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生活日記

    先說說他留下的好名聲。

    他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佳作名句也有可觀。如,訴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勁風。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喻高潔句:"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向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表離別:"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繪勝景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摯,暢美如畫。留下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再說說他品道德特別壞。

    1、代筆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淺。他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

    2因詩殺人。作為文人,宋之問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棄。不僅表現在其對待政治趨炎附勢的態度上,也表現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自古凡是文人都愛好文字,一日宋之問見其外甥劉希夷的一句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頗有妙處,便想佔為己有,劉希夷不從,宋之問於是用裝土的袋子將劉希夷壓死,被稱作"因詩殺人"。

    3、官場上媚附,見風使舵。先媚附於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後張易之被殺,逃回洛陽。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盛,復往諧結。中宗崩,睿宗即位,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賜死於徙所。

    4、賣友求榮。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其所作所為,為時人所不齒。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 2 # 湘山寺小沙彌

    有,挺多的,最多是在清朝。

    三國時候,有個司馬懿,壞事做盡,誤我中國,但是名聲好的很呢!君不見《軍師聯盟》把他洗的多幹淨。

    現代把持主流輿論的把康熙、乾隆洗的多白!甚至金庸都有洗白康熙、皇太極。而電影版《鹿鼎記》(跟金庸無關)更是把反清復明說成了搶女人,鼓勵人民做“順民”、“亡國奴”,把在江南犯下的“屠殺”罪行更是全部推給了鰲拜。把康熙塑造成了“鳥順魚湯”(堯舜禹湯)氏帝王(這段屬於《鹿鼎記》原著裡面的)。可實際上,由康熙搞的“文字獄”殘害了多少無辜的人、忠良人士?

    多的我也不想說了,累且心疼!

    自古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如果主流輿論認為真有“康乾盛世”那便算有吧。可惜“剃髮易服”讓許多同胞忘了“根”。估計將來如果還有日本侵華,或許投降派也是這種做派,說這是促進民族融合,流血犧牲在所難免,歷史洪流不容阻擋。呵呵

  • 3 # 我的太陽2696

    你的題目使我想到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 。

    知識就是力量,就出自於他的理論。馳名天下。交口稱讚。

    從網路中檢索出來這樣的評價。

    奇怪的是像培根這樣一個人,一方面積極鑽營,看風使舵,一心想做大官,而且終於做了大官,一方面又熱心從事學術和科學研究,而且成為一個劃時代的哲學家;一方面是趨炎附勢的政客,一方面又是真理的追求者,豈不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岳父岳母,你能接受女婿直呼其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