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就醬

    一個詞語能概括“忠勇”,曾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跟隨孫堅征戰,是孫堅,孫策,孫權,三朝元老,在赤壁一戰,因要用連環計燒了曹操的戰船,毅然和周瑜用苦肉計,打的他血肉模糊,而後詐降曹操,取得信任後,在赤壁作先鋒,衝向曹操,燒起戰船

    黃蓋一生,智勇雙全,文武兼備。經歷了東吳三次的權力更替,卻依然能立於不敗之地。孫堅、孫策、孫權都十分重用他。黃蓋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已經跟隨在孫堅左右,隨他征戰四方。黃蓋這一生中最大的性格特點就是忠勇。他作為三朝元老,對每一位主子都十分的“忠”。而在赤壁之戰中,他主動提出做苦肉計的受害者。當時他被打得皮肉綻開,血肉模糊,他還是一聲不吭,將計劃進行到底,就連平時相熟的人也不肯透露一個字。這點體現出他的“勇”。所以黃蓋的第一個性格特點就是忠勇。黃蓋的第二個性格特點是足智多謀。雖然他為人嚴肅,但是對訓練士兵很有一套,每次出去打仗,他的部隊都勇猛善戰,令人敬佩。在赤壁之戰之後,黃蓋被派出去平定武陵郡的蠻夷叛亂。而當時武陵郡兵力只有五百,與蠻夷之間的兵力差距有些大,但是黃蓋還是憑藉著自己的戰術,大勝蠻夷,將他們趕出了武陵郡。

    《三國志·黃蓋傳》:“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黃蓋,吳國著名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戰,有謀有勇,擅長使鐵鞭,作戰極為勇猛,一生立過無數戰功。最初任鄉間小官,後被推薦為“孝廉”,追隨孫堅打天下;孫堅死後,便追隨孫策;孫策死後,便追隨孫權。赤壁大戰時,建議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計,並詐降曹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立下大功。赤壁大戰後不久,黃蓋被拜為武鋒中郎將。後來,長沙郡益陽遭山賊攻打,孫權加封他為偏將軍,前去討伐。就在這次出征中,黃蓋病死。

    黃蓋字公謹,零陵泉陵人。吳國三代元老〔孫堅、孫策、孫權〕,處事有決斷,善使鐵鞭。

    喜好學問,好讀書。少時家貧,倚靠賣柴維生,生活困苦,所以更加努力讀書,希望出人頭地。最初任鄉間小官,後被推薦為“孝廉”。黃蓋是個智勇兼備的武將。成年後忠心追隨孫堅,久戰沙場,殺敵無數。

    孫堅死後,便追隨孫策;孫策死了,便追隨孫權。赤壁之戰時,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計,詐降曹操,乘機放火,為東吳帶來勝利。在赤壁之戰中,黃蓋使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臨近曹軍營寨時放火,大敗曹軍,孫劉聯軍得以勝利,黃蓋有很大的功勞。侍候孫氏三代,忠心為主。後因病逝世,官拜吳國偏將軍。

    南陽太守黃子廉的後代,隨其祖父遷泉陵(今永州芝山區)。初為郡史,後舉孝廉。東漢末年,隨孫堅起兵討伐董卓,以功授別部司馬丹陽令。孫堅死後,效忠孫堅之子孫策、孫權,先後做過石城、春谷、潯陽等9縣縣令,為山越族所佩服。建安十三年(208),黃蓋隨周瑜、魯肅在赤壁迎戰曹操,向周瑜獻計:“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綱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他的計謀。此後,又用苦肉計(即常說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率數十艘裝有乾柴、油膏的小艦詐降曹操。當小艦靠近曹軍大船時,黃蓋下令放火。時正刮東南風,風助火勢,曹軍大敗。黃蓋以功官拜武鋒中郎將。後來,長沙、益陽被山越人攻破,黃蓋率軍平定,被封為偏將軍。《三國志·吳書》載,黃蓋死後,“華人思之”,東吳各地“圖畫蓋形,四時祭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代練自曝“上分內幕”,只需一個小設定,連招“快人一步”,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