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粵新農人

    野蛞蝓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別名遊蜒蟲、鼻涕蟲、無殼蜒蚰螺,全國各地均有發生,長江流域以南地區較多發生野蛞蝓,北方大棚溫室內的發生野蛞蝓後,其危害性會逐年加重;野蛞蝓在蔬菜種植上對豆科類蔬菜、茄科類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菠菜、生菜均可產生危害,對其它作物如:草莓、落葵、菸草、棉花等等也會產生危害。

    野蛞蝓蟲體形態

    ①成蟲:野蛞蝓成蟲呈長梭形,光滑柔軟而無外殼,在爬行時體形長度在30~60毫米之間,寬度在4~6毫米之間。其腹面上生有爬行足,被其爬過的地方均會留下白色光亮的黏液。蟲體外表的顏色有多種,常見的有黃白色、暗灰色、灰紅色,有些蟲體上會有不太明顯的斑點或者暗帶。頭部生有軟體觸角2對,呈暗黑色。體背的前端處具有外套膜,外套膜長度大概為體長的三分之一左右,外套膜的邊緣處捲起,內部能看到退化後的貝殼,上端處能看到較明顯的同心圓生長線,生長線中心處的外套膜後端向右偏。體右側前方是呼吸孔,其上端處被細小色線環繞著。

    ②卵:野蛞蝓的卵呈橢圓形,剛產下來的卵呈現為白色透明狀,能見到內部的卵核,卵的顏色變深時就是接近孵化期。

    野蛞蝓發生與危害蔬菜症狀

    野蛞蝓在11月中下旬時以成蟲或者幼蟲潛藏在在蔬菜作物的根部溼土處越冬,在來年4月份左右,隨氣溫回暖後便大量出土活動,活躍期會持續至夏季(4月~7月),入夏後因氣溫升高,野蛞蝓會減少活動,到秋季氣溫涼爽後又開始活躍起來為害蔬菜(9月~10月)。

    在蔬菜種植上,野蛞蝓是以成蟲或者幼蟲為害蔬菜,用其齒舌刮食鮮嫩蔬菜的新芽嫩葉、新枝嫩莖等,造成生長中蔬菜受害,從而導致發生缺苗斷壟現象,如田間有大量的野蛞蝓會造成成片蔬菜被毀;野蛞蝓為害成株期的蔬菜,受害的蔬菜葉片上會有孔洞,蟲害嚴重時,成株期的蔬菜植株會被為害到僅剩葉脈,而植株受野蛞蝓所排洩出來的糞便汙染,會誘發菌類病害,嚴重時糞便汙染會有腐爛現象,導致蔬菜質量下降,影響商品價值。

    野蛞蝓的生活習性

    野蛞蝓喜在黃昏後或陰天外出尋食,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怕光,白天潛藏作物根部溼土下或陰暗處,強日照下2~3小時即死亡。

    野蛞蝓屬於雌雄同體的害蟲,一般為同體受精繁殖、也可異體受精繁殖。成蟲期產卵量大,單蟲年產卵量在300~400粒之間,卵多產於隱蔽、溼度大的土縫中,每隔1~2天產卵1次,每次產卵10~32粒左右。在春秋兩季遇多露或雨後發生危害重,夏季高溫乾旱或冬季潛入隱蔽處土下休眠。

    野蛞蝓的生態環境

    適宜野蛞蝓成、幼蟲活動的溫度15~25℃ ,相對溼度85%以上,完成一個世代約250天,5~7月產卵,卵期16~17天,從孵化到成貝性成熟約55天,成貝產卵期可長達160天。

    野蛞蝓喜潮溼陰暗的環境,如氣溫在11℃~19℃時,土壤水分含量又達到70%以上,野蛞蝓會大量繁殖。通常在多雨的年份,野蛞蝓會大量發生;地勢低窪潮溼、土壤土質黏重、磚塊石塊的田塊容易招惹野蛞蝓;蔬菜種植時密度過於密集導致通風采光性不好,會吸引大量的野蛞蝓。

    野蛞蝓為害蔬菜該如何防治

    ①清潔田園:清除田間雜草及磚石塊,換茬田塊及時清除殘茬,中耕深翻曬垡減少蟲源。

    ②加強種植管理:推廣深溝高畦栽培,開好溝系降低地下水位。在產卵高峰期,雨後及時鋤草鬆土,使卵受曬而死亡;對於野蛞蝓重發生田塊,在蟲源多發的溝撒施石灰帶,阻隔蟲體向田內遷移危害。

    ④藥劑防治:在成幼蟲發生期、始盛期用藥防治,可選四聚乙醛堆施於田間野蛞蝓經常出沒處誘殺,或者每畝地撒施茶籽餅粉3千克進行誘殺;也可用硫酸銅800~1000倍液噴霧滅殺。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蛞蝓又叫鼻涕蟲,通常被稱為“沒有殼的蝸牛”,儘管蛞蝓確實有一個隱藏的殼,位於它身體之下。蝸牛可以藉助它們的外殼生活在更暴露或惡劣的環境中,蛞蝓沒有外殼的保護性優勢。蛞蝓的優勢在於它們可以生活在不富含鈣的土壤中,鈣是一種有助於蝸牛殼形成的物質。沒有殼不好的一面是,蛞蝓不得不冒著它赤裸的身體變乾的危險。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它更多的時間在地下,這可能意味著它們與植物的根打交道,埋在地下的種子和幼苗會被蛞蝓危害。

    蛞蝓喜歡潮溼的環境,它們在晚上覓食,白天躲藏以躲避捕食者,保護自己免受Sunny的傷害。它們藏在土壤裂縫、洞穴、樹葉、木板和垃圾下面。孵化後1到2年成熟,蛞蝓有雄性和雌性器官。交叉受精是最常見的繁殖方法,但是如果極端條件存在,蛞蝓可以自己給自己受精。它們一年能產卵6次,通常一次產3-80個卵。它們的卵直徑大,最常見的是圓形或橢圓形,顏色為白色或透明。蛞蝓卵產於木頭或碎片下,或地下的裂縫或洞裡。卵通常在幾周內孵化,溼度不夠時可以休眠,直到有足夠的水分。 蛞蝓通常是淺灰色或黑色,澳洲一種蛞蝓是紅色。

    它們以靠近地面的葉子、莖、花和果實為食。對植物的損害通常是不規則的孔,邊緣光滑或在葉表面有疤痕。作物的小苗對蛞蝓特別有吸引力。 蛞蝓腹部分泌粘液或粘液,蛞蝓透過這些粘液行進。粘液也可用於繁殖、水分控制、導航、自衛和交配。這種粘液是由身體上的各種腺體產生的。蛞蝓的頭頂上有兩根觸鬚,眼睛位於較大觸鬚的末端,嗅覺器官位於較小觸鬚的末端。蛞蝓每天消耗自己體重的幾倍食物。他們有一個斷頭臺般的嘴巴和刮刀似的牙齒,蛞蝓舌頭上面有數千個向後指向的可替換牙齒。它們的牙齒也可以用來和其他蛞蝓戰鬥。

    蛞蝓喜歡潮溼涼爽的環境。保持一個區域沒有植物、石頭和孔洞是一種有效的對付蛞蝓方式。大多數蛞蝓每天晚上都會回到同一個“築巢”的地方,除非條件變得不太有利。將鹽倒在蛞蝓身上並不是最好的控制措施,一般不應在種植植物的土壤中新增鹽。如果你有時間把鹽倒在每一條蛞蝓上,你也有時間簡單地抓住看到的每一條蛞蝓,並妥善處理它。

    控制蛞蝓常識性方法是首先消除吸引它們存在的物品。當蛞蝓數量太多,無法透過人工抓取方法來控制時就需要誘餌了。啤酒是捕捉蛞蝓的最好誘餌了。啤酒不僅是蛞蝓可以食用的液體,也是一種引誘劑。簡單地說,這意味著蛞蝓無法抵擋啤酒的味道,所以它們會爬進你的陷阱裡淹死。

    一個裝有啤酒的容器必須設定成便於蛞蝓接近,但它們很難或不可能逃脫,它們會淹死。淺的啤酒容器效果很好,但必須每天晚上重新灌裝。蛞蝓是夜間活動的,在涼爽的夜晚放置的陷阱和誘餌效果最好,可以在整個晚上使用,但必須在第二天重新裝滿。這種誘餌對蝸牛同樣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真的那麼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