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雲雜談

    昆蟲類,雄性在交配後往往死亡(如蒼蠅、蜂類、蟑螂等)。

    鮭魚,鰻魚等一些魚類交配後不久死去

    有些鼠類,有袋類,雄性之所以會在交配後“猝死”

  • 2 # 高山流水412639018351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師友一看便知,這是有關蟬的詩,也是知了。我們都知道雷震子,其實就是蟬的化身。春末夏初,雷鳴電閃,風雨交加,此時,頭年成熟蟬產的卵,便從樹枝裡鑽出,順雨水落在樹底下,趁土溼鬆軟,鑽進泥土,這一呆就是三四年,靠吸樹根汁水充飢。若干年後夏季,趁傍晚鑽出來,順樹而上,爬到一定高度,停下來,用爪子將身體固定好,內部用力,從背部裂開口子,慢慢將全身掙出,金蟬脫殼,等到天亮,太陽出來,翅膀哂幹,飛將高處。雄蟬高聲歌唱,吸引雌蟬。雄雌交配後,雄蟬先死,雌蟬用口器刺破樹枝,將蟬卵送入樹枝,不久也死去。蟬卵就生活在樹枝上,等待明年的春夏來臨。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蠶也屬於這類動物。但蠶吐罷絲並沒有真正死去,而是將自己裹在蠶繭裡,經過半月左右,變成蛹,化為蠶蛾,從蠶繭的活口鑽出來。一般來說,雄蠶蛾比雌蠶蛾先出來,為的是爭交配權。當雌蠶蛾出來後,雄蠶蛾便與之交配,交配完後,雄蠶蛾的使命便完成了。過段時間,雌蠶蛾便開始產卵了,比小米還小,開始是白色,不久變黑色,若是產的蠶種不變色,說明交配失敗,其蠶種是不能變成小蠶的。雌蠶蛾在產完蠶種之後,不久也死去。

    空中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謎底是蜘蛛。大家對蜘蛛十分熟悉,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可一隻蜘蛛從小到大,十分不易。小時候,螞蟻都可以殺死它。即使成年蜘蛛,除了一些深山老林的特大型蜘蛛,小鳥都對付不了。等到長大成熟,己等於到了鬼門關。雄蜘蛛一般不敢輕易靠近雌蜘蛛,因為雄蜘蛛身材瘦小,而雌性蜘蛛體格較大,貿然靠近,雌性蜘蛛會將雄性蜘蛛當成點心吃掉的。為了防止萬一,雄性蜘蛛須小心翼翼,用特有的聯絡方式,輕輕觸動蛛網,試探雌性蜘蛛的反應,一旦勢頭不對,便溜之大吉。如果試探成功,便如願一場,與雌性蜘蛛交配。交配完畢,雌性蜘蛛已是筋疲力盡,大多被雌性蜘蛛吃掉。過不了幾天,雌性蜘蛛便產下卵種,形成一個比黃豆小的圓形絲團。雌性蜘蛛便守護絲團,靜等小蜘蛛爬出。終於,小蜘蛛一個個出來了,它們紛紛爬在蜘蛛媽媽身上,這可不是母子親熱,而是難以想象的子食母肉。蜘蛛媽媽一動不動,任由小蜘蛛叮咬。誰能想到,小蜘蛛吃的第一餐飯食,卻是母蜘蛛自己。大自然的現象,真的奇妙。

    還有螳螂,雄雌交配和蜘蛛差不多,交配後,雄性螳螂大多被雌性螳螂吃掉,雌性螳螂在產下卵後不久,也隨即死去。

    我們常見的蝴蝶,螞蚱,蝗蟲,蚊子,蒼蠅,大多數昆蟲類,交配完成後,相繼死去。

    我們熟悉的亞馬哈魚,蟾蜍,交配產卵後,都會死去。當然,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動物,也都有類似的生育方式。

    大自然絢麗多彩,生物鏈緊緊相扣,這世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多餘的。讓我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 3 # 手機使用者墨客兒

    蠑螈,把公母分別放入竹節兩頭,公母會同時開挖,三個小時後挖通,性交緊張激烈,最後雄性因過度縱慾,精絕而亡。

  • 4 # 怪羅科普

    為了繁殖不要命的物種,確實很多,畢竟繁殖對於動物來說,是頭等大事。

    有的動物,為了完成這個終極目標,要承受很大的風險。

    例如人人害怕的蠍子。

    蠍子的求愛過程是非常浪漫的,有隆重的儀式“愛的華爾茲”,雄蠍子用大鉗子牽著雌蠍子,你一步我一步,一來一回交流感情,只有雙方看對眼了,才會進行下一步。

    此時雄蠍子為了能和雌蠍子順利完成交配,會用毒刺扎雌蠍子,目的不是為了殺死它,

    而是為了方便掌控雌蠍子,快速完成整個過程。

    可以說,為了生育下一代,雌蠍子需要忍受被扎針的痛苦。

    儘管如此,雌蠍子並沒有因為下一代而丟掉性命,而今天我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擺明就是隻要自己的基因能散播出去,命都可以不要,那就是寬足袋鼩(qú)。

    澳洲瀕臨滅絕的有袋生物

    寬足袋鼩是澳洲的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和澳洲的袋鼠一樣,它同樣擁有育兒袋。

    這種動物體型很小,外形像老鼠,不同的是,袋鼩沒有老鼠的大門牙。

    最大的特點,就是幼仔會早產。

    胚胎髮育4-5周,就會出生,出生後爬到育兒袋中,吸食乳汁繼續發育,直到數週之後,才會離開母體的育兒袋。

    在澳洲,科學家們發現了兩種袋鼩新物種,能在澳洲這樣的發達國家,發現新的哺乳動物是非常罕見的,可惜的是,這兩種袋鼩正瀕臨滅絕。

    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野生動物帶來的挑戰,正在嚴重影響它們的生存。

    除此之外,它們還自帶一種“毀滅式”的繁殖方式。

    為繁殖而生,也因繁殖而死

    科學家們發現,一到夏天,也就是繁殖季節,在野外能發現很多寬足袋鼩的屍體,幾乎都是雄性,而且根據種群調查發現,種群中的雄性幾乎都死絕了。

    為什麼只有雄性大面積死亡?

    是集體中毒,還是神秘病毒來襲?

    都不是,而是雄性在繁殖季節太不節制,導致油盡燈枯,精盡“鼩”亡。

    它們的繁殖季節短而猛烈,一般只有2-3個星期。

    這和雄性的生理特徵有關係。雄性的精子並不是隨產隨用的,而是在交配之前就準備好了,也就是說在短暫的兩三個星期裡,雄性要儘可能多得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散播出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爭分奪秒。

    體內的激素激增,雄性瘋狂尋找雌性完成交配,而且可以不吃不喝,長時間堅持,有時最長可達14小時。

    也因為激素的原因,雄性變得非常好鬥,經常和同性打架爭奪配偶。

    不節制,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荷爾蒙激增導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最終導致雄性出血並全身感染而死。

    對於這種“毀滅式”的行為,科學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雄性的死亡,可能是為了將更多的食物資源留給自己的下一代,是一種無私奉獻的行為。

    最後

    和寬足袋鼩一樣命運的還有雄蜂。

    雄蜂一生的使命就是和蜂王交配,被蜂王選中,無疑是幸運的,但也會帶來死亡。

    婚飛結束後,蜂王離開時,很容易將雄蜂的部分器官撕扯帶走,導致雄蜂死亡。

    雄蜂的一生可以說是悲慘的,但對整個蜂群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它完成了自己使命,而且蜂群也不用再在雄峰身上浪費寶貴的資源,畢竟對於整個蜂群來說,完成交配的雄蜂幾乎沒有任何價值了。

    總的來說,動物雖然沒有我們人類這麼聰慧,但是它們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有自己的堅持,活得也比我們更加純粹一些。

  • 5 # 獵奇動物社

    在自然界中,交配完成後命都丟了的動物有很多,比如雄性螳螂在交配完成後通常都會被雌性螳螂吃掉,雌性紅斑寇蛛在交配完成後也會吃掉自己的“丈夫”,這才有了“黑寡婦”的稱號。那麼,自然界中有沒有交配完成後,即使不被吃掉,也命不久矣的物種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來介紹幾種交配完成後就“油盡燈枯”的物種。

    第一種:蟬

    炎炎的夏日中,蟬是我們最常見的昆蟲之一,它們趴在樹上不知疲倦的演奏著單調的音樂,曾幾何時,我們覺得蟬聲非常的吵人,但慢慢習慣了之後,夏天沒有了蟬鳴反而會覺得少了些什麼。

    蟬的一生可以說短暫,也可以說漫長,漫長是指蟬的若蟲(知了猴)要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待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歷經數次的蛻皮之後,才能夠爬上樹幹一展歌喉,而短暫是說蟬一旦成蟲之後,它的壽命就僅剩下了一個月左右,甚至是幾天的時間了。

    在中國最常見的蟬就是黑蚱蟬,它們的若蟲在地下要待2-3年,之後才在夏日趁著夜色爬上樹,之後經過幾個小時數的蛻變成為成蟲。成蟲的蟬雄性在白天不知疲倦的歌唱,雌性則安安靜靜地曬著太陽,經過15-20天后,它們就會進入繁殖期。

    蟬雖然體型不大,但是每次交配至少需要1-2個小時,交配完成後的雄蟬,大約在幾天後眼睛就會慢慢地變為紅色,最後死去,而雌性交配完成後就開始不斷的找細小的樹枝用自己堅硬鋒利的產卵器刺破小樹枝的樹皮,將卵產在裡面。雌蟬比較的聰明,它們懂“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所以,它們會尋找多根小樹枝產卵。產卵完成後,雌蟬再也不會去看自己的“孩子”一眼,過幾天,雌蟬也一動不動地停留在了樹幹上。

    由此可見,蟬在成蟲後並沒有著急繁殖,而是要經歷一個半個月左右的“單身期”,而一旦交配完成後,無論雌雄蟬都會很快死亡,因此,蟬屬於交配完就“油盡燈枯”的物種。

    第二種:鮭魚

    說完了天上飛的,我們再來看一下水裡遊的吧。鮭魚是一類很有意思的魚,因為它們作為一種海魚,卻出生在淡水之中。鮭魚是鮭科下所有魚類的總稱,比較有名的鮭魚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文魚(大西洋鮭魚)和大麻哈魚(太平洋鮭魚)。

    這兩種鮭魚之所以出名,除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外,它們還創造了一個自然奇觀“鮭魚洄游”。

    我們以大麻哈魚為例。大馬哈魚是太平洋鮭屬(又稱麻哈魚屬)下的魚類,其腹部銀白色,因此又被稱為白鮭。大麻哈魚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的海水中,它們一般在3-4年達到性成熟,當性成熟後,大麻哈魚就要進行繁殖了,但是它們並不會選擇在廣闊的海域中繁殖產卵,而是會自發的集結到一起,因為它們要逆流而上去到幾千公里外的淡水河中進行繁殖。

    當然,大麻哈魚的洄游的方向是已經在基因中寫好的,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大麻哈魚可以利用太Sunny和地球磁場的指引來到自己出生的地方,而且它們透過這個方式能夠100%的回到出生地,不會出現偏差。

    此時,集結完成的大麻哈魚出發了,由於淡水流入海水是順流而下,而從海水向淡水遊動是逆流而上,它們甚至還要翻越瀑布,再加上沿途中有許多食肉動物正在等待這頓大餐,所以,能夠從海水游到出生地的大麻哈魚僅佔0.4%,剩下的99.6%都在洄游的途中死掉了。

    由此可見,這確實是一場讓大麻哈魚“油盡燈枯”的繁殖之旅。

    當大麻哈魚好不容易到達了出生地,由於長途的跋涉和長時間沒有進食,此時的它們已經精疲力盡。但是,它們還不能休息,因為它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沒做-繁殖。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力和僅存的體力,雌性大麻哈魚將卵排下,雄性大麻哈魚趕緊將精細胞排出,此時受精卵形成。大麻哈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大麻哈魚的受精卵會以這個狀態過冬,在次年的春天才孵化,然後在淡水中生活約1個多月的時間,此時隨著雨季的來臨,生活在河水上游的大麻哈魚幼魚會乘著高速的“列車”(水流)順流而下到達它們的生長地-太平洋。

    因此,如果要找一種為了繁殖拼了命的動物的話,鮭魚絕對是其中的代表性物種。

    第三種:寬足袋鼩

    說完了會飛的、會遊的,接下來就輪到會跑的動物了。鮭魚是在繁殖的路上“油盡燈枯”,蟬是在繁殖之後“油盡燈枯”,但寬足袋鼩與二者都不同,它是在繁殖的過程中“油盡燈枯”的。

    許多小夥伴對寬足袋鼩這種動物比較陌生,這也難怪,因為寬足袋鼩不但是澳洲獨有的一種動物,而且還是在09年才被發現的,要不是它們的繁殖習性很特殊,到現在知道它名字的人會更少。

    寬足袋鼩是一種形似老鼠的小型有袋類哺乳動物,如果只是看它的圖片,你多半會把它當成一種老鼠。不過,它除了長相有點像老鼠外,與老鼠沒有任何的親緣關係,它屬於有袋目袋鼩科下的物種。

    寬足袋鼩原本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作為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它們主要在樹上捕食昆蟲。但是,從被發現以來,科學家發現每年的冬季,寬足袋鼩總是會大面積的死亡,而且死亡的寬足袋鼩基本上都是雄性。為了弄清楚雄性寬足袋鼩集體死亡的真相,科學家們經過了長期的野外觀察,最後終於發現,讓雄性寬足袋鼩在同一時間段大範圍死亡的不是別人,正是它自己。

    首先,冬季是寬足袋鼩的繁殖期,它們的繁殖期通常會持續2個星期左右,在這2個星期內,科學家發現,雄性寬足袋鼩會不吃不喝的進行繁殖,換句話說就是不是在繁殖的過程中,就是在尋找繁殖物件的路上。並且,一旦雄性找到雌性,它們的繁殖過程可以持續14個小時,而且是不會停歇的。等到結束後,雄性會立即去找另外的雌性進行繁殖。就這樣等到寬足袋鼩的繁殖期結束,雄性寬足袋鼩也就真正的“油盡燈枯”了,這才有了它們同一時間段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發生。

    總結

    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有的“夫妻”共同繁殖和哺育後代,有的雄性當“甩手掌櫃”,讓雌性自己撫養後代,還有的雌性會把與之交配的雄性吃掉,但是真正說為了繁殖導致油盡燈枯的動物並不多,在上面介紹的這三種動物中,以寬足袋鼩最有代表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博看直播為什麼聽不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