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棲心堂
-
2 # 服裝--月弄影
我也是一名初學者,才學了三個多月,從去年十月份開始學,親說是行書初學者不知道以前楷書學過沒,我是從書法小白開始的,學了吳均帖,現在學的勤禮碑,都是基礎,基礎寫好是不是再寫行書好些
-
3 # 辰文郭振斌
行書是最難的書體,它的書寫速度比楷快,快,則要求用筆及結體更嫻熟!同時,這種書體表達書者的思想感情和學養,象大家沈尹默吳玉如啟功等在行書的造詣很厚重!我又發現現在的書家行書中都有米芾的影子,如你認可或感覺米字行書好,可以練米字千字文。蘭亭太難,對我們初學者來說,單拿出某個字,看其結構並不美
-
4 # 歐楷愛好者武金
個人關點,學行書就從行書學起,學楷書就從楷書開始學起,學草書就從草書學起等書體,初學行書不應該從楷書學起,因為楷書學久了,筆會不靈活,死板,從簡單行書筆劃開始練習,練熟了筆感也有了,才能寫出靈活多變的行書,學行書不能先柱著柺杖學習,直接開始學習行書才能深入,堅持一家通,才能百家通,堅持就是力量。學書法得下苦功夫,需要時間積累,十年如一日的決心,才能練好書法。個人一點見意,請多指正。
-
5 # 一笑貫長天
我建議從楷書學起!
即使是你已經學了行書,我還是建議你從楷書學起。
因為楷書是掌握各種書體結構的基礎,掌握好了書體的基礎結構,你再去發展行書,發展草書,你的行草書法才結構穩固,筆劃厚重!
我時常能看到一些書法人寫書法時,筆劃與結構不穩,單薄,輕浮,其原因多數是因為楷書的不好寫,或者是楷書不夠好。
如果你現在已經在學行書也沒有問題,從現在開始學楷書,同時學行書不會耽誤你的行書學習,反而在楷書有進益後,會促進你的行書。
-
6 # 自在堂書法
作為一名行書初學者,直接學趙孟頫。趙書雍容大氣,結體端莊,無怪筆怪法,是一個行書初學者必走之路。沒有之一!-
-
7 # 無雙書畫
哈嘍書友下午好!我也是一位業餘書畫愛好者!看到您提出來的問題結合我的自學練習經歷也想談談談個人對行書的練習體會!
我最初是從楷書入手的,我是上小學時在老師的帶領下練過一段時間的楷書!走上社會之後這些愛好就丟棄了!這一丟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前年在公司領導拿給我一套筆墨紙硯時,才觸動了我消失殆盡的興趣愛好!於是又重新抓起毛筆正式開練了,當時的想法就是,人大了嘛要練練行書才行!總是練楷書也該換換口味了!沒想到這一練就再也放不下了,哈哈!我練習書法的目地很單純,只當做業餘休閒娛樂玩!總比打遊戲和無營養的社交強多了!我練過的貼也比較雜亂,有王羲之的《聖教序》《蘭亭序》還有米芾的《蜀素貼》《苕溪詩貼》禇遂良的,張即之的等等各大名家的貼都有練習,可能有的老師一定會說這樣雜亂的練習可不好,要把一家吃通透了再換貼才行!可是我只把練習字畫當做是業餘休閒娛樂嘛,有的人吃一本貼一輩子還沒吃透的大有人在!我一業餘愛好又不走專業路子嘛!於是看見喜歡的字貼就拿著開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書法水平比以前的確是有了明顯的提高!可能也與我喜歡畫畫也有一定關係!居然有朋友還購買我的練習作品!這讓我信心倍增!現在只要有空閒的時間就會拿出筆墨練習一會兒!我會堅持下去的!
說點乾貨,初學行書從聖教序入手是非常好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聖教序的結體是非常好的,又是單字集字,很多大家都是向書聖王羲之學習的!聖教序就象一杯沒加任何佐料的水一樣,很多大書法家就是在這懷水中融入自己的特點想法成就了自己的!大家都知道米芾也是學二王一路融入自己的特色成就了米體!米芾在這杯水裡加入了糖,就成為了糖水,如果我們想從這杯糖水裡再加入自己的東西是很難喝下去的,你也永遠不會超越他!
初學行書的我們,還是從沒有加入任何佐料的聖教序開始入手更靠譜些!說不定你加入鹽進去就成為了鹽水也說不定呢!以上說的不知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麼?以上是個人觀點慬供參考!
-
8 # 仡夫愛寫字
可以直接從王羲之《聖教序》開始!
https://v.ixigua.com/J7duTFM/
-
9 # 程廷祖
實際行與楷沒有截然的區別,楷書寫多了寫熟了自然就進入行書。因為人們在書寫過程中會不斷地摸索、尋找著簡,巧,美的方法
-
10 # 小河流淌匯成歌
只要選擇科學的愛好,就能讓身心愉悅。主要看你喜歡什麼風格啦,隸體、柳體、顏體是主流,對於愛好者,自行選擇。也可網搜作為參考。
建議選擇有欣賞觀眾或帶來經濟收入的愛好,才能讓愛好能持久。書法屬於時代的強拏之末,不具有經濟型的性質。手機手寫、電腦打字的普及,你懂的!書法已經不實用了!如小板凳、蒲扇、京劇之類,被沙發、空調、流行歌曲代替。
-
11 # 鬱香墨
這個無定論。關鍵問題是你本人愛好和欣賞的尺度,這個尺度,包括對書法的起萌基礎,個人性格,風度風格等等偏頗和熱戀程度而定。你喜歡古帖中誰的字好看,適宜自己初學就選誰的字。這樣,便於符合自己的口味,衷情,學起來輕鬆得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然學的是行書,當然要從字帖中每一個字的一筆一劃,起筆與收筆,來龍去脈學起。記住龍頭與龍尾以及造型,神韻和氣勢連貫性。
-
12 # 何繼梅
建議先從進行修心開始練起,你的心已經乾淨了筆法自然從容,所以呢,不論是先練行書還是楷書,只要寫得順手方便自己選擇,也可以先練楷書,熟練之後再練練行書,練到自成一體時就不計較什麼楷書行書的了,到了熟練時能隨意寫出大氣磅礴的草書,那就更完美了。
-
13 # 上官1898
你作為一名行書初學者,顯然你告訴我,你已經不是初步學書者。你是想問行書應先從何家學起。如果是這意思,便可入題。初學行書,取法乎上者,當然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且是行楷,既生動又莊嚴。要選墨跡本,即唐代馮承素的摹本,它僅次於真跡一等,也是最猜彩的行書教材,是初學行書的首選!其次是唐代懷仁和尚集王羲之書的《聖教序》,也很精彩,由於是集字又是刻本,整體氣韻不如《蘭亭序》,但也可以兩者參照著學。以上見解供你初學行書選材之參照。
-
14 # 雄視天東
謝邀請,初學者建議從楷書學起。古人學書法有這樣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書法歷史悠久,歷經篆、隸、楷、行、草,瞭解書法的演進,對學書十分有益。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
-
15 # 京南墨叟董志安
作為大半生從事書法教學與創作的老朽認為:沒有統一規定!若硬性規定就會千人一面,失去書法藝術的絢爛多彩!
老祖宗留下來的書法經典浩如煙海,各種不同風格流派琳琅滿目,初學者應首先博覽群書,對歷代名家經典大致瞭解,都下手實際臨摹一下更好,然後從中挑選自己認為容易上手,合乎口味的著重體味臨摹,這樣由博而專,由淺入深,反覆體悟,堅持長久,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
16 # 亮劍2370
按照傳統的習書方式,先從楷書入手再逐步提升書法種類,根據自己喜歡的幾大名家選擇字帖,象趙孟頫,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都行啊!若中老年學習書法建議直接從行草書入門,因為光陰有限沒有幾多春秋了,這個時候我認為最好是二王的即王羲之和王獻之,自古以來王羲之被世代學書者尊稱為書聖,行書集字《聖教序》行草《千字文》都是初學者最受歡迎的字帖,《蘭亭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初學者所喜愛的字帖,還有小草《十七帖》等好多名帖,王獻之在繼承了他爹的風格基礎上也養成了自己的一套風格,比如《大觀帖》等。學二王的字有讓學者百學不厭的感覺,二王的字有一種灑脫飄逸的美,學者一旦入門也可促成自己的一種書寫風格,所以說書者初學書法,學習二王的書法是最佳選擇。
-
17 # 寬雅齋
本人曾回答過一個”學習書法,從哪種字型開始入手能取得較快的進步?”的問題,這是與您問的建議從什麼學起基本一致。
我本人還是原來的觀點,書法初學者,當從楷書開始學習,縱觀書法史,有不少書法大家、巨匠,也認為書法學習當從楷書入門。如唐代書法家張敬玄,他說:“初學書,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近代的啟功也是執次觀點。
宋代的蘇黃米蔡四大家在書論中都有相近的言論,在這裡就不再細說了,如果想了解詳情可以看我上面提到的”學習書法,從哪種字型開始入手能取得較快的進步?”的回答
當然,以上論述只是筆者本人的觀點,如有不妥言辭,還請各位讀者朋友、書友和方家們海涵和指正。
王羲之《黃庭經》區域性圖
-
18 # 甸原富利
我也是個學字者,只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請師友們指正。我曾經走過的彎路就是盲目追高,去臨“第一行書”和“第二行書”。在學字中,慢慢地體悟到,這些帖的書法的確好,每個字、每一筆富於變化、不重複。但是作為初學者,基本功的水平較低,就好像小學生去攀登珠峰,結果可想而知了。
後來我覺得,趙孟頫的行書,比較適合我的學習。他是元朝人,在書法中,他對前期的書法大家有著系統的學習和繼承,字型大方,運筆流暢,沒有“怪筆、怪字”。而且真跡存世量大,內容也豐富。所以,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
回覆列表
行書是筆法最豐富的書體,初學行書容易揪在行書的字形上放不開,而忽略了筆法才是重點。建議先從靜心和控筆開始,心浮躁,心慌膽怯,線條油滑飄浮這都是書法學習的障礙,要克服這個問題先從篆書筆法開始比較好,篆書筆法簡單,能提高控筆能力以及眼力,不急不躁,把書法當成習慣對待,如此就能把心靜下來,為以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學生臨的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