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雨似箭

    巜贈汪倫》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贈給朋友的一首(贈別)詩。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趕來踏歌送行的情景,詩句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李白信手拈來,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接著用“不及”兩字的筆鋒一轉的比擬手法,便將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的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的一片深情。

    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後寫送行者,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乘舟”表明是循水道而行,“將欲行”交待表明了是在輕舟待發之時,彷彿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送行的人們作告別的情景。“勿聞岸上踏歌聲”寫送行者的感情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此情此景己出乎了詩人李白的預料,所以用“忽聞”二字增添了詩句的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此時人己呼之欲出。表現出汪倫的到來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聲先聞。這種送別場面從側面反映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是一個快樂自由奔放的人。

    詩的後兩句是抒情,進一步說明乘船的地點在桃花潭。用“深千尺”描繪了潭水的特點,那樣深湛的潭水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用水深也“不及”汪倫送我之情的比擬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詩中為什麼是李白乘舟將欲行,而不用太白?因為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李白巜贈汪倫》詩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並不含蓄。“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情更濃。在詩句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巜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直率,親切而酒脫,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原詩:《贈汪倫》(唐代詩人.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plan與cad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