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說了

    癌症不會傳染

    癌症成因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至今沒有明確結論。但是,目前比較一致的認識是:癌症是基因在內外環境因素影響下發生的病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以:

    1、癌症的起因,是自身細胞基因的異變。這也是為什麼癌症目前那麼難以治療的原因,癌症的治療,是要跟自身變異細胞做對抗,而非外侵病毒或細菌。

    所以,只要本人基因沒問題,就不會得癌症。就算他人的突變細胞進入你體內,也被免疫系統直接幹掉,不會發生什麼傳染。

    2、癌症的發生,除了自身異變細胞,還需要免疫條件。

    正常人體內每天都會產生300個左右的異變細胞,但是都不會產生影響。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並清除這些異變細胞。除非免疫系統出現缺陷,不然異變細胞是不會有變成癌細胞的那一天的。

    為什麼說熬夜,喝酒,不按時吃飯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癌症,其實是因為這些行為都在摧毀免疫能力。

    “夫妻癌”的可能原因

    根據上述癌症的起因,夫妻之間沒有共同的基因問題,那就應該是面臨共同的外部環境,擁有相似的生活習慣。

    比如,食管癌在中國北方山區發病率較高。研究認為,這一地區少水,蔬菜生長較少,居民多進食不新鮮的蔬菜,以致攝入過多的亞硝酸胺類致癌物質。

    肝癌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高發。研究證明,這些地區溫暖潮溼,適合黴菌生長,黃麴黴所產生的毒素是引發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一個家庭中,飲食習慣更有可能趨同。醃製食品、熏製食品、黴變食物、攝入高動物脂肪,都會誘發胃癌和腸癌。

    “兄弟癌”的可能原因

    與“夫妻癌”不同,“兄弟癌”除了出生成長於同樣的環境和家庭,還有更大的可能是來自基因。

    一般癌變的過程,都至少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啟動,在基因的作用下正常細胞突變為異化細胞;

    第二階段:促進,致癌因子接觸異化細胞,促進其發展;這個環節的變化是可逆的,如果停止致癌因子與細胞的接觸,可以停止細胞腫瘤化的發展;

    第三階段:演變,一旦正常細胞演變成腫瘤細胞,就不可能再恢復成正常細胞。

    可見,致癌因子是不可能直接將正常細胞轉化成腫瘤細胞的,需要細胞在基因作用下先發生異變。

    “兄弟癌”的可能性可能在於共享了很大比例的基因。

  • 2 # 辛舒醫生

    目前沒有發現癌症會傳染的科學依據。

    導致兄弟癌則可能與有相似的遺傳基因或相似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關。

    夫妻癌則更多的是與擁有類似的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有關。

    但是同時目前確有因感染導致的癌症。現在公認與感染有關的癌症有鼻咽癌(EB病毒),肝癌(乙肝、丙肝病毒,)胃癌、食道癌(幽門螺桿菌),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等。

  • 3 # 市場監督員

    癌症本身不會傳染,但是癌變前的致癌高危因子會傳染。醫學著名雜誌《柳葉刀腫瘤學》刊文稱:每年1270萬新癌症患者約六分之一是因感染病毒、細菌、寄生蟲造成。其中,胃癌、肝癌、宮頸癌三大癌症被列為具有傳染的癌症。

    胃癌傳染因素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而且致病的惟一微生物種類。

    臨床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可透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所以一個家庭內有一個人感染,其他成員也會很容易被傳染。

    所以,1、在日常飲食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倡餐具分開、勤洗手來預防感染。

    2、溫和進食,保護胃粘膜。注意飲食定時定量,營養豐富,食物軟爛易消化,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3、忌過飽,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菸燻、醃製食物。含亞硝胺的醃製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作用,就會增加癌變機率會增加。

    肝癌的傳染因素是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它是一種DNA病毒,根據目前所知,HBV就只對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發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肝細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世界有3.5億左右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約1/3在中國,中國是全世界感染乙肝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中國約有50多萬人死於慢性乙型肝炎導致的肝臟損害和肝癌。

    更可怕的是這種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播能力,可以透過血液、母嬰、性接觸進行傳播,如果使用了被乙肝病毒汙染的醫療器械,或者長期接觸乙肝病人的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也會被傳染。

    防止乙肝感染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注意個人衛生,不使用被汙染的醫療器械,獻血也要去正規場所獻血,防止被傳染。

    宮頸癌的傳染因素是人乳頭瘤病毒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很小的環狀DNA病毒。德國科學家祖爾·豪森發現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有明確的因果關係。這項發現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會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能引起人體面板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表現為面板疣、生殖器疣(尖銳溼疣)等症狀。

    人乳頭瘤病毒傳播主要透過直接性傳播途徑或是間接透過平常生活中的浴巾、坐盆、內褲、內衣等物品進行傳播,還會透過醫源性感染、母嬰進行傳播。

    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潔身自好,營養均衡,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提高自身免疫力,戒菸戒酒。如果感染人乳頭瘤病毒一定要積極就診,切勿諱疾忌醫,耽誤治療。

    綜上所述,癌症能傳染這是一個誤區,癌症本身並不會傳染,但是在癌症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可能與傳染疾病相關,所以我們不能說癌症具有傳染性。所謂的“夫妻癌、兄弟癌”是由於生活過程中致癌病毒的感染使這部分人發生感染的機率增大。

  • 4 # 保健時報

    從癌症發生的內、外因來看,是不會傳染的。目前為止,醫學上並沒有任何癌症會傳染的證據。在從事腫瘤診治工作的醫務人員中,癌症的發病率也並未高於從事其他工作的人群。

    那麼為什麼有的家庭會接二連三地出現癌症患者?這並非傳染所致,而是與遺傳及共同的生活習慣有關。所以,癌症患者家屬更要注意防癌。

    癌症不會傳染,但一些與癌症發生相關的病毒可以傳染,如人乳頭狀瘤病毒(HPV)、乙肝病毒、EB病毒、幽門螺桿菌等,這些病毒與宮頸癌、肝癌、鼻咽癌、胃癌等癌症的發生相關。與癌症患者朝夕相處的家屬更易受到這些病毒的感染,應注意防範。

    家庭成員的不良生活習慣相近也增加了癌症的發病率,如多肉食、多脂肪、少素食的飲食習慣易患消化系統腫瘤。家庭氣氛不好,家庭成員長期受不良情緒的持續刺激,或短時間內劇烈的精神打擊都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損害免疫功能,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 5 # 小影大夫

    癌症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但是部分引起癌症的致癌因素會傳染。癌症是人體基因突變的結果,癌症的產生是基因突變不斷積累的過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從無到有,到長大,到多發轉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一個人的基因有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父母遺傳的基因有些好的有些不好的。如果父母或者更上的長輩有癌症的病史,有可能基因有問題,那麼遺傳到了後代,兄弟之間也可能帶了不好的基因,就容易發生癌症,這就是"兄弟癌"。

    這是一個一歲男寶寶的片子,每次想到這個孩子都覺得很惋惜,是同事一個小侄子,很聰明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父母發現他腹部好漲,就帶他去看醫生了,一查就是一個肝母細胞瘤伴雙肺的多發轉移,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三個月後,寶寶走了。他還沒來得及經歷過這個世界的酸甜苦辣就已經離開了。那麼小的年紀,癌症發生與他自身的基因有關。

    癌症的發生除了跟生下來就帶有的基因外,還與共同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長期不好的生活環境習慣,容易導致基因突變,從而發生癌症。而"兄弟癌除了跟遺傳有關外,還跟一起居住的環境有關。

    "夫妻癌"兩夫妻之間,不是親屬,不會來自共同的基因,而是生活在共同的環境中,比如喜愛吃滾燙食物或者喝熱茶的,容易患食管癌。廣東廣西地區鼻咽癌高發,也跟環境有關。

    癌症不會傳染,但是部分引起癌症的原因會傳染。比如乙肝。感染了乙肝,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導致肝癌的發生,經典的三部曲。肝癌雖然不會傳染,但是乙肝病毒會傳染。有研究表明人類乳頭狀病毒(HPV)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宮頸癌不會傳染,但是HPV病毒會透過性交感染,所以目前有宮頸癌疫苗接種,實際上就是抗HPV感染的疫苗。鼻咽癌的發生也與EB病毒的感染有關。

    癌症的發生與基因、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一定要多去體檢,排除這方面的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另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早睡早起,堅持鍛鍊,提高免疫力等。

  • 6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如果家中有一人患癌,會不會出現夫妻同時患癌、兄弟姐妹同時患癌的呢,也就是人民常說的”夫妻癌“、”兄弟癌“,那麼,這種家族性的癌症是什麼原因呢,真的是因為傳染導致的呢?

    我們先看看這種家族性癌症是怎麼發生的?

    首先他們不是因傳染而來的。所謂傳染,是某種疾病從一個人身上透過某種途徑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傳染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研究證明,這種家族癌症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家庭人員相近的生活方式和一致的生活環境。由於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飲食、作息、思維等方面的習慣逐漸趨於一致,這其中不乏一些“致癌因素”,如

    1,不良生活習慣。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大多數夫妻都會擁有相同的作息、飲食、運動習慣。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一旦確定,必然會對雙方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產生致癌風險。比如說,如果家庭中的有人吸菸,其他人就會因為被動吸菸而遭受健康威脅,所以家庭中就有人有可能在某個時間均患上肺癌。又比如說同吃一鍋飯,如果長期飲食習慣不佳,雙方都有患癌風險。喜歡吃醃製、燒烤食物的家庭可能會發生胃癌;長期大量攝入紅肉熟肉製品的家庭,直腸癌發病危險顯著增加。

    2,負面情緒。如果家庭長期處於一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焦慮、抱怨和緊張的情緒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導火線。巨大的壓力下,人體的免疫力會急劇下降,很多癌症細胞便會在此時“趁虛而入”。

    3,病毒感染。癌症本身不傳染,但是某些可能誘發癌症的微生物會在人群中傳播。比如說乙肝病毒可能透過性生活傳染給配偶,而乙肝患者正是肝癌高發人群。

    4,環境因素。環境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如果長期共同生活在有害的環境裡,日積月累,環境中潛伏的致癌因素可能會導致“夫妻癌”、甚至是“家庭癌”的發生。

    5,”兄弟癌“還可能跟家族遺傳因素有關,比如家族中有患直腸癌,就需要家族其他成員定期檢查,早預防早治療,提高疾病治癒率。

    所以,為了家人的健康,則需要調整膳食結構,戒除不良飲食嗜好;調整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 7 # 不要衝動交易

    不會傳染,夫妻癌是因為同樣的生活習慣,比如煮的菜太鹹,經常吃剩飯剩菜,或者很辣很燙等等。兄弟癌是因為具有同樣的基因缺陷

  • 8 #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民以食為天,吃更是華人離不開的一個永恆話題。最近,李阿姨在菜市場花的時間明顯多了,菜籃子裡滿滿的雞鴨魚肉和各種蔬菜。前段時間,李阿姨的老伴因為腫瘤入院治療消瘦不少,李阿姨幫不上其他忙,只好費勁心思給老伴做點好吃的。別說,這還真的有效,藥物治療配合精心的照料,李阿姨的老伴恢復得很快。

    跟李阿姨不同,有人卻有這樣的苦惱:家裡有腫瘤患者正在治療或康復當中,看著親人一天天消瘦的身體,卻不知道做什麼好。

    吃得好可以恢復腫瘤病人的精神和精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多數腫瘤患者因為長期藥物治療或者化療的原因,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的症狀,如果不想辦法給癌友提供營養補充,很可能出現營養不良。

    研究資料顯示: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機率為40%-80%,甚至有20%的腫瘤患者會因為營養不良直接死亡。

    良好的身體狀態與營養狀況與腫瘤治療是否順利和成功有很大的關係,營養好的腫瘤患者康復程度要比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康復程度好。腫瘤病人吃什麼,不吃什麼,以及吃多少,這都是有講究的。

    但是,別說是普通人,就連醫護人員,對這方面的瞭解都很少。曾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國內一家三甲醫院的3000多名醫護人員中,瞭解腫瘤營養知識的只有1000人左右。幸好,國家開始重視起來了。2018年,國家衛計委首次釋出了《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這個指南,針對不同的腫瘤患者,給出了科學的營養膳食建議。

    按照《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腫瘤病人膳食的標準是合理膳食、食物選擇多樣化、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減少或限制精製糖的攝入。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食多樣化,粗細搭配

    保持每天攝入200-400克的穀類(小米、燕麥等五穀雜糧)和薯類(紅薯、紫薯等)食物,這些食物有助於平衡體內激素。

    二、少吃紅肉,多吃白肉

    紅色指豬肉、牛肉、羊肉等,白肉指魚肉等。紅肉會增加腫瘤的發病率,儘量少吃。雞肉、魚肉、蛋等每天的攝入量在50-75克之間,這樣既能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血紅素鐵,又能避免因膽固醇過高。

    三、果蔬均衡搭配

    腫瘤患者每日攝入的蔬菜應該在500克以上,每日攝入的水果應該在300克以上。蔬菜類如白菜、西蘭花、胡蘿蔔、蘑菇等都有助於腫瘤病人的營養攝入,水果類如蘋果、橙子、梨等則有助於腫瘤病人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和必需的果糖。

    四、適量食用豆製品

    腫瘤病人豆類和豆製品的攝入量一天大概在50克左右,如豆漿、豆腐、腐竹、豆花等,也可以將豆類放進電飯鍋裡同米飯一起煮熟,有助於滿足腫瘤病人同事攝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需求。

    在醫生沒有特別說明什麼不能吃的情況下,一般腫瘤病人的飲食都可以營養搭配,在增進胃口的同時還能保證營養充足,這樣才有足夠的力氣對抗病魔,而不能單純依靠保健品,也不能認為營養充足會“養肥”腫瘤。當然,也不是什麼都能吃,腫瘤病人的飲食還有特別的禁忌。

    一、別喝酒

    喝酒傷身,這不是說說而已,特別是對於腫瘤病人來說,酒對肝的傷害很大,酒中的乙醇和乙醛會降低肝細胞酶的生物活性,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

    二、水果要挑著吃

    腫瘤患者在康復期往往還需要服用抗癌藥物,但是像西柚會影響抗癌藥物的藥效。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及其化合物會影響藥物吸收,所以腫瘤患者要避免攝入西柚。

    三、儘量少吃這些食物

    高膽固醇的,如動物內臟、蟹黃、蛋黃;刺激性食物,如花椒、辣椒、洋蔥、大蒜;不易消化的,如餅乾、糖果。

    關於腫瘤病人的飲食,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既要開口,也要忌口”。“開口”就是攝入充足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對人體營養均衡有利的食物,“忌口”就是要控制自己,避免攝入對治療腫瘤有害的食物。

    在做到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再積極配合治療,成功對抗腫瘤就不是問題啦!

  • 9 # 藥師方健

    說起“夫妻癌”、“兄弟癌”,讓人難免想起一個名人:著名演員梅豔芳,大部分人都知道梅豔芳因宮頸癌醫治無效病逝,但其實她的家庭還有其他成員也患有癌症,據媒體報道,梅家四兄妹全部患腫瘤,梅豔芳及姐姐因宮頸癌,哥哥梅德明因喉癌都去世了。類似的名人家族性患癌的例子還有法國拿破崙家族、宋美齡家族,日常生活鍾我們經常也能看到媒體有某某一家人多人患癌的報道。

    這從而引發癌症會傳染的擔憂。但實際上癌症真的會傳染嗎?其實透過上述現象,癌症專家給出的正確結論是:很多癌症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具有一定基因遺傳性;癌症本身不會傳染,但某些致癌因素會傳染。

    什麼是癌症?癌症的發病原因?

    依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教材介紹,腫瘤本質上都表現為細胞不受控制的異常增殖,按其實際危害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十九世紀末中國學者將“癌”字用於翻譯英文單詞“cancer”,統指各種型別的惡性腫瘤。

    現代醫學認為,癌症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總的來說,癌症的高危因素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生活行為方式

    有研究已經證明,吸菸(肺癌、食管癌等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飲酒等(口腔癌、肝癌等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可大幅提高癌症的發病風險。

    2)物理化學因素

    研究發現多種化學物質與人類腫瘤的形成有關,主要可分為直接致癌物和間接致癌物。直接致癌物致癌力較強、致癌作用迅速(如亞硝醯胺類致癌物、致癌性烷化劑等),不需代謝活化就可誘導正常細胞癌變。間接致癌物(如芳香烴類、亞硝胺類等)則需經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物理致癌因素的範圍很廣,包括各種波段的電磁波、紫外線、熱輻射、機械刺激等。

    3)感染性因素

    有研究表明,全球新發的惡性腫瘤約六分之一由感染因素誘發,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誘發胃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可誘發肝癌、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可誘發宮頸癌。這些感染性因素往往會導致夫妻、兄弟、姐妹等家族成員之間相互傳染,最終就形成所謂“夫妻癌”“兄弟癌”。

    4)遺傳因素

    多種癌症的致病原因都和遺傳有關,著名的醫學期刊JAMA發表的一篇文章稱,透過對20萬人的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遺傳因素引起的。雙胞胎外表相似,而基因差異性也較小,研究者透過雙胞胎患癌的情況統計得出結論:癌症和基因密切相關。

    這也很好解釋開頭所說的梅豔芳等名人家族多人患癌的現象。

    癌症真的會傳染嗎?

    透過對癌症發病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開篇提到的由“夫妻癌”、“兄弟癌”而引出癌症會傳染的觀點缺乏依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夫妻癌”、“兄弟癌”等主要還是因為夫妻或兄弟有著相近或相同的環境因素及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如肝炎有家庭聚集現象,一旦相互傳染而且治療不及時,又都有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這樣就容易雙方都轉化為肝癌。丈夫吸菸,妻子也容易患上因吸菸導致的疾病甚至是癌症。又比如丈夫喜歡吃高脂肪和醃製食品、不喜歡吃果蔬,妻子也會慢慢適應。

    此外,共同的物理化學致癌因素接觸史或幽門螺桿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可誘發癌症的感染性因素的相互傳染,也是“夫妻癌”、“兄弟癌”等產生的原因。

    總而言之,癌症是由多種因素所致,並沒有所謂的傳染性。如果身邊的親朋好友患上了癌症,根本沒有必要擔心癌症會傳染的問題,應該多多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早日康復。但同時,我們需要注意,某些癌症具有遺傳性,某些致癌因素具有傳染性,家庭成員有患癌了,我們需要注意定期體檢篩查,同時改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衛生習慣,比如戒菸,分餐吃飯,均衡膳食,積極鍛鍊身體,保持樂觀心態,這樣才是遠離癌症的正確姿勢。

  • 10 # 腫瘤探索者

    "夫妻癌",指的是兩口子一起患癌症。這可能與夫妻二人的生活習慣,飲食方式,或者共同的大環境有關!已經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癌症的發生發展與生活飲食以及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相關。夫妻二人長期一起吃飯,一起"親親我我"。如果有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另外一個人難免也會染上幽門螺桿菌,所以雙方都有胃癌的高危因素。再比如,夫妻二人一起居住,養成了只吃大魚大肉,不吃蔬菜水果的習慣,那麼兩人都容易得腸癌。再比如,丈夫喜歡抽菸,而妻子長期吸二手菸,加上大氣汙染,廚房油煙汙染。最後妻子也得肺癌。當然,這些發生率不高,但我們在臨床上確確實實還是會碰到夫妻二人同時或者前後患癌住院的!

  • 11 # 艾嘉仁

    如果說“夫妻相”算是對恩愛夫妻的莫大褒獎,那“夫妻癌”就是天大的不幸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100對死亡夫妻中可能有5對“夫妻癌”。夫妻都患上癌症,或同時發病,或先後發病,其患癌部位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倒不是說癌症會傳染,而是因為夫妻因為長期共同生活的影響,致癌因素以同等的方式危及雙方。比如,雙方都因為吸菸從而得肺癌,或者因為吃過於辛辣或者過燙得食物,引發食道癌。還有就是共同生活在汙染嚴重得地區,這同樣是癌症重要得誘因之一。

    所以呀,為了另一半的健康,有些惡習,我們是一定要去改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間男方動手打了女方,女方內心深處記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