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中國
-
2 # 自由行走21142829289
我一年最多看三本書。對於那些一年能夠看上幾百本書的,我是無比的欽佩!可能我不夠聰明,一本書我要看很多遍,還要寫讀書筆記,所讀之書又離不開自己的興趣愛好範圍,何況有的書每年都要重讀一遍,所以實在是讀不進去那麼多的書。
-
3 # 從心做起
讀書要看你對知識的渴求程度,有的人只是出於興趣看看,有的人則是抱著學習的心態讀書。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當某天你發些一個詞或者句子時,會想到這個我在某本書中看到過,書上是怎麼怎麼講的。這就是讀書的樂趣,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
4 # 清風知水
一年上百本其實並不太難做到,但是普通人沒那個必要,一年幾本其實也就夠了。某些書籍,比如經典小說類,可以看得飛快,當年我看紅巖就只花了一兩小時,但是換成水滸傳就得好幾周了。看書如果有功利性,如果沒時間限制,那可能要多慢就有多慢,曾經我就有過一本書看了大半年(為了應付考試)但如果真想體驗一把百本閱讀量,其實也是挺簡單的。第一要有個規劃,列個書單,列個時間規劃。第二,儘量避免太困難的書籍,比如似水流年那種,或者明明古文水平一般就別碰只有原文的古典著作(小說除外,事實上四大名著都是當時的白話文,最簡略的三國演義也不難懂)第三根據自己的習慣找好相應形式的書籍,比如有的人喜歡電子書,有的人偏愛紙質書。第四要經常總結經驗,提高閱讀速度。
今年剛好看了一本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書:
聶震寧《閱讀力》
聶先生說:“凡閱讀一定有快有慢。快閱讀是不可避免的。”
關於快閱讀,他講了提高閱讀速度的三種方法:
一是“掃視法”,要擴大“視知覺廣度”,壓縮眼球注視時間,減少中途回視次數,避免眼球不斷地來回轉動。
二是“看書搜尋法”,在“掃視”的過程中,注意搜尋感興趣的詞語、段落,有目的性地加以記憶。
三是“速讀概括法”,力求迅速把我書中主要脈絡和大意,要帶著問題閱讀,把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最後,以上三者要有機結合,不斷實踐,在實踐中自我訓練、自我提高。
當然,聶先生認為,要真正成為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還一定要在快閱讀的同時進行慢閱讀,“該快則快,當慢則慢,有如進餐,快餐可充飢,桌餐宜享受,又有如蘇州園林,疏密得當,濃淡相宜,終究還是要看人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