋塑膠薄膜的方法,經先蓋薄膜後覆麥稈的效果要好。原因是麥稈上有塑膠薄膜,使地面與塑膠之間形成一個靜止的空間層,防止了熱的傳導,防止了冷暖空氣的對流,還可反射早春Sunny,避免地表溫度聚然變化。需要注意的是春季撤除防寒覆蓋物必須及時,不然會延晚物候期,但因早春氣溫不穩定,為了避免氣溫波動大時遭受冷空氣的侵襲,應分次進行,待氣溫比較穩定後再全部撤除。 防寒的其他措施還有架設風障,定植組培苗,選用抗寒性強的品種(如索非亞、盛岡-16等品種)。此外,越冬前噴800-1200ppm矮壯素(CCC)兩次,能提高植株的抗寒力。 4、春季防霜 草莓植株矮小,對霜凍敏感。剛伸出未展形的幼葉受凍後,葉尖與葉緣變黑。正開放的花受害較重,通常雌蕊完全受凍,花的中心變黑,不能發育成果實。受害只部分雌蕊受凍變色,而後發育成畸形果。幼果受凍呈油漬狀。在負10攝氏度時,植株受害極輕,達負3攝氏度時,受害重。如低溫持續幾小時,又正值花期則受害重,產量損失較大。因早開花的果實最大,霜凍往往引起早期大型果受損失。草莓花期易受晚霜危害的地區,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選在通風點栽種草莓,延遲撤除防寒覆蓋物,以使花期推遲。還可以採用抗霜凍品種,有條件地區採用燻煙、噴灌等措施。 此外,在南方種植草莓,如遇持續高溫和伏旱,草莓會出現萎蔫甚至乾枯,所以保護草莓安全越夏是當地生產上的重要總是。防止高溫危害的措施是:保持土壤溼潤,草莓在幼齡果園內間作或草莓行內插種高稈作物,實行1年1倒茬和選用耐高溫的品種。 5、間苗 間苗限於多年1栽制草莓園應用。在初秋按定植時的行株距,每窩留苗1墩,把多餘的苗叢全部挖除。留下的最好是健壯的匍匐莖苗。挖苗後隨即深鋤一遍,每畝再施入氮磷鉀複合肥料25-50千克,並結合培土將壟畦整平,只有在重間苗和補充肥料的情況下,才能保持較高產量。 6、摘除匍匐莖 不作繁殖材料的匍匐莖消耗母株營養,不及時摘除會影響產量,並降低植株的越冬能力。以收穫漿果為目的植株,應隨時摘除匍匐莖。在繁殖圃裡,母株後期發生的匍匐莖以及早期形成的匍匐莖苗和延伸的匍匐莖,也都要及時摘除。因為匍匐莖苗佈滿整個圃地後,後期抽生或延伸的匍匐莖就無處紮根而懸空生長,不但消耗母株養分,還使早期已紮根的匍匐莖苗及母株的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及時摘除不必要的匍匐莖是生產上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 7、疏花疏果 每株草莓一般有2-3個花序,每個花序可著生3-30朵花,高階次的花開得晚,往往不孕成為無鏟花,即使有的能形成果實,也由於果太小無採收價值成為無效果。所以在開花前,花蕾分離期,最遲不能晚於第一朵花開放,把高階次的花蕾適量疏除,可使養養集中,保證留下的花朵著果整齊,果個增大,果實品質提高,成熟期集中,節省採收用工。 8、除老葉與弱芽 草莓一年中葉片不斷更新,在生長節季當發現植株下部葉片呈水平著生,並開始變黃,葉柄基部也開始變色時,說明老葉已失去光合作作用的機能,應及時從葉柄基部去除。特別是越冬老葉,常有病原體寄生,在生長出新葉後應及早除去,並可將植株上生長弱的側芽及時疏去,以利通風透光,加速植株生長。發現病葉也應摘除。 漿果採收後還要割除地上部分的老葉,只保留植株上剛顯露的幼葉,每株只留2-3片複葉。這一措施可減少匍匐莖的發生,刺激多發新莖,從而增加花芽數量,達到翌年增產的效果,此外,對病害較嚴重的園地割葉後可減少病害發生。 為了避免多項田間管理工作頻繁在園中作業,造成土壤板結,摘除老葉、病葉、疏芽和摘匍匐莖可能結合起來進行。 9、果實墊草 草莓開花後,隨著果實增大,花序逐漸下垂觸及地面,易被泥土汙染,影響著色與品質,又易引起腐爛。故對不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的草莓園,應在開花2-3周後,在草莓株叢間鋪草,墊於果實下面,或把切成15釐米左右長的草秸圍成草圈,將2-3個花序上的果實放在草圈上。每畝大約需用碎稻草或麥秸100-150千克。墊果有利於提高果實商品等級,對防止灰黴病也有一定效果。 10、培土 草莓植株新根發生部位有隨著新莖生長部位升高而逐年上移的特點。母株根狀莖上移,使鬚根暴露在地面,影響植株生長髮育和對養分的吸收,嚴重的甚至導致植株乾枯死亡。故多年1栽制的草莓園,應在果實採收後,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以利新根發生。在初秋新根大量發生之前,必須完成。培土高度以露出苗心為標準。1年1栽制不進行培土。 11、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1)赤黴素 草莓噴施10ppm赤黴素,可抑制休眠,提早成熟。相同濃度的赤黴素,在草莓生長前期噴施2次,可增加匍匐莖的發生量。據西北農業大學試驗,花期和坐果期噴施100ppm赤黴素能提高產量,增加糖度和耐受性。國外草莓生產也噴施赤黴素,用以促使花序形成,誘發單性果實發育,減輕因授粉不良造成的損失,並使漿果提前上市。 (2)多效唑(PP333) 是一種生長抑制劑,其作用是抑制匍匐莖的發生和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施用濃度和時期適當,有明顯增產效果,可減少人工摘除匍匐莖的勞力。據煙臺農校試驗,濃度以250ppm較適宜,時期為匍匐莖發生的早期。但若施用不當,抑制過度,則會造成減產。因施用多鏟唑 使生長受抑制的植株,噴施20ppm赤黴素,1周後可解除抑制作用。 國內使用的其他生長調節劑還有萘乙酸(NAA)、青鮮素(MH)等。中國臺灣省南部在草莓採收中期,因營養生長日趨旺盛,需要人工摘除部分葉片,否則影響結果,當地對葉部噴施一種"蒸散抑制劑",可免除摘葉,不影響產量和品質,並可減少紅蜘蛛為害。 國外還使用乙烯誘導草莓漿果集中成熟,雙便於機械採收。 12、清園更新 1年1栽制草莓園收穫後,可直接把戒驕戒躁地耕翻入土,作為後茬綠肥。每畝草莓鮮莖葉約500千克左右,鮮莖葉含氮量為0.59%,相當畝施純氮2.95%千克左右,鮮莖葉含氮量為0.59%,相當畝施純氮2.95千克,還含有磷、鉀等其他營養元素。江蘇句容縣草莓收穫後翻壓莖葉種水稻,比稻麥輪作的水稻畝產增加10%左右。 多年1栽制園地,由於地力消耗大,病蟲多,雜草發生量大,應把草莓莖葉集中燒燬。如換種旱作,耕地時把土壤中的草莓根段全部撿淨,播種前最好進行土壤消毒法。即土壤耕翻後,把地塊作成弓背形的長壟,壟寬根據塑膠薄膜的寬度決定,利用夏季氣溫高、光照強的條件,壟上覆蓋薄膜後,太陽輻射能可使地表土溫升高到60攝氏度以上,經3-4周後即達到高溫消毒的目的。藥劑消毒可用1000倍甲基託帛津噴灑地面,然後耕翻,以殺死土的病菌。
-
3 # 鄉知老王
大家好我是老王,我們這裡是全國花生主產區之一,種植花生的面積非常大,幾乎90%的地塊種植的都是花生。我結合自己的情況為大家講一下地膜栽培花生的優勢和注意事項。
地膜花生基本以春花生為主,在種植的時候由於溫度較低,透過覆蓋地膜可以有效的提升地溫保持土壤墒情,有利於花生的生長。
同時覆蓋地膜之後,對雜草有抑制作用,不僅減少了除草成本,還避免了雜草與花生爭奪肥水。
由於地膜花生種植時間可以提前幾天,相比露地種植的春花生,產量高而且上市早,能夠搶佔價格優勢,每畝多投入幾十塊錢地膜,收入一般可增加三百到五百元不等。
地膜花生由於產量高,自然對肥水要求較高。種植的過程中,要加強肥水管理。特別是天氣乾旱少雨的情況下,即使下雨由於有一層地膜阻擋,雨水很難進入根系附近。所以土壤墒情不好,我們要及時進行澆水,而且澆水要澆透。
其他的就是打藥了,我們這裡常用花生三遍藥,第一遍在苗期開花之前,目的是防治花生死苗促進根系生長健壯。第二遍是花生30公分高度的時候,主要是進行控旺和補充營養元素及滅殺蟲害。第三遍在花生收穫前一個月,為了防止早衰為花生補充營養。這三遍藥都有成品,無須自己配置。
-
4 # 豫東小農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對於我們這些種地的老百姓來說今年花生的價格行情比較好,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由於自己這幾年也一直在農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種植業,所以我也就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談種植地膜花生的一些優點:
首先種植地膜花生能夠減少我們承包大戶的投資成本。也許大家可能有點迷惑。我們這裡的老百姓喜歡在一年的時間內種植小麥和花生。可是這樣的一種種植模式所能夠給我呢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種植一茬春地膜花生差不多。比如說今年一畝地的小麥產量在950斤左右,能賣1000塊錢左右麥茬花生的產量在600多斤左右能賣1700多元,收入2700塊錢,投資成本小麥在300多,花生得400多塊錢,淨收入有2000塊錢就很不錯了。地膜春花生的產量在1100~1200斤之間,按照每斤3塊錢的價格行情來算,能賣3000多塊錢,投資成本和麥茬花生基本上一樣,所以一畝地能夠帶來2500多塊錢的收益。
種植小麥和麥茬花生需要我們承包戶忙一整年的時間,而地膜花生只需要我們忙活半年的時間。
其次就是地膜花生的田間管理比較省事。地膜花生種植的比較早,大都採用的是起壟種植的模式,而在夏季高溫天氣到來的時候花生已經罩嚴地了,這樣的話就極大的提高了花生的抗旱能力。起壟以後土壤疏鬆透氣在更加有利於花生的下針,如果說在花生下針期乾旱的話,起壟的田地澆水也是比較方便的。
地膜花生種植的技術要點在於:第一要注意花生種植的時間點。由於地膜具有增溫保溫的作用,所以咱們老百姓就提早種植花生,但是也要根據室外的氣溫來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點。可以選擇在陽曆4月上旬,室外的氣溫在15度左右的時候。
第二點最好選擇起壟種植的模式。起壟種植的花生地面三面受光,地溫提高比較明顯,有利於花生的發芽;花生本身為喜光的農作物,起壟以後可以增加田間的通風透光,有效的改善了花生的田間小氣候,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最大限度的發揮花生的邊際優勢,提高了花生健壯程度,達到花生果多,果飽,提高了產量和改善了花生的品質。
第三點也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我們老百姓都知道撒施肥料犁地的時候,肥料基本上還是集中分佈在平地上的,如果說能夠把平地都給聚攏起來,那麼所有的帶有肥料的土壤都會在壟上,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效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對於地膜花生的種植主要體現在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花生拌種劑的處理,科學的田間管理和及時的收穫。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地膜花生品質好產量高。
回覆列表
地膜栽培花生有什麼好處?有哪些技術要求?
花生,又名落花生,主要產地為山東、河北、河南三省,江蘇、安徽、遼寧、四川、湖北和閩粵桂沿海一帶也是重要產區。是一種產量高、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是重要的出口產品和食用油原材料。種植花生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關鍵詞:地膜 花生 栽培 地膜栽培花生有什麼好處?花生採用地膜覆蓋增產幅度很大,地膜花生能夠大幅度提高產量的原因有六個方面。
1、增溫調溫效應,花生是喜溫作物,各生育期的生長髮育都需要在一定相對高溫狀態下完成。透過地膜覆蓋,花生前期烤煙提高地溫3℃左右,因此烤煙提早花生播種期10天左右,從而保證了花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生長髮育。在花生生育後期,正值高溫期,地膜又烤煙阻隔太陽熱量對地面的輻射,抑制過高的氣化熱的侵襲,有效地保證花生在適宜的溫度下發育成熟。
2、保證苗齊、苗全、苗壯,花生受到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和多種不良因素制約,如遇到春寒或者陰雨低溫、乾旱少雨、蟲害嚴重年份,花生就會嚴重缺苗,重災年甚至造成絕苗改種。透過地面覆蓋技術,就能夠有效地解決花生苗齊、苗全、苗壯難的問題。
3、保墒提墒,增強花生抗旱防澇能力,由於地膜對土壤水分蒸發和大氣降水都有阻隔作用,因此在氣候乾旱少雨時,可以防止水分蒸發流失,起到抗旱作用,當大氣降水過多時,又能夠防止過多的雨水滲透到土壤層中,從而起到防澇作用。
4、保持土層疏鬆,促進根系發育及果針入土結實,地膜花生覆蓋地膜後在整個生育期處於免耕狀態,又可以避免雨水沖刷,使土層基本保持整土時的疏鬆狀態,可以使花生一生都處於適宜的水、肥、氣、熱的投入環境中生長髮育,大大促進了根系的生長,果針的入土和莢果的膨大充實。
5、促進土壤有益於微生物的活力,由於覆蓋地膜使土壤固、液、氣三相比例適度,有利於有益微生物的繁衍和活力的增強,特別是好氣性固氮菌、磷細菌、鉀細菌。
6、改變田間小氣候,由於地面覆蓋具有增溫、調溫、保墒、提墒、折光反射等效應,因此對田間光、熱、水、氣都有平衡和調節改善效應,有利於花生生長髮育,提高了花生光合產物的生產能力。
除了以上直接的效應外,地膜花生還具有減少農業勞動力,提高花生商品價值和商品率的作用,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地膜栽培花生有哪些技術要求?1、地膜型號的選擇,根據市場經驗,按照經濟適用的原則,目前比較普遍的是以膜寬80釐米,厚度0.007釐米,透光率大於70%,斷膜伸長率大於或者等於100%的微膜為宜。
2、選用增產潛力大的品種。
3、一次性精細整地並且施足基肥、除淨草源。花生地膜覆蓋一般是在播種前一次性耕作,因此要求播種前整地要精細,結合整地一次性施足花生生長髮育期所需要的肥料,並且利用除草劑防治雜草滋生。具體要求是:選擇質地疏鬆,肥力比較高,平坦向陽成塊的地,在前茬作物收割後,及時深耕,播種時淺耕後及時碎土,結合整地,每畝施廄肥或者土雜肥3000—5000公斤、磷肥25—50公斤、草木灰50公斤作物基肥。複合肥10—15公斤作為種肥。按地膜規格結合種植方式劃定作畦規格,用拉索100—150毫升或者乙草胺50—75毫升對水50—80公斤噴灑廂面後立即覆蓋地膜壓膜。
4、覆蓋地膜方式的選擇,花生覆蓋地膜方式有先播種後覆蓋地膜和先覆蓋地膜後播種兩種方式,兩種方式各有優勢,要結合當地生產實際進行選擇。
5、播種期的選擇,覆蓋地膜栽培土壤深5—10釐米的地溫可比露地同期高3—5℃。因此花生播種期可以比常規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但是具體仍然需要按照地溫穩定在13℃以上播種比較好。土壤墒情在含水量不低於15%時為宜,如果含水量低,要澆水提墒後播種覆蓋地膜。
6、播種方式及密度,覆蓋地膜花生適宜種植方式和密度要根據地膜規格、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水平、生產條件、栽培技術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作廂規格是:廂距80—90釐米,廂高10—12釐米,廂面寬55—60釐米,溝寬30釐米,一廂2行,行距35—40釐米,行外側十餘釐米,窩距15—18釐米。每畝播種8000—10000窩,每窩2苗。
7、田間管理,覆蓋地膜後的花生,其田間管理主要有以下措施。
隨時檢查:以防颳風揭膜合作破膜透風,如果遇到揭膜要及時壓緊壓嚴,破膜處要用細泥土封口壓實。
及時開孔破膜放苗:採取先播種後覆蓋地膜栽培方式的花生,要在花生頂土出土時及時開孔放苗。如果不及時放苗,就會對花生造成傷害。
清溝除草:廂溝雨後容易板結和滋生雜草,要經常順溝淺鋤,清溝除草。
及時補肥:肥力差或者底肥不足,生長不良的地塊,要採取根際打孔追肥補肥。也可以葉面噴灑0.3%磷酸二氫鉀或者2%過磷酸鈣液澄清後加1:150尿素溶液噴灑。
生長調節劑調控:地膜覆蓋往往底肥充足,土層肥厚,如果遇到多雨,中後期容易徒長倒伏,因此對營養生長過旺的地塊,要在盛花末期噴灑B9水溶液或者多效唑水液。
病蟲害防治:地膜花生葉斑病比露地花生髮生早,要及時防治。
保葉防衰,排水保果:地膜花生後期如果出現脫肥現象,要採取葉面追肥以延緩功能葉壽命。如果莢果成熟土層過溼,要破膜散墒,以防爛果。
及時收穫,不留殘廢膜:地膜花生成熟期比常規栽培早10天左右,要在莢果90%成熟時及時收穫,以防爛果或者萌芽。收穫時,要乾乾淨淨地清除殘膜,以免造成白色汙染。
總結,地膜花生省事,產量高,效益好,只要按上面介紹的技術進行播種與管理,將會獲得很好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