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天子被認為是天下共主,所有的地方小王都是中央帝國天子的封臣,所以平定內部叛亂和修理各個外族外國,在一部分王侯將相眼中沒有區別,內外叛臣頭領的首級要千里傳京,陣亡的外國大王要把他們的人頭放在京城中諸化外之人居住的“使館區”,比如漢代倒黴的郅支單。而內部叛臣頭領的首級要掛在京城大門上,讓天下人唾棄。後來改為全國展覽,比如洪秀全,哪怕他已經入了土。至於普通計程車兵,則是人頭壘塔,美其名日“京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中國的人頭塔。
中國文化中的的京觀歷史悠久,但名稱來源已經無法考證了。春秋秦晉國之戰,晉軍設伏大破秦軍,將秦軍陣亡將士壘成小山,秦軍不敢反擊,臥薪嚐膽足足四年後才回到這裡,秦穆公收斂將士屍,哭喪三日。另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齊國趁晉國內亂,破晉軍取朝歌,也把晉軍給壘了人頭塔。楚莊王打敗晉軍後,手下大臣潘黨請求將晉軍做成京觀,理由是讓子孫記得祖先的功績。結果楚王引用了一段武力和仁義的觀念,說“古代聖王討伐鯨鯢才有的京觀,我則是依靠軍力威懾諸侯,算不上有武德,這些土兵為國盡忠,為君王而死,何必築京觀呢”。總之,可見春秋時期壘個京觀實在不算個事,其作用大概和希臘人打了勝仗以後的記功柱差不多。
那麼京觀這個和屍體骸骨看似不搭邊的詞是怎麼來的呢?一種觀點是從古代的爾雅、釋名等文獻入手,認為京有盛大、光明的含義,同時京可也指高絕之物。所以京觀就是高大宏偉的奇觀。只不過這個奇觀更多的是展示自家的豐功偉績,對敵國來說卻是悲慘的恥辱柱。另一種觀點認為上述含義是後世引申,並非京字原意。商朝出土的卜辭經常有“宜於義京,鄙人十數”。宜就是殺活人祭祀。義京是商人信仰的北海大神,可能就是冥、玄英和女英。所謂京觀其實就是指"祠堂裡那一堆被獻祭的活祭品”罷了。還有一種觀點更簡單,《三圖會》記述京就是指四四方方的穀倉, 推而廣之,京觀就是個四方形的人頭堆。這三種觀點很可能都正確,反映了不同古代人對京觀的解讀。比如大夏國國主赫連勃勃說的話就相當直截了當,他說:“甚麼京觀啊,直接叫“骷髏臺”豈不更好?”俗人自有俗人之雅興。
秦漢五百年,士兵依靠軍爵制升遷,尚首記功的傳統給了京觀絕佳的展現機會。長平一戰,按史料白起坑殺了40萬趙國土兵加韓趙的逃難百姓,目前考古研究雖說發現了埋骨坑,但是遠沒有那麼多。於是就有觀點認為所謂的“坑”並不是挖土活埋,而是排土澆築屍體,也等於一個京觀。後來的唐太宗貞觀年間,漢天子居然統一了冠帶和引強兩大對立勢力,社會安定,連廢除死刑都提上了日程。按當時的觀念來說,是差點建成真正的“理想國”。在這種美好的日子裡,京觀實在太礙眼。於是李世民下令拆毀天下所有京觀。那長平的屍體堆再能撐應當也撐不過盛唐的拆毀京觀運動。所以今天自然難以發現幾十萬長平降卒的萬人坑嘍。
兩漢之交的王莽同樣是個京觀高手。古代那些仁義的統治者雖然寬厚,但對於敢忤逆他的存在,一般來說是絕不手軟。王莽消滅翟義起義軍後,活埋翟義三族,大築五座京觀,並親自下令所築京觀必須寬六丈,高六尺,實際上就是一個邊長13.8米,高138cm的人頭臺,粗略估算足夠放的下兩萬顆人頭。然而真是天道有輪迴, 王莽很快受到了同等待遇,人頭離身,大概經過醃製保鮮,上漆化妝等工序後,作為歷代“文物瑰寶,天下叛賊之典型”, 入庫封存。直到晉朝一場大火,跟著孔子的草鞋、劉邦的斬白蛇神劍一起魂歸天外。
秦漢一代畢竟還是和平安定時期多,比起真正的暗無天日的五胡時期的各種京觀,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公元394年,後魏拓跋鮮卑戰勝後燕慕容鮮卑,殲滅慕容鮮卑6萬主力,,就地大築京觀。一年以後,後燕皇帝報復回擊,卻沒有取得什麼戰果,班師途中路過京觀,諸位鮮卑壯漢看見古戰場上由自己父兄堆積而成的累累骸骨,一時間哭嚎震天,全軍消沉不已。皇帝慕容垂也受不了這等刺激,吐血病倒,很快就過世了。後來的北周大將陸騰鎮壓巴峽一帶的地方起義,破其主要據點水邏城,斬首萬餘級。在水邏城附近也築了一座京觀,當地蠻人見之,無不哭嚎不止,再也不敢反叛。
五胡登場的時代,除了給陣亡士兵築土壘觀以外,王侯將相也有幸受此大禮。劉氏匈奴攻破西晉首都洛陽,消滅晉朝的王侯將相等三萬餘人,在洛水北岸建造了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高”的王侯將相版京觀,論其京觀的人頭身份地位,放眼整個世界,大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
唐朝毀掉歷代京觀之後,雖然堆土埋頭之事仍時有發生,但總的來說少了不少。比較例外的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黃巢大起義揭過了李世民苦心構築的理想國的最後一頁篇章。不管怎麼樣,殺人者人恆殺之,黃巢主力軍終究抵不過藩鎮軍閥,梁天坡之戰起義軍一敗塗地,碎肉鋪地足足三十里,朝廷把這些起義軍全部收斂築為京觀。這或許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京觀。
除了黃巢,唐朝還出了一個京官狂魔,那就是唐玄宗的宦官大將軍楊思勖。這位公公在廣西、廣南(越南)一帶平亂,就非常喜好築京觀,比如平安南首領梅玄成,就誅盡其黨羽,大築京觀而還,可謂是唐代京觀王。這麼一位殘忍的京觀王,倒也活到了八十多歲才壽終正寢。
明清兩代更喜好就地正法,而後用一場大火燃盡一切。巡撫山東的趙彥平定叛亂,模仿古法修築京觀,結果被老儒們彈劾,京觀很快就被毀掉了。所以雖然這幾百年依舊腥風血雨,但是人頭山卻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京觀這個東西不僅中國有,西方也有不少,亞歷山大大帝同樣也愛好壘京觀。京觀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威攝敵人,和彰顯自己的功績,當然這是那個時代比較野蠻的行為。可是作用是顯然的,至少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叛軍們、敵人們計程車氣。
渡過了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到了鼎盛的唐朝,人們生活一安定,也就變得更加有良知了。於是不僅僅毀掉了以前的京觀,就連築京觀的行為也變得少了很多。經過宋朝的發展,人們文化素養進一步提高,儒學思想深入人心,有文化計程車大夫們基本上都討厭壘京觀這種野蠻行徑,於是築京觀不但不是功績的顯現,反而成了野蠻殘忍的表現了。
再到明清兩代,這種用來鎮攝敵人的京觀就幾乎沒有了,這也是文明的發展所帶來的好的結果。總之,人頭山在歷史舞臺上是徹底不見了。
在中國古代,天子被認為是天下共主,所有的地方小王都是中央帝國天子的封臣,所以平定內部叛亂和修理各個外族外國,在一部分王侯將相眼中沒有區別,內外叛臣頭領的首級要千里傳京,陣亡的外國大王要把他們的人頭放在京城中諸化外之人居住的“使館區”,比如漢代倒黴的郅支單。而內部叛臣頭領的首級要掛在京城大門上,讓天下人唾棄。後來改為全國展覽,比如洪秀全,哪怕他已經入了土。至於普通計程車兵,則是人頭壘塔,美其名日“京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中國的人頭塔。
中國文化中的的京觀歷史悠久,但名稱來源已經無法考證了。春秋秦晉國之戰,晉軍設伏大破秦軍,將秦軍陣亡將士壘成小山,秦軍不敢反擊,臥薪嚐膽足足四年後才回到這裡,秦穆公收斂將士屍,哭喪三日。另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齊國趁晉國內亂,破晉軍取朝歌,也把晉軍給壘了人頭塔。楚莊王打敗晉軍後,手下大臣潘黨請求將晉軍做成京觀,理由是讓子孫記得祖先的功績。結果楚王引用了一段武力和仁義的觀念,說“古代聖王討伐鯨鯢才有的京觀,我則是依靠軍力威懾諸侯,算不上有武德,這些土兵為國盡忠,為君王而死,何必築京觀呢”。總之,可見春秋時期壘個京觀實在不算個事,其作用大概和希臘人打了勝仗以後的記功柱差不多。
那麼京觀這個和屍體骸骨看似不搭邊的詞是怎麼來的呢?一種觀點是從古代的爾雅、釋名等文獻入手,認為京有盛大、光明的含義,同時京可也指高絕之物。所以京觀就是高大宏偉的奇觀。只不過這個奇觀更多的是展示自家的豐功偉績,對敵國來說卻是悲慘的恥辱柱。另一種觀點認為上述含義是後世引申,並非京字原意。商朝出土的卜辭經常有“宜於義京,鄙人十數”。宜就是殺活人祭祀。義京是商人信仰的北海大神,可能就是冥、玄英和女英。所謂京觀其實就是指"祠堂裡那一堆被獻祭的活祭品”罷了。還有一種觀點更簡單,《三圖會》記述京就是指四四方方的穀倉, 推而廣之,京觀就是個四方形的人頭堆。這三種觀點很可能都正確,反映了不同古代人對京觀的解讀。比如大夏國國主赫連勃勃說的話就相當直截了當,他說:“甚麼京觀啊,直接叫“骷髏臺”豈不更好?”俗人自有俗人之雅興。
二、秦漢和五胡亂華時期,京觀最多秦漢五百年,士兵依靠軍爵制升遷,尚首記功的傳統給了京觀絕佳的展現機會。長平一戰,按史料白起坑殺了40萬趙國土兵加韓趙的逃難百姓,目前考古研究雖說發現了埋骨坑,但是遠沒有那麼多。於是就有觀點認為所謂的“坑”並不是挖土活埋,而是排土澆築屍體,也等於一個京觀。後來的唐太宗貞觀年間,漢天子居然統一了冠帶和引強兩大對立勢力,社會安定,連廢除死刑都提上了日程。按當時的觀念來說,是差點建成真正的“理想國”。在這種美好的日子裡,京觀實在太礙眼。於是李世民下令拆毀天下所有京觀。那長平的屍體堆再能撐應當也撐不過盛唐的拆毀京觀運動。所以今天自然難以發現幾十萬長平降卒的萬人坑嘍。
兩漢之交的王莽同樣是個京觀高手。古代那些仁義的統治者雖然寬厚,但對於敢忤逆他的存在,一般來說是絕不手軟。王莽消滅翟義起義軍後,活埋翟義三族,大築五座京觀,並親自下令所築京觀必須寬六丈,高六尺,實際上就是一個邊長13.8米,高138cm的人頭臺,粗略估算足夠放的下兩萬顆人頭。然而真是天道有輪迴, 王莽很快受到了同等待遇,人頭離身,大概經過醃製保鮮,上漆化妝等工序後,作為歷代“文物瑰寶,天下叛賊之典型”, 入庫封存。直到晉朝一場大火,跟著孔子的草鞋、劉邦的斬白蛇神劍一起魂歸天外。
秦漢一代畢竟還是和平安定時期多,比起真正的暗無天日的五胡時期的各種京觀,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公元394年,後魏拓跋鮮卑戰勝後燕慕容鮮卑,殲滅慕容鮮卑6萬主力,,就地大築京觀。一年以後,後燕皇帝報復回擊,卻沒有取得什麼戰果,班師途中路過京觀,諸位鮮卑壯漢看見古戰場上由自己父兄堆積而成的累累骸骨,一時間哭嚎震天,全軍消沉不已。皇帝慕容垂也受不了這等刺激,吐血病倒,很快就過世了。後來的北周大將陸騰鎮壓巴峽一帶的地方起義,破其主要據點水邏城,斬首萬餘級。在水邏城附近也築了一座京觀,當地蠻人見之,無不哭嚎不止,再也不敢反叛。
五胡登場的時代,除了給陣亡士兵築土壘觀以外,王侯將相也有幸受此大禮。劉氏匈奴攻破西晉首都洛陽,消滅晉朝的王侯將相等三萬餘人,在洛水北岸建造了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高”的王侯將相版京觀,論其京觀的人頭身份地位,放眼整個世界,大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
三、自唐朝以後,壘京觀的事逐漸變少唐朝毀掉歷代京觀之後,雖然堆土埋頭之事仍時有發生,但總的來說少了不少。比較例外的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黃巢大起義揭過了李世民苦心構築的理想國的最後一頁篇章。不管怎麼樣,殺人者人恆殺之,黃巢主力軍終究抵不過藩鎮軍閥,梁天坡之戰起義軍一敗塗地,碎肉鋪地足足三十里,朝廷把這些起義軍全部收斂築為京觀。這或許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京觀。
除了黃巢,唐朝還出了一個京官狂魔,那就是唐玄宗的宦官大將軍楊思勖。這位公公在廣西、廣南(越南)一帶平亂,就非常喜好築京觀,比如平安南首領梅玄成,就誅盡其黨羽,大築京觀而還,可謂是唐代京觀王。這麼一位殘忍的京觀王,倒也活到了八十多歲才壽終正寢。
明清兩代更喜好就地正法,而後用一場大火燃盡一切。巡撫山東的趙彥平定叛亂,模仿古法修築京觀,結果被老儒們彈劾,京觀很快就被毀掉了。所以雖然這幾百年依舊腥風血雨,但是人頭山卻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結束語京觀這個東西不僅中國有,西方也有不少,亞歷山大大帝同樣也愛好壘京觀。京觀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威攝敵人,和彰顯自己的功績,當然這是那個時代比較野蠻的行為。可是作用是顯然的,至少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叛軍們、敵人們計程車氣。
渡過了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到了鼎盛的唐朝,人們生活一安定,也就變得更加有良知了。於是不僅僅毀掉了以前的京觀,就連築京觀的行為也變得少了很多。經過宋朝的發展,人們文化素養進一步提高,儒學思想深入人心,有文化計程車大夫們基本上都討厭壘京觀這種野蠻行徑,於是築京觀不但不是功績的顯現,反而成了野蠻殘忍的表現了。
再到明清兩代,這種用來鎮攝敵人的京觀就幾乎沒有了,這也是文明的發展所帶來的好的結果。總之,人頭山在歷史舞臺上是徹底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