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興鑫山中月
-
2 # 老聶48775587
資本家也就、全心全意地為人類創造財富的一個群體。他們用盡自已的的精力、為人類創造積贊著每一粒財富。而自己確省吃簡用。多餘財富終究歸於人類。為人類所享受。而我們無產階級、天天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在這進步文明的時代、國家可以保證人們基本生活的需求。其實財富也只是一個數字、一個負擔、總是為它擔驚受怕。總是讓人不安和焦慮。勞動創造財富、財富使人心滿意足的生活。只要是合法所得。有再多財富、再多資本也是光榮的。也是應該得到尊重的。
-
3 # 4鐵
資本論第一卷指出:資本家是資本的人格化,資本家的一切所作所為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和驅使的。
這句話被視為當然真理,但也有意無意迴避了這個人格化的資本同時也是一個或許多個有血有肉的人,有創造力有魄力有智慧也是需要生活資料的人,他們也是在勞動,複雜而責任重大的勞動。
19世紀中葉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勞動生產率低下產能有限,資本家為了增產瘋狂壓榨工人。剩餘價值的發現揭示了資本的真相,首先經過僱傭勞動產生了剩餘勞動,然後必須進入流通環節轉換成剩餘價值。但是在產能過剩的今天,剩餘勞動一定能變現轉化為剩餘價值嗎?如果不能實現銷售,剩餘勞動就真的剩餘下來,成為無效勞動,企業倒閉,資本家破產,被僱傭勞動者工資泡湯直至失業。
馬克思很早就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現代性和對人類社會生產力提高的貢獻。早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寫到:我們不僅苦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更苦於資本主義的不發展。
其實在資本論第三卷,馬克思在晚年觀察到股份制、經理人的興起,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走完了最血腥的初級階段,也提出了資本主義將會完成向社會主義的和平過渡。比如,現在的北歐高福利國家就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雛形,前提是社會財富空前的豐富。
資本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貨幣的出現來到了人間,其本性就是增殖,增加整體社會的財富。如果貨幣也就是資本不追求自我增殖,就會成為純消費貨幣。一旦進入消費主義社會,社會財富自然停止增加到逐漸減少。在當代中國,在理性消費和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應該不遺餘力增殖自身財富,或理財,或創業,或投資,或收租,或努力工作,爭取人人成為經濟獨立的,有自由意志的資本家。
-
4 # 上海的天空2
資本家 也是勞動者 是有積累財富的人 資本家的錢 總是要投資於產業 否則其資本往往由於社會每年的GDP的增長而削弱!
出於保險的原因 資本家的資產往往多以銀行存款為主 也會配置債券 還有一些實體產業
很多資本家 也比較愛國 利民!
回覆列表
資本家應重新定義。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產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舊中國國內的工廠非常少,資本家輕而易舉的就可以獲取鉅額的剩餘價值。現在輕而易舉就能獲得鉅額財富的行業很多了,反而,辦工廠的創業者想獲得剩餘價值是非常不容易。
遠看成嶺側成峰,辯證的看問題,才能是看問題的本質。
創業者、企業家、小業主和資本家性質根本不同。大學生創業95%都不能成功。小業主、小型民營企業能堅持5年不倒閉就是比較成功了。很多企業家在國家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揮金如土地支援災區,有的企業家去世前認可將存款捐給貧困地區捐給教育事業也不留給子孫。這樣的企業家和資本家的性質不一樣。
利用網路平臺夥同國外金融寡頭瘋狂地汲取老百姓的血汗錢,搞貿易壟斷,大量地騙貸國有銀行資金是不是資本家?
至於有些勞動者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這些話還要客觀分析,南方經濟發達,在車間生產的勞動工人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幾乎看不到年輕人,是中年人願意接受剝削嗎?顯然不是,是工廠勞動強度大嗎?也不是。根本原因是:1、年輕人不願意做體力勞動。2、年輕人崇尚自由,不願8小時呆板地幹活。3、年輕人個性強,不願接受工廠管理制度。
再看看市場售賣的百貨用品,我們會發現,在大市場很多商品都很廉價,拿100元人民幣可以買一身衣服,有料錢沒工錢的商品比比皆是,資本家的剩餘價值在哪裡?
當今,資本家的名詞也應該重新定義了,剩餘價值只是極少數工廠的老闆能獲取。輕而易舉的獲得大量財富才是資本家。
改革開放以來只有做房地產的,做網路遊戲的,做阿里和螞蟻金服的,當影視、歌等巨頭的,當被捧紅歌星們的,製造售賣保健品的,一把手術刀一臺手術撈到上萬紅包的都比產品生產的企業家賺的剩餘價值高很多倍,這些人算什麼?
在物資供大於求的情況下,製造業的企業家還真是舉步維艱。其他行業還真想不出誰還是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