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山文苑

    筆者個人感感覺,論精彩程度2002年及2010年世界盃基本可以排除在外,而2014年巴西世界盃總體感覺決賽那場精彩,其他亮點不多,2006年德國世界盃也不錯,但題目給出的是“最”,所以我還是選擇1998年世界盃。當然,有句話說得好:沒有最精彩,只有更精彩。選擇98是我個人之見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法蘭西之夏的快樂。

    1998年第十六屆世界盃具有歷史意義,因為國際足聯首次將參賽隊伍擴大至32支。32支入圍世界盃決賽圈球隊一共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前兩名晉級16強。比之前24隊晉級制合理多了。第二階段賽制採取單敗淘汰制,法國、巴西、阿根廷、義大利等國際足壇勁旅展現出強大實力,均順利透過首輪進入淘汰賽。

    本屆世界盃最經典的一幕出現在1/8決賽英格蘭與阿根廷的強強碰撞中:“萬人迷”貝克漢姆被紅牌罰下。兩支球隊是一對宿敵,實力旗鼓相當兩支球隊在90分鐘內戰成2-2平。但是貝克漢姆在比賽中一個不必要的蹬踏犯規,使得他被紅牌罰下。最後的點球大戰,阿根廷人6-5勝出。

    半決賽中法國依靠圖拉姆的兩粒進球,2-1擊敗克羅埃西亞,終結了對方的“黑馬之旅”。而另一場比賽中巴西與荷蘭在120分鐘內戰成1-1平。點球大戰,荷蘭飲恨。

    決賽在法蘭西體育場進行。憑藉著主場球迷如潮的助威聲,齊達內利用兩個幾乎相同的頭球,幫助法國開啟勝利之門。最終,齊達內的法國隊以3-0擊敗“外星人”羅納爾多的巴西隊,歷史上首次獲得大力神杯。

    本屆比賽個人獎項如下:

    金球獎羅納爾多(巴西);

    銀球獎蘇克(克羅埃西亞);

    銅球獎圖拉姆(法國);

    最佳射手蘇克(克羅埃西亞)6球;

    最佳陣容:門將巴特斯(法國)、奇拉維特(巴拉圭);後衛德塞利(法國)、圖拉姆(法國)、羅伯特-卡洛斯(巴西)、弗蘭克-德波爾(荷蘭)、加馬拉(巴拉圭);前衛戴維斯(荷蘭)、鄧加(巴西)、裡瓦爾多(巴西)、齊達內(法國)、米歇爾-勞德魯普(丹麥);前鋒羅納爾多(巴西)、博格坎普(荷蘭)、布萊恩-勞德魯普(丹麥)、蘇克。

    看看上面這份名單,想想都依舊令人激動,一下子把球迷的思緒帶回十九年前法蘭西的夏天。

    另外,1998年法國世界盃的其中一首主題曲《生命之杯”》在世界盃之後傳播甚廣,成為很多足球節目用來烘托氣氛的第一選用曲目。歌曲中的鼓樂節奏和號角奏鳴都頗為煽情。

    近五屆世界盃八強名單:

    1998年世界盃

    法國、巴西、克羅埃西亞、荷蘭、義大利、阿根廷、德國、丹麥

    2002年世界盃

    巴西、德國、土耳其、南韓、西班牙、英格蘭、塞內加爾、美國

    2006年世界盃

    義大利、法國、德國、葡萄牙、巴西、阿根廷、英格蘭、烏克蘭

    2010年世界盃

    西班牙、荷蘭、德國、烏拉圭、阿根廷、巴西、巴拉圭、迦納

    2014年世界盃

    德國、阿根廷、荷蘭、巴西、哥倫比亞、比利時、法國、哥斯大黎加

  • 2 # 一隻小足球

    是,這是由托蒂,皮爾洛,布馮,卡納瓦羅等巨星領銜的義大利和由齊達內,特雷澤蓋,亨利等豪華陣容的法國隊共同帶來的一場經典的比賽。開場6分鐘,馬特拉齊防守犯規,法國隊獲得點球,齊達內一蹴而就,法國隊暫時領先,20多分鐘時義大利獲得角球馬特拉齊將功補過頭球得分。常規時間雙方戰平,加時賽雙方也未分出勝負,但是加時賽中齊達內用頭頂撞馬特拉齊被直接紅牌罰下成為比賽的轉折點,這也直接終結了齊達內的職業生涯,這成為足壇經典的一個話題。雙方進入點球大戰,義大利方面五罰全中,而法國隊第二個出場的特雷澤蓋擊中橫樑,最終義大利獲得德國世界盃的冠軍

  • 3 # 小狼聊體育

    題主問的是自98年以來,那麼就應該不包括98年。我同意題主說的,2006年世界盃決賽確實是98年以來最精彩的。

    我覺得從進球數上就能率先把2010年世界盃決賽和2014年世界盃決賽去掉,這兩場決賽常規時間都是0比0,都是靠著加時賽解決的戰鬥。當然,不是說0比0的比賽就不好看,很多不進球的比賽也非常好看。但明顯這兩場世界盃決賽都不屬於這個範疇,爭冠球隊整體都顯得過於謹慎、過於求穩,非兩隊球迷的話,看著都有點昏昏欲睡。

    那麼只剩下2002年世界盃和2006年世界盃了。其實這也很好比較,因為2002年世界盃決賽是一邊倒。當時的巴西隊處於頂峰狀態,大羅、小羅、裡瓦爾多、卡洛斯,這個陣容放在現在都非常豪華。而那支德國隊卻是低谷期,當時德華人的新生代還沒有崛起,老一代的德華人踢得還是硬橋硬馬的傳統足球,球隊靠卡恩和巴拉克支撐,克洛澤那時候還是個只會頂頭球的年輕人。可惜決賽巴拉克又停賽了。所以那是一場非常一邊倒的決賽,乏善可陳。

    2006年世界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兩支都不被看好的球隊卻進了決賽。義大利這邊自不必說,整體年齡偏大缺少新人。法國則是靠著齊達內一個人支撐,亨利的表現遠不如在俱樂部,裡貝里倒是讓人眼前一亮,但終歸要看齊達內表演。

    可能是兩支球隊整體年齡偏大,都不被看好?反而在決賽中打得非常開放。當然,這也有可能跟裁判第7分鐘就判罰了點球有關。當時齊達內勺子點球罰進,早早打破僵局,也讓這場比賽走向了更為開放的方向。

    義大利送點“罪人”馬特拉奇親自扳平,隨後齊達內頭頂馬特拉奇紅牌罰下。最後是點球大戰,神奇的左後衛格羅索一劍封喉。

    咱們提煉一下這場決賽的關鍵詞,你就會發現,這些詞都是現在新聞最喜歡的流量利器。

    點球——第七分鐘馬特拉奇禁區內碰倒了馬盧達

    勺子點球——齊達內藝高人膽大,勺子點球打到橫樑下沿反彈後砸線上內

    罪人救贖——送給法華人點球的馬特拉奇親自扳平

    齊達內紅牌——雙方進球功臣言語衝突後齊達內頂人

    雙方都有中柱——具體忘了,法國應該是齊達內頭球被布馮託了下砸到橫樑

    點球大戰——特雷澤蓋踢飛點球

    這些元素哪個都十分吸引人,而在一場世界盃決賽中集齊了所有這些元素,其精彩程度可想而知。更何況,足球比賽是需要故事性和張力的,齊達內頭頂馬特拉奇讓這場世界盃決賽的故事性難以替代。

    我記得十分清楚,義大利奪冠第二天我出門打車穿了一件義大利隊服。計程車司機看見我的義大利隊服說:“我不看足球,但是我覺得齊達內冤枉,馬特拉奇肯定使壞了。”

    如果沒有這次衝突和這張紅牌,這場比賽不會被根本不看球的人所關心和談論的。而齊達內頭頂馬特拉奇的動作,也掀起了網友們的惡搞浪潮,讓這場比賽得以一再傳播。齊達內被罰下時,經過大力神杯的背影,也成為了世界盃決賽的經典鏡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關注蘭海育兒師的育兒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