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想必大家都知道“新中國建國後最大的歷史考古悲劇”——開掘定陵。墓好開,連盜墓賊都能做到,更何況國家。《永樂大典》雖然是寶貝,但與永陵相比並非唯一重要。因此,定陵的悲劇——開陵後文物無法儲存好。其實,與之比更壯大的秦始皇陵為啥不敢開,理由同樣如此,例如兵馬俑開掘時許多都是彩色的結果一進空氣,迅速氧化立刻褪色。一些絲綢等物品甚至會成為灰燼。

    定陵發掘後,許多文物都沒有保住,疼得當時的伍豪同志非常自責,嚴厲禁止在其任內再開掘皇陵。

    開掘定陵後

    說完為什麼不挖,我們具體聊聊《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姚廣孝、解縉等三千多人經過了5年的心血才打造完成的,即1403年到1408年。全書僅目錄就有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的奉天門、午門、三大殿失火,非常喜歡《永樂大典》的嘉靖立刻命人謄抄。180人每人每天3頁紙,經過六年努力,終於在隆慶皇帝改元后才抄完。由此,正本藏在了皇宮,副本藏在了北京天安門東邊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的皇史宬。

    正本後來消失,副本歷經李自成進京、清軍進京、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進京等250多年的風雨,因為戰火、偷盜、自然損壞等僅餘64冊。後來陸陸續續經過捐贈、購買等方式到如今恢復到了223冊,國外有200多冊。

    正本有五種說法:被李自成火燒,主要代表是郭沫若;嘉靖陪葬說,代表是張忱石;毀於萬曆1597年大火,這一觀點是明朝人的主流說法喲;明英宗時期在南京被燒燬;嘉靖大火說。

  • 2 # 皇帝不稱朕

    其實,這個問題是個套。

    大家都知道,永樂大典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大部頭“類書”,嘉靖時抄錄了兩部,後來存在清宮裡,因罹國難,遭到洗劫。幾萬卷的大書,現在就剩百餘本了,是中華文化的巨大損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流傳一種說法,說嘉靖皇帝將一部永樂大典入藏在他的陵墓裡。還有一個更著名的說法,說永樂皇帝本人也陪葬了一部。將兩種說法比較,後者稍微還可信些,畢竟永樂大典是以永樂帝的年號命名,是永樂帝最重要的“文功”,他帶走一部陪葬,在地下閒來無事翻翻,回憶一下生前的王者榮耀,倒也情有可原。要說嘉靖帝入葬一套,就沒有道理了。

    嘉靖帝確實很重視這部書,所以他在位時,組織人抄寫了一正一副兩部,分別珍藏,目的是防止火災或其他什麼事故,書一下子全毀了。這也是他為儲存文化所做的貢獻,但憑什麼證明,他竟痴迷於這部書,死了還捨不得,一定要帶走一部?嘉靖皇帝大半生痴迷的,是齋醮修煉、服食丹藥,大典裡修仙飛昇、長生不老的內容,他可能很感興趣,甚至可能把相關內容摘出來學習(大典本來就是類書,是按知識分類抄寫的書,很像當代的詞典),他怎麼會有興趣把所有的書都帶走?

    而且嘉靖帝就是在西苑修仙時忽然發病去世的(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早上“大漸”(病危)之後就陷入昏迷,被人抬回他最厭惡的乾清宮都不自知,到當天中午就駕崩了,他完全沒有能力安排後事,教人送永樂大典到他的墳墓裡去。他的墳墓雖然很早就建好了,但一直封閉,直到皇帝死後才打開,此前也無可能放一部大典進入。何況從目前所知明代皇陵地宮面積來看,也放不下一部永樂大典(永陵埋葬了嘉靖帝和他三位皇后,別把地宮主人擠著)!

    因為,此說純屬沒有根據的臆想。

    嘉靖帝下令抄錄大典,似乎也證明了,永樂間修的那部正本,在嘉靖時還藏在宮裡,並沒有被永樂帝帶走(並無證據說,永樂間抄寫了兩部)。我記得永樂大典原先是藏在文樓裡,因為遭了一次火,才提醒嘉靖帝,這麼重要的內藏典籍,應該做一個備份,分開收藏。如果永樂間大典是兩部,想來也不會都藏在一處地方——大典規模宏大,僅僅一部,就是幾間房子的書啊!

    還需要指出,古代皇帝去世,陪葬的主要都是金銀財寶和日用之物(如衣物、錦帛、瓶罐之類),當然也會帶幾樣生前喜愛的物事,比如傳說唐太宗把王羲之的絕世真跡《蘭亭序》帶進墳墓了,然而把這麼大一部書(幾萬冊)隨葬,確實極為少見。歷史上好像就只有戰國時期的魏襄王這麼做了(汲冢),到西晉時被盜,出土大量珍貴古籍(也沒上萬冊的規模啊,大體就是一大堆捲起來的簡冊)。

    為什麼明朝就不大可能呢?一是帝王葬俗變了,拿書陪葬不流行了。為什麼不流行?是帝王們不愛看書啦?不是,是因為後世的書都是紙質的,不像戰國時都是竹簡,紙張不易儲存,沒幾天都爛成了泥。所以先秦之後從墓冢裡發現書的情況就非常少見,一般人們除了抄兩本書擱棺材裡當枕頭,也不再葬書了。

    如今的人們那麼熱衷討論永樂帝、嘉靖帝陵墓裡有這部珍貴古籍,說白了就是小說《笑傲江湖》裡魔教長老曲洋的思路,以為發掘嵇康之墓,就能找到廣陵散曲本。只是今人的醉翁之意,卻不為永樂大典,他們更熱衷的,是發掘永樂的長陵、嘉靖的永陵,大典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國家現在的政策是不準主動發掘帝陵)。這就是我說的套兒。

    可是,就算國家有關部門上了當,同意為一部書發掘一座帝陵(甚至是兩座),傳說中的那部書即便真在地宮裡,大概也只剩一大堆字泥了!

    但為此,當代中國卻要給後世留下一個“詩書發冢”的大笑話!千萬搞不得!

  • 3 # Insider

    挖人家祖墳的事情,文明人都不會幹,也沒有考古學家敢提出這個專案來,否則會永世不得超生的。所以即使有也不敢挖。

  • 4 # 朱68170221

    在事情未露出、挖掘、開發與發現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猜測、臆想!關鍵現在對古文物的保護與修復技術並不完全過關,太多文物是不可再造與太過稀有……所以對文物古蹟的開發、開挖必須慎之又慎,能保護先保護,保護不了(大型工程等影響),才實行搶救性挖掘保護!

  • 5 # 你和我咖啡

    塵歸塵土歸土,歷史就是歷史,歷史的傳承和發揚是很重要,但要為現代社會服務,而不是一味追求歷史的完整性。縱觀全世界有多少未知和人為誇大不真實的歷史?可能還原嗎?要儘可能的還原歷史,這是歷史學家的本職工作,我等吃瓜群眾就不必太過認真了,華人什麼時候能不拿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滿足不自信的虛榮心……現代的南韓就是典型,自卑的民族到自大、無知、變態,歪曲歷史,盡而滿足小華人民那點小小的虛榮心,可憐可恨,召全世界恥笑。我堂堂大中國靠的是實力,靠的是現實的奮鬥和腳踏實地而走到今天。曾經的輝煌已成為歷史,華人要自信……

  • 6 # 手機使用者50654387572

    怎麼總想著挖呢,現代人這麼自負,自己研究唄。不能為了某些人的目的想挖就挖吧,如果確定能救很多人也行,現代社會這麼先進還認為有了永樂大典就能讓我們騰飛,未免太愚昧無知可笑了吧,歷史的錯誤不應該繼續上演,終究會得到歷史的審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特級書法家是個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