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公元1279年南宋殘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一場大海戰,蒙古以少勝多,宋朝全軍覆沒,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南宋滅國,元朝統一中國。在古代追求民族氣節的年代,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此事影響深遠。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人稱“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朝之後無華夏”。

    據文獻記載,宋朝軍隊有20萬,元朝的軍隊有30萬。宋朝這20萬人中包括了大量文臣及、眷屬、宮人、百姓等非作戰人員。宋軍有戰船2000餘搜,突圍的只有30餘艘,200餘艘戰船直接沉入海底。《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

    有宋一朝,為了防止武將篡國,都是重文輕武,所以文人地位十分高。說是十幾萬人隨皇室跑到崖山,還有些可信。蒙古人掠地屠城,萬般無奈下跳海殉國實屬正常。但是要說十幾萬跳海殉國,就有些誇張。“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這十幾萬屍首應該是崖山戰役的總傷亡人數,有戰死的,有跳水的。且《宋史》是元朝修訂的。寫成跳海殉國總比寫成被元軍屠殺要得民心的多。

  • 2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元史》原文是“浮屍十萬”,意思是在戰後海面上飄著十萬具屍體,這十萬具屍體並沒有說明所屬陣營,可推測應該是指雙方軍隊死亡者的屍體。既有在戰鬥中被殺死的,也有跳海自盡的。史籍中如此說,目的是為了形容戰鬥的慘烈,突出打江山的不易。

    而且,這十萬人明顯是虛數。崖山其實就是今天的珠江口一帶,如果真有十萬具屍體,那麼珠江口絕對給堵死了,而且屍體腐爛的時候不僅臭氣熏天,更容易滋生瘟疫,那麼珠江口就絕對是一處死地了。而且,交戰雙方根本不可能有十萬以上的軍隊,因為船隻根本裝不下。一條船頂多能裝一兩百人,如果真是十萬以上的部隊,那麼需要幾千條船隻才可以湊夠這個數,而珠江口附近不僅僅無法容納兩隊如此龐大的船隊廝殺,而且在沒有無線電以及雷達的時代如此龐大的船隊對雙方將領來說根本無法掌控部隊並有效指揮。所以,這更加印證了十萬這個數字僅僅是個用來形容戰鬥過程激烈的虛數。

    而且,康熙年間攻打臺灣,清軍水師不過236條船,兩萬多名官兵,而且還將部隊分成三個大隊來分兵作戰。而且根據施琅制定的五梅花戰術,可以推測鄭軍水師有40-50條戰船,總兵力4000-5000人。攻臺之戰在中國古代軍事歷史當中記載比較翔實,並且從歷史記載中依然可以看出施琅無法對大艦隊作戰掌控的面面俱到,可見在指揮體系差不多的宋元時期,幾千條船、十多萬戰士的海戰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

    從施琅攻臺戰役的規模來推測,崖山海戰的規模雙方戰船總數應該在300-400艘,參戰兵力不會超過四萬。當然,由於缺乏歷史記錄我們無法得知戰鬥雙方的兵力、船隻數量以及戰鬥過程,但是透過其他的戰例依然可以做出大致的分析推測。況且中國古代歷史經常使用虛數,所以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不能一味的照搬書中的記載。

    不過,這個用來形容戰鬥慘烈的虛擬數字現在被某些宋粉以及民族主義分子拿去當做吹噓所謂骨氣、氣節的工具,真是讓人貽笑大方。

  • 3 # 愛看愛思考

    根本就是胡扯,這是春秋筆法的伎倆而已。這樣的描述在中國的歷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現過,所謂的浮屍十萬?能夠有十分之一就行。一場大戰死傷幾千人,乃至於上萬人,都可以被描寫成為十萬或者是百萬。要的就是印象深刻,這就是新聞學裡講的轟動效應。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就是這個意思。實際上把狗做成狗肉,人也沒有少吃,這個難道不就是人咬狗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地,是農民朋友的“命根子”如何保護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