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發兔冷知識
-
2 # 麵包財經
1. 一個產品想要不漲價,條件之一是公司現在仍然賺錢。
以可口可樂為例,財報顯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可口可樂公司的毛利率為61.89%,淨利率為13.58%。以此簡單測算,一瓶3塊錢的可樂,毛利在1.8元左右。扣除運輸,給經銷商的利潤,可口可樂母公司每瓶可樂淨賺0.4元。
百事可樂母公司的盈利能力與之類似。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銷售毛利率為55.21%,淨利率為12.73%。這也表明,一瓶3塊錢的百事可樂,公司每瓶淨賺0.38元。仍能賺到錢。
也許可樂的淨利有點低,但是經不住量大。
可口可樂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78.98億美元,淨利潤40億美元。百事集團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40億美元,淨利潤55.67億美元。
那麼如果說一瓶可樂3塊錢仍能盈利是企業不提價的基礎條件,那麼並不能解釋可樂企業為什麼不漲價多賺點。
2. 可樂不漲價是為了將競爭者擋在門外。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不是沒降過價,在上世紀70年代為了動搖可口可樂的統治地位,百事可樂就降過價,掀起了兩可樂之間的價格戰,結果雙方發現,這種價格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你弄不死我,我也滅不掉你,利潤都下降了。於是雙方開始握手言和,將產品定價定為3塊錢,以微利多銷的方式營利。
而可樂行業的新進入者,因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將產品價格定這麼低,利潤薄,完全以規模取勝,肯定打不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樣就將競爭者擋在行業外面。可樂市場只有可口和百事兩家。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經濟學現象——古諾均衡。這種現象是指某個行業內兩個巨頭企業間的關係模型。假定一個市場只有兩個賣者,並且相互間沒有任何勾結行為,但因為市場就兩個人,相互間都知道對方將怎樣行動,從而能夠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雙方的利潤最大化,
3.可口可樂不漲價的,另外一個解釋是選單成本。
因為各種廣告啊,印刷品之前已經設計好了,更改這些就要增加營銷費用。而且漲價還會引發客戶反感,可樂畢竟是消費品不是必需品,得不償失。
-
3 # 私人定製壓榨純菜油茶油花生油
可口可樂以前是600毫升進價2.4元.現在是500毫升也是2.4元.你說是不是漲了.2升的以前是進價5.8元.現在1.5毫升的5.6元.芬達也換了包裝只有500毫升.也是在變相漲價.
這個社會.不漲價的企業會死掉的.人工成本.商務成本.稅務成本.土地成本.官方成本.會讓你虧的沒有褲衩.我認為合情合理的漲價是應該的.虧本換成誰都不會做. 其實偷工減料的.坑蒙拐騙的.坑害消費者的無良企業更可怕.
-
4 # 市井財經
首先說說飲料行業的特質和商業模式。
碳酸飲料業的毛利率很低,連可口可樂的毛利大約也只有十幾個點,所以飲料行業必須成規模才賺錢。
因為如果規模達不到,就沒辦法分攤成本。
中國產飲料裡,很難達到可口可樂這麼大規模,所以成本卡在那。
在終端鋪貨方面,可樂也可以享受到規模經濟帶來的巨大優勢。
以中國為例,全國有幾百萬家零售網點,鋪點越多,固定成本越高,但相應的銷售量越大。
交通和物流的發展使得單瓶飲料的運輸成本下降抵消了其他成本的提升,同時市場競爭更加充分讓漲價的可能降低——同類可替代的飲料很多,你一定高價,消費者馬上喝別的了。
所以,如果不能走量,酸飲料這個市場其實沒啥賺頭。
銷售量大的公司在降低生產成本與攤銷銷售費用方面都更佔競爭優勢。
可樂只要能保持規模,並透過規模帶來市場壟斷地位,就可以賺到不少的淨利潤。
所以,可樂用低售價保持最大銷量。
碳酸飲料是個寡頭市場,可口可樂唯一的競爭對手是百事可樂。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斯威齊曾提出:在寡頭市場裡,如果一個寡頭廠商提高價格,其他寡頭廠商並不會跟著提價,單獨提價的廠商銷售量會減少很多。如果一個寡頭廠商降價,其他寡頭廠商為避免銷售量的損失,也會選擇降價,因此廠商銷售量增加是有限的,這就是跟跌不跟漲。
-
5 # 靈魂歌者聊科普
可口可樂將漲價,為什麼可樂的價格似乎沒漲過?事實上這存在錯覺
1886年5月8日,美國藥劑師John Pemberton首次在亞特蘭大的藥房出售一種專利藥,後被命名為可口可樂,之後又被我們命名為肥宅快樂水。
可樂讓我們很快樂,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它能夠讓我們在炎熱的夏天:透心涼,心飛揚。另一方面是因為它看起來似乎一直不怎麼漲價,過去10年,早餐從3元漲到10元,房價,emmm,你懂得。。。所以,快樂水真的能讓我們很快樂。
快樂水真的沒漲價嗎?是錯覺嗎?是漲不動還是不願漲?
這不,該漲的終究漲了,4月20日,可口可樂公司執行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接下來將透過提高價格的方式來應對大宗商品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
事實上,上個世紀有七十多年的時間裡,可樂真的做到了完全沒漲價。第一杯可樂1886年在美國賣出,一直到1959年左右,可樂的單價在美國都是5美分。
而在同時期,咖啡價格上漲了7倍。
這似乎很違背經濟學規律,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反常識現象?
故事要回到一百多年前的1899年,那一年,可樂還是按杯賣,瓶裝可樂還未誕生。某一天,可口可樂辦公室來了兩個律師,希望買下可口可樂的裝瓶權,由可口可樂向瓶裝商供應可樂。但可口可樂Quattroporte認為瓶裝可樂並不賺錢。為了趕走軟磨硬泡的律師,Quattroporte簽下了一份合同:他同意將他的產品可樂糖漿,以固定的價格永遠賣給裝瓶商。注意,是永遠,也就是無限期合同。
但之後,沒有讓可口可樂Quattroporte預料到的是,瓶裝可樂一經推出大受歡迎。這下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瓶裝商看著形勢好抬高可樂的價格,這裡面的利潤不就全被瓶裝商和零售商分走了嗎,價格提高導致的需求減少還會讓可口可樂受損,而且這嚴重影響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定價權。
所以,必須將市場定價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合同是死的,人是活的,可口可樂公司不能在瓶子上印上:來,5美分一瓶,但可以在商店旁,或者在建築物的側面等地方,大面積地鋪排廣告,上面寫上:來一瓶可樂,只要5美分!
帶來的結果是大家都被洗腦了,5美分成為可樂的標準定價,導致瓶裝商和零售商都很難漲價。
1921年,因為糖的價格上升,可口可樂公司面臨虧損。公司希望透過漲價解決這一問題,可口可樂就設法重新與瓶裝商談判合同,最終瓶裝商讓步,最後可口可樂又回到了公司的掌控之中。
但是,此時漲價又遇到了困難,之前公司大面積在街角商店刷廣告,導致這些廣告的印記很難被清理掉,此時,消費者已經形成了可樂5美分的固定認知,漲價遇到了困難。
另外,漲價還存在一個障礙,二十世紀上半葉,越來越多的可口可樂的銷售是透過自動售貨機完成的。1950年,美國有46萬臺自動售貨機,其中40萬臺屬於可口可樂。自動售貨機是透過投硬幣完成銷售,機器只能收單枚硬幣,這就導致如果漲價,就沒法透過售貨機銷售。
可口可樂公司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們說,我們讓財政部發行7.5美分的硬幣怎麼樣?由於可口可樂公司的負責人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是打獵的朋友,所以曾向他求助,虛懷若谷的艾森豪威爾總統成功剋制了自己向該Quattroporte腦袋開一槍的情緒。結果是,如我們所見,並沒有7.5美分硬幣的問世。
7.5美分硬幣的這一法子不奏效,但公司必須要漲價怎麼辦?可口可樂公司又想出了一個辦法。
由於自動售貨機裡面有9個位置,那麼,在裡面留一個空白,只保留8瓶可樂。倒黴的一個人投幣時剛好出現了一個空瓶,又得放第二個硬幣。這不就將利潤提升了嗎?但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必然會引起顧客的反感,於是這個方式又被放棄。
直到1946年,可以找零的自動售貨機出現,最終才慢慢解決可樂漲價的問題。70多年五分錢可樂的時代終結。
到這裡,我們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可口可樂能保持70多年5美分的售價?
你可能認為當時通貨膨脹一直困擾著可口可樂,但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通貨膨脹。是的,原料價格存在蜿蜒的上升。有時糖和原料的價格會更高,但隨後又會回落。這使得可口可樂的成本價變化不會太大。20世紀40年代以後,尤其1971年美國宣佈脫離金本位制後,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漲幅越來越明顯。
步入21世紀,可樂的售價增長相較於其他商品算是比較良心的了,十幾年來在國內一直是兩三元的價格。這又是什麼原因?
首先是規模效應產生不漲價的可能性。可口可樂的自動化生產線可以在一分鐘內灌裝數十萬瓶可樂。在相應的成本結構中,勞動力成本佔比非常小。因此,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增長對其影響不大。不過,規模化生產和低成本,只能說明可口可樂確實有能力做到不漲價,但沒有說明不漲價的意願。
其次就是雙寡頭壟斷帶來不漲價的意願。目前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形成雙寡頭壟斷的局面。這個行業利潤率不高,但兩個大企業依靠規模使得其他企業進入或競爭壁壘很高。其它企業進來後,拼價格的話,可口和百事的價格已經比較低,拼生產的話,規模性又比不上可口和百事,所以可口和百事價格漲幅低本質上就是統治市場的一種策略。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可樂真的不怎麼漲價,就新聞報道而言,上次宣佈價格上漲是在2018年,理由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鋁關稅的影響。而這次因為新冠疫情,歐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大發貨幣,全球範圍的通貨膨脹不可避免,果糖玉米糖漿看到了通脹跡象。所以這次將再次漲價。
而暗地裡,可樂實際也在漲,暗中降低瓶子容量,或許我們並不一定意識到。
1. Why The Price Of Coca-Cola Didn"t Change For 70 Years | Planet Money | NPR
2. How BIG is Coca-Cola? | Size, History, Facts
3. How Coca Cola Started, Grew & Became $180 Billion Company
4. Fixed price of Coca-Cola from 1886 to 1959
5. Why coke’s prices did not rise in past 10 years?
6. 可樂為什麼十年來從不漲價
7. 什麼都在漲價,為什麼可樂永遠賣三元?
8. 可口可樂為什麼好像永遠不漲價 | 週末悅讀
9. 壹讀:可口可樂為什麼能70年不漲價?
-
6 # 知秋之廣州
2007年,廣州這邊的600毫升的可樂價格是2.3元左右,直到去年,600毫升的可樂也才2.5-2.8元,但是被國資委收購後,現在基本上漲到3塊了,容量還減少到500毫升了~其實,飲料行業整體價格這麼十多年來基本上都沒怎麼上漲,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接觸飲料是健力寶,那時候的健力寶要5塊錢一罐,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的,還有就是礦泉水剛上市的時候,也要1塊錢一瓶,而街頭上的涼茶攤才1毛錢1杯水~飲料行業競爭激烈,誰漲價誰先死~不過飲料行業也是一個暴利行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飲料的包裝比裡面的水更值錢~尤其是易拉罐的鋁合金罐子,
回覆列表
這麼多年,早點漲價,房子漲價。除了工資和可口可樂,就剩下那個漲價和這個漲價兩種選擇了!那麼為什麼可口可樂一直不漲價呢?
可樂為什麼不漲價,可以用經濟學中選單成本和古諾均衡解釋。選單成本好理解,就是商家漲價的時候也得花錢。廳改價格要重印選單,可樂如果提價就要改廣告、調整市場策略,還要想辦法安撫抗議的消費者!如此費勁,不如不漲。
而古諾均衡,通俗來講,一種產品市場只有兩個賣家,賣的東西基本無差別,兩個賣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任何串通行為,不過都知道對方將生產多少、怎樣定價,這樣,雙方都可以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這種均衡之下,低價格和微薄的利潤,將大部分競爭對手阻擋在行業之外,而少數的巨頭則依賴於規模生存下來,獲得尚屬可觀的總量利潤。
可樂可以依靠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比如可口可樂的自動化生產線,一分鐘可灌裝成千上萬瓶可樂,相應的成本結構中,人力佔比很少,這幾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對其的影響不大,因此售價就可以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不過,規模化生產和低成本,只是解釋了可口可樂確實具備了不漲價的能力,但是並沒有解釋不漲價的意願。這就涉及到可樂的市場結構了。
可樂,是一個雙寡頭壟斷競爭的行業,在只有可口和百事的時候,他們是相愛相殺的唯二大佬。為了保證各自利益最大化,他們會根據對方的產量調整自己的產量,與之對應的價格就是定價。新的品牌因為規模小,很難做到同樣低價,只能退出。
低價曾經是可樂的優勢,但現在,因為奶茶、果汁等飲料越來越多,可樂漲價也會讓消費者減少可樂消費。
可口和百事這兩家都已經這麼大規模了,把成本壓得低到不能再低,也才這麼一點利潤率。如果有競爭對手想要進這個行業,做不到這麼大的規模,沒辦法把單位成本降到像可口和百事一樣低,根本就不可能賺到錢。
因此,這個行業有著非常高的競爭壁壘,利潤率不高,但是兩個大玩家靠著規模,也能賺到錢。
反之,如果把價格提高,一開始利潤率是提高了,但新的競爭對手就會不斷進入,隨著價格戰的開啟,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低,利潤也越來越低。
最後,“發兔”每天為你推送最有意思的科普知識,從日月星河到生活的點點滴滴~
關注發兔,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回覆關鍵詞【冷知識】既可獲得合集!
聽說關注發兔,還有萌萌噠發兔表情可以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