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釘棺材
-
2 # 曉木曰兮歷史系
作為一介布衣,劉邦能夠先後擊敗秦國、項羽及諸侯,最終奪得皇位,最主要在於他會用人,手下聚集了一幫能文能武的干將、左膀右臂,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幫他帶兵,是張良、陳平、酈食其幫他出謀劃策,是蕭何統籌後方幫他籌措源源不斷的糧草,這才有了漢高祖劉邦。劉邦也很會做人,靠這些人得天下,自然也要給這些人封賞。當擊敗項羽後,劉邦便先後封了韓信、彭越、英布、臧荼、張敖等人為諸侯王,總共封了7個異性諸侯王,這些人中如:韓信、彭越、英布,是靠沙場帶兵一仗仗打下來的,如今天下已定,封王理所應當。臧荼、韓王信、吳芮本就是諸侯王,歸順劉邦後繼續為王也合理,張敖則主要是繼承了他父親張耳的王位,張耳本是諸侯王,後歸順劉邦,還和他做了親家,張敖是劉邦唯一的女婿,封王也很正常。但有一人,盧綰,此人在燕王臧荼謀反被殺後,被封為燕王。當燕王臧荼被廢時,劉邦讓大臣商議立誰為燕王,說的是輪功勞大小來定,但是最終他卻選擇立盧綰為燕王。盧綰雖一直跟隨劉邦,但相比其他人,盧綰實在是無尺寸之功,歷史上都沒有什麼關於他在楚漢爭霸中做過生命貢獻的記載,此人為何能得到這麼高的位置?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劉邦信任他!盧綰沒有什麼能和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人相比的本事,唯獨他和劉邦的交情,比其他任何一人都要好。只有盧綰可以隨便出入皇宮,進入劉邦臥室,得到劉邦無數賞賜。因為他是劉邦發小,同鄉,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兄弟,小時候在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打架,長大後盧綰也一直跟隨劉邦左右,劉邦起兵反秦後盧綰也一直陪在身邊。更有一層特殊的關係是,他們兩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這是一個旁人無法比擬的親密關係,我能深切感受得到,我就有一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就一直比其他任何人的關係都好,從心底覺得,有種特殊的親近感。所以,要想成大事,你可以憑本事取勝,也可以如盧綰一樣,跟對人,憑關係取勝。當然,最終盧綰也沒得到什麼好下場,不過比起其他人來說,已經很不錯了,這是後話。
-
3 # 詩書君
盧綰是劉邦的發小,兩家又是世交,生日又是同一天,所以在隨著劉邦起兵的老鄉之中,盧綰和劉邦的關係是最好的。那麼為什麼後來兩個人分道揚鑣了呢?只因兩個字:權利。
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異姓王有七個,分別是:楚王韓信、燕王臧荼、九江王英布、長沙王吳芮、梁王彭越、趙王張耳、韓王信。除了這七個異姓王,劉邦還想封一個異姓王就是盧綰。但是大臣們非常的不滿,劉邦只好作罷,等到後來燕王臧荼造反,劉邦擊破了臧荼之後,群臣順勢就推薦盧綰當上了燕王。我們後來可以看到,凡是沒有封王的功臣都善終了,而異姓王幾乎沒有好下場。在成為燕王的那一刻,盧綰就已經走上了劉邦的對立面,兩個人的衝突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楚王韓信被廢為淮陰侯之後,和陳豨商量謀反,結果事情敗露,韓信被殺,陳豨和劉邦對峙。在攻打陳豨的過程中,盧綰也出兵幫助劉邦。陳豨知道自己不能長久,派出了使者向匈奴求救。盧綰同樣派出了使者出使匈奴並且希望匈奴能夠不出兵。
這個時候曾經的燕王臧荼的兒子就對盧綰的使者說:燕國能夠存活,一方面是因為能夠抵禦胡人,另一方面是因為其他的諸侯都反了,漢軍兵力不足,無暇顧及燕國。如果今天陳豨敗了,那麼就會輪到燕國了。
盧綰的使者一聽就沒有阻止匈奴幫助陳豨,並且將此中的厲害也告訴了盧綰。盧綰停止了攻擊陳豨,並且暗中與陳豨交好。
後來,陳豨被樊噲殺死,陳豨和盧綰暗中勾結的事情也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面。劉邦幾次召見盧綰,盧綰都推脫自己有病。劉邦於是派了大臣去慰問盧綰,盧綰更加恐懼。他考慮到到異姓王都被平定,自己也不能夠倖免。這個時候盧綰雖然這麼想,但是仍然沒有下定決心背叛大漢。他想自己向劉邦請罪,劉邦不會怪罪他。
可惜劉邦沒能等到請罪,就死了。劉邦死後,盧綰知道呂后找個機會就會誅殺異姓王和有功的大臣,韓信和彭越就是前車之鑑啊!於是盧綰就逃到了匈奴。
但是如果他不跑呢?他如果不跑,以他的地位也不會有好下場。他有造反的能力,就是一種錯誤。最無情是帝王家!在利益的面前,人心太可怕了。
-
4 # 漢周讀書
對一個人而言,自己最好的朋友當上了皇帝,是好事,還是壞事?
作為政治動物的帝王和臣子,是否也有尋常人所惜取的一生之誼?
都言“苟富貴,勿相忘”,可最終為何你無情,我無義,淚目相怨?
01
天作之誼:我的發小是皇帝
公元前256年,秦滅周王。
此時,後來成為秦始皇的嬴政剛剛三歲,作為質子之後,和母親避居於趙國邯鄲。
一日,楚國豐縣中陽裡的兩戶人家,先後傳來嬰兒降生的響亮哭聲。
同迎弄璋之喜,對於小山村而言是一件大事,村民抬羊提酒,紛紛來賀。
而本就是好友的劉太公與盧太公自然也喜不自禁。
這兩個孩子,一個起名劉季,一個起名盧綰。
光陰荏苒,很快,劉季與盧綰已到總角之年,這對自幼親密無間的小夥伴又一同被送到當地學者馬惟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
劉季聰穎頑劣,讀幾頁書就心下長草,先生一不留神,他就溜出去上山瘋跑或者下河捉魚。
而盧綰則為人憨厚,如同小跟班般跟在劉季的屁股後面。
近弱冠之年,劉季(後稱劉邦)遊手好閒、不務農事、任俠豪爽,儼然已成鄉里的“問題青年”,甚至常常惹下禍事,被官府通緝捉拿。
而盧綰,依然如兄弟般追隨劉季東奔西走,不離不棄。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在距離他們故鄉不遠的蘄縣大澤鄉,冷雨夜裡的一聲怒吼,點燃了秦末天下大亂的烈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小混混”劉邦在紛亂之世展露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華,並漸成大勢。
當然,劉邦的成功之路絕非坦途,期間也曾屢陷困厄乃至險境,而盧綰,一如既往,始終伴其左右,既無異心,更無怨言。
若論才華功勞,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光芒自然更為璀璨,但若論親近信任,則無人能與盧綰相比。
盧綰同時擔任著劉邦的“貼身內衛”、“大內總管”、“知心兄弟”三重角色,不但要將劉邦的飲食起居安排妥帖,還要負責近身保護劉邦的安全,更要在劉邦遭受挫折,意志消沉之際為其打氣鼓勁。
而劉邦對於盧綰,亦自然不薄。
先封將軍,又封太尉,再封長安侯。
看到盧綰無甚軍事才能,更無甚軍功,劉邦做起了“導演”——在擊敗項羽後,讓盧綰率軍收拾殘局獲取軍功,還讓另一名將輔之,唯恐有失。
此間用心良苦,令人感懷。
天下平定,大封群臣時,劉邦更是強烈暗示文武群臣舉薦盧綰,結果盧綰被封燕王,成為漢初七大異姓王之一。
在七王之中,盧綰可能才華最弱,功勞最小,然恩寵一時無雙。
須知,劉邦其人心胸偏狹。
只因當年去大哥家蹭飯,曾遭大嫂白眼,劉邦竟一直記恨在心,成為皇帝后竟封大哥之子劉信為“羹頡侯”,作“敲飯盆(沒飯了)”之諷,成為笑談。
兩相比較,劉邦對盧綰之情,更顯難能可貴。
02
友盡悲歌:怨隙一生誤終身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陳豨在代地起兵反叛。
劉邦出兵平叛,命燕王盧綰於東北部側擊叛軍。
陳豨派人向北方的匈奴求救,盧綰知道後也派部下張勝出使匈奴,欲詐稱陳豨已敗,阻止匈奴干預。
張勝抵匈奴後,偶遇逃亡於此的前燕王臧荼之子臧衍(當年盧綰就是代替了臧荼當上的燕王)。
身懷國恨家仇,臧衍心生惡意。
他對張勝分析道:您之所以受到燕國重用,是因為您熟悉匈奴事物。而燕國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各方諸侯不斷叛亂,劉邦需要有幫手。如果燕國幫著劉邦把陳豨消滅了,鳥盡弓藏,下一個恐怕就輪到燕國了,而如果戰爭持續不斷,燕國始終有其價值,方可長久存續啊…
張勝對此離間之辭竟深以為是,遂暗中挑撥匈奴攻燕,大大緩解了陳豨的壓力。
盧綰對張勝之行徑本來非常惱怒,並奏請皇帝欲滅其滿門。
但是待張勝從匈奴歸來,將實情道白之後,盧綰卻動搖了。
於是命張勝繼續與匈奴保持聯絡,並派範奇去勾連陳豨,欲借戰火延綿而自保。
他與劉邦歷經幾十年風雨洗練,原本看起來堅不可破的情誼,也正是在此時,裂痕乍現。
第二年,漢軍再平淮南王英布之叛,樊噲順道攻殺陳豨。
陳豨副將投降,將盧綰私通陳豨之事告發。此時的劉邦,斷然不信盧綰會背叛自己,便召其進京,而盧綰託病不往。
劉邦再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等人去請,盧綰仍閉門不出,再度拒絕。
其實,盧綰的驚懼與決絕,並非無緣無故。
劉邦對功臣的態度,確實令人齒冷。
盧綰曾哀嘆:韓信慘死,彭越被殺,當年被封的七個異姓王裡,唯餘我和長沙王吳芮。如今皇帝病重,呂后專權,總欲盡除我等功臣而後快,不知道哪天,就會輪到我啊……
這些怨言不脛而走傳入劉邦之耳,恰此時又有匈奴降將告發盧綰一直派張勝與匈奴暗相往來。
劉邦痛惜不已,確信盧綰已反。
於是,派樊噲周勃等攻打燕國,劉盧之誼,至此徹底決裂。
而盧綰之叛,如同一把刀子,在漢初迭起的反叛風潮中最令劉邦神傷心碎。
因此,殺白馬而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
是為白馬之盟。
其實此時的盧綰,也依然心念舊情,他面對漢之大軍,幾乎未做反抗,而是帶著家屬部屬逡巡於長城之下,想等劉邦病癒,親自進京謝罪。
他始終相信,二人發小情深,沒有什麼解不開的心結。
然而,老天沒有給他這個最後的機會。
當年四月,劉邦遽逝,這對好兄弟最後的和解之門,就此永遠關閉了。
盧綰聽聞劉邦死訊,痛哭流涕,悲痛不已。
只好帶著部下逃亡匈奴,獲封東胡盧王。
在匈奴寄人籬下的盧綰並不快樂,故國之思,故人之情,始終縈懷從未將息。
一年多後,他亦憂憤而死。
魂歸酒泉,去追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劉三兒兄弟……
而盧綰的家人,歸漢之心從未改變,其妻兒曾逃出匈奴迴歸大漢,到了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盧綰之孫盧他之以東胡王身份降漢,被封亞谷侯。
至此,盧氏一族,經歷一波三折,再度重歸故園。
03
番外:友誼小船的翻覆,最大的受益者竟是他
劉邦與盧綰的相愛相殺,令人不勝唏噓。
但卻成就另一個小人物的裂土封王之路。
在盧綰逃亡匈奴之時,他的部將衛滿沒有隨其北奔,而是帶著一千多人向東越過遼東與北韓之界浿水(今北韓大同江),進入箕子北韓。
箕子北韓君主哀王箕準對衛滿非常信任,封其高官,並將西部"上下鄣"的方圓數百里土地為其封地,寄望衛滿守護西部邊境。
而衛滿卻包藏禍心,不斷擴張實力。
公元前194年,衛滿詐稱漢朝大軍來襲,請求勤王。
箕準不知陰謀,引狼入室。
衛滿趁機率軍向箕子北韓的都城王險城(今北韓平壤)猛攻,血戰之後,始告攻克。
箕準帶領身邊數千人從海路逃往北韓半島南部的三韓地區。
衛滿鳩佔鵲巢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北韓,傳承三代,享國祚凡80餘年,後為漢武帝所滅。
-
5 # 史學達人
盧綰是劉邦最為要好的朋友,兩個人是鄰居,是發小,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長大了一起反抗秦王朝。可以說是生死之交,一起扛過槍,一槍同過窗,一起上戰場,一生是死黨。
劉邦在和項羽爭霸的時候,盧綰是除了劉邦的弟弟劉交之外,第二個可以隨便出入劉邦臥室的人,可見劉邦對盧綰的信任。
還有劉邦當了皇帝之後,盧綰竟然在劉邦的力保之下,被封為了燕王。要知道盧綰在整個大漢建立的過程中,是沒有立下什麼大的功勞的。
不要讓他和周勃,曹參,灌嬰等人來比了。他就是和樊噲比,也差老遠了,但是最後這些人中就是盧綰當了王。你看劉邦對這個昔日的哥們,是多麼的偏愛。劉邦對盧綰如此的好,盧綰最後為什麼要反叛呢?這不是典型的白眼狼嗎?
其實所有的事情,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一切事情的發生皆有一個歷史必然性。
首先劉邦在自己晚年,開始大肆屠殺異性王,臧凃,韓王信,彭越和韓信,英布。這些人都被劉邦乾死了。劉邦還帶領功臣派們,搞了一個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你說在這種情況下,盧綰害不害怕。
要知道那時候異性王就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芮的後代了。
長沙王這個王位是比較穩固的,一是那時候長沙這塊地屬於不毛之地,大漢看不上。二是長沙王立了大功替劉邦殺了英布。劉邦讓長沙王的後人世世代代在長沙稱王。而盧綰就不一樣,他能當上王完全是因為劉邦個人的照顧,萬一劉邦死了之後,呂后會不會向他下黑手,真的不好說。況且呂后還是一個殺人磨頭,韓信和彭越的死都是她直接造成的。所以盧綰對她真的有點不放心。
到了劉邦快不行的時候,他躺在病榻上聽說盧綰造反了,剛開始他還不信,以為是謠言,他對盧綰不薄,盧綰怎麼會反呢?
但是經過反覆的確認,盧綰卻是是反叛了。劉邦不得不派樊噲去平叛盧綰,還沒把盧綰給捉拿歸案,劉邦就死了。
盧綰因為打不過樊噲,他本來是想和劉邦交待清楚,為什麼要造反,見劉邦最後一面的。但是,當他聽到劉邦死了的訊息後,他覺得一切都完了。然後就率領部下投靠了匈奴,最後死在了匈奴。
回覆列表
西漢(前256至前194)沛豐(今江蘇豐縣)人。盧綰的親屬與劉邦之父交好。盧綰與劉邦同裡,兩人同日生,出世的時分村民曾持羊酒恭喜兩家。二人長大後為同學,又相愛戴。鄉里由於兩家的友誼,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持羊酒賀之。劉邦為布衣的時分,由於吃官司而躲躲藏藏,盧綰常常追隨。 後來劉邦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盧綰以來賓的身份相隨。劉邦被封為漢王而入漢中,盧綰被任命為將軍,並常常擔任侍中。後在楚漢戰役中,盧綰官至太尉,封長安侯。由於盧綰與劉邦的聯絡,他得以收支劉邦的臥內。他的衣被、飲食、恩賜,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儘管蕭何、曹參等可以由於才幹過人、忠於職事而得到劉邦的禮遇,但若輪到密切的聯絡和被寵信的程度,都無法比得上盧綰。
漢五年七月,臧荼謀反,劉邦親身率軍征討(時劉邦已稱帝)。九月,擊滅臧荼。盧綰被封為燕王。 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陳豨在代地反。劉邦親率大軍至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自南面進討陳豨。燕王盧綰亦率兵自東北攻擊陳豨。陳豨差遣王黃求救於匈奴,而盧綰也派其臣張勝出使匈奴,並散言陳豨現已戰勝,欲令匈奴勿出兵助之。臧荼的兒子臧衍剛好流亡在匈奴,對張勝說: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由於您知曉匈奴的工作(注:燕與匈奴毗連)。
而燕所可以持久存在的緣由,是由於其他諸侯屢次造反,全國征戰不休。如今您為了燕,想要敏捷消除陳豨。但陳豨被消除了今後,下一個就該輪到燕了,您和您的主上立刻就會成為別人的俎上魚肉。您為何不讓燕暫時放過陳豨,而且和匈奴聯合呢?若是形勢弛緩,燕就可以長存;即便朝廷強逼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證。張勝以為他說的有道理。所以他私自勸匈奴協助陳豨攻擊燕。(注:張勝之意,大概是留下陳豨,而且在陳豨、匈奴以及盧綰之間形成連兵不決的形式,使漢朝不敢對燕採納舉動。) 盧綰又派範齊出使陳豨,勸他流亡(注:大概是轉入遊擊作戰),與燕連兵勿決。但此事卻被陳豨的降將通知了劉邦。劉邦派青鳥使召盧綰,盧綰稱病不往。劉邦又派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召盧綰,並藉機查詢他的下人。盧綰愈加驚駭,閉門謝客。他對他寵信的臣下說:如今不是劉姓而做王的,只要我和長沙王吳芮了。上一年春天朝廷族滅了淮陰侯韓信,夏天又誅殺了彭越,都出自呂后的策略。如今皇帝有病,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這個婦人,專門想要找託言誅殺異姓諸王和大功臣。所以稱病不往。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來。但這段話畢竟被走漏到闢陽侯耳中。闢陽侯回來後,具體向劉邦做了稟告,劉邦愈加生氣。 劉邦又從匈奴降人那裡,聽到了張勝在匈奴為燕使者的音訊,所以斷定:盧綰公然造反了。漢十三年三月,劉邦以樊噲為將軍,率軍擊燕,後又改以周勃代之。盧綰傳聞劉邦患病,帶著他的家族、宮人、心腹等共數幹騎,在長城下等候,期望劉邦康復之後,親身入長安謝罪。但是四月劉邦駕崩,盧綰遂帶領世人流亡到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廬王。一年後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