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暢心所言

    來都來了,再回去也已是身敗名裂,看看袁督師的剮千刀下場,寒心不?良禽尚且通曉擇木而棲,何況熟讀聖賢書的洪大人?

  • 2 # 大白白野

    我們後人現在來看洪承疇是明末清初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氣節一般,以致他後來效忠的清政府都把他劃入巜貳臣傳》。洪承疇作為文人帶兵幾乎平定了李自成的民變,和清軍皇太極作戰如果按照洪承疇作戰思想不勝也不致於大敗,是兵部施壓導致明清松錦會戰明軍大敗,洪承疇被俘。

    有不少書籍渲染了孝莊妃勸降洪承疇細節,認為洪承疇迷戀女色而投降,至於孝莊對洪承疇說什麼無非是為明朝賣命不值得,要珍惜自己生命,熱愛生活之類的話語。

    其實,作為福建南安人洪承疇是飽讀詩書依靠科舉之路走上仕途的,應該深知廉恥忠君愛國之道的。孝莊妃是後來的孝莊皇太后,清初女政治家,蒙古族,科爾沁部落。科爾沁部落王爺府所在地是現在內蒙通遼下屬的保康,我去過保康,印象一般。滿蒙政治聯姻,容貌不特別重要,從孝莊畫像來看孝莊容貌不十分出眾,是圓臉微胖之人。再說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子,孝莊姑侄三人都嫁給皇太極是政治婚姻,孝莊勸降洪承疇之事真假有爭議。洪承疇投降清政府還是他自己的原因,內因起主要作用,皇后作用不大。

    明軍松錦大戰失敗後,崇禎帝和明廷以為洪承疇為國捐軀了,還開了隆重追悼會。洪承疇被清軍所俘開始絕食,范文程看望洪承疇回來對皇太極說洪承疇不會真心絕食而死,身上落灰還注意打掃。

    洪承疇投降清政府主要原因還是貪生怕死。再者是追求榮華富貴,認為為明朝而死不值得。洪承疇應該能認識到投降清政府的後果。文天祥被元朝所俘,許多人勸文天祥自盡,以成全名節。文天祥也知道名節重要性不屈而死。南宋李庭芝、太平天國石達開都認為忍受短暫痛苦而成全名節重要性。作為很有水平的洪承疇還是最終惜命而投降。

    明朝也很重視洪承疇,洪承疇忘恩而降留下氣節不保定論。同時朝的讀書人,知識分子黃道周、張煌言都不屈而死,死後受到嘉獎,讚揚。明朝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被清軍抓住,洪承疇親自勸降,遭到夏完淳諷刺。

    洪承疇投降清政府後對滿清統一全國貢獻很大,可能也減少了一定程度的殺戳,對平民百姓和恢復生產有力。

    洪承疇投降後可能心裡一定有很大壓力的,作為明朝高官,在松錦會戰過程中,洪承疇許多部下死於清軍屠刀,洪承疇卻向自己敵人清政府投降,反而攻擊原來重用自己的朝廷,無論怎麼說,都是典型投降派,況且清政府當時還算同明朝對立的異族政府。

    洪承疇死後110餘年,清朝乾隆皇帝親自把洪承疇、范文程、耿精忠之類人劃歸為《貳臣傳》。洪承疇如果地下有知,不知會怎麼去想?

  • 3 # 林長風

    清朝歷史上,有兩個女人最為出名,一個是晚清時候的慈禧太后,另一個清初的孝莊太后,只是前者留下的是千古罵名,為後世所唾棄,而後者卻得到了史學家的一致好評。孝莊太后一生傳聞無數,其中勸降洪承疇的一段故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根據《清史通俗演義》記載,在松錦會戰中,洪承疇兵敗被俘,但是洪承疇卻寧死不降,並且為此絕食,決心一死以報大明王朝。皇太極是一個愛惜人才的皇帝,也知道洪承疇投降與否對戰局的重要性,所以始終沒有殺他,而是反覆派人去勸說洪承疇降清。

    但洪承疇死意已決,所有被派去勸降的人都被他大罵一頓趕了回來,包括當時清軍的智囊范文程也沒有辦法。正當皇太極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名妃子毛遂自薦,說自己有辦法讓洪承疇投降,這名妃子當時叫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

    皇太極抱著死馬當做活馬醫的想法,答應讓莊妃前去勸降。於是,莊妃化妝為一個漢族女子,進入大牢探監。正一門心思要做明朝斷頭將軍的洪承疇,突然見到一個舉止端正的美貌少婦前來,不由得放鬆了心理戒備,喝了一口莊妃帶來的參湯。莊妃趁機對洪承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說他投降大清。在美色和參湯的誘惑下,洪承疇的防線終於崩塌,最終忍不住與莊妃春宵一度。之後,洪承疇再無死志,答應加入大清政府,並被皇太極委以重任,同時在此後對明作戰中屢立戰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以上所說都是野史所載,正史檔案中並無此描述。事實上,這個故事漏洞頗多,仔細推敲起來,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孝莊當時是皇太極一後四妃中的一員,雖然排名最後,但也是五名正妃之一,就算皇太極再怎麼愛惜洪承疇,也絕不可能讓自己的正妃去色誘洪承疇,如果這種事傳揚出去,丟的可不是皇太極一個人的臉面,而是整個滿清貴族的臉面。而且,皇太極作為一個男人,也絕對無法忍受主動給自己帶綠帽子這種行為。如果洪承疇真的靠女色就可以降服,皇太極手下有的是美女,精心挑選一個就是,大不了送上十個二十個,早就達到目的了,何必要自己的妃子做出如此大的犧牲?

    另外一點硬傷就是,無論孝莊有多麼聰明,有多少辦法可以勸降洪承疇,也無論洪承疇有多麼好色,那個時候兩人之間是語言不通的。因為洪承疇雖然長期與後金作戰,但他只會漢語,不懂滿語。而孝莊從小學的是蒙古語,嫁給皇太極之後學會了滿語,但卻不會漢語。這樣一來,孝莊要勸降洪承疇,中間必須還得有一個翻譯,否則難以溝通。而在翻譯在場的情況下,兩人難道還能真的當面胡天胡地一番?

    所以無論如何,孝莊都不是勸降洪承疇的功臣,那麼歷史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洪承疇被俘後,堅決不投降,並且絕食明志這都是事實。當清朝的禮部尚書范文程前去勸降時,洪承疇則大罵不止,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卻與他談古論今。談話之間,有灰塵落在了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一面說話,一面“屢拂拭之”。

    於是,范文程回來對皇太極說,“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意思就是:洪承疇對一件衣服都如此愛惜,肯定更加愛惜自己的性命。皇太極深以為然,從此對洪承疇更加關懷備至,禮遇有加。

    直到有一天,皇太極親臨太廟,洪承疇立而不跪。皇太極噓寒問暖,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洪承疇深受感動,就此跪地,俯首稱臣。

    洪承疇降清後,皇太極表面上對他恩禮有加,實際上並未放鬆對他的防範,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終其一朝,除諮詢外,也沒有任以官職。而遠在北京的崇禎皇帝,則以為洪承疇已經身死殉國,十分悲痛,親自為其舉行了一場“追悼會”,後來被淪為笑談。事實上,洪承疇一直到康熙四年才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綜上所述,孝莊太后勸降洪承疇之事,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毫無歷史的史料依據。但是,洪承疇被俘後降清,併為清軍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隨後剿滅南明朝廷的過程也出力不少,使其一生都被釘在了叛臣的恥辱柱上。乾隆後來做《貳臣傳》時,洪承疇被列入甲冊,成為最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製作排骨冬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