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草
-
2 # 閒著聊聊天呀
我認為更大的可能是由於衛星、雷達等技術的進步,可以很好地發現、鎖定F35戰機。一款為隱身而存在的戰機,隱身優勢不存在了,還有必要繼續花大價錢裝備嗎?說不定某大國把F35訓練的航跡傳給了美軍,美軍一看傻眼了:買尬得,都在對手掌握中!
曾經的隱身戰機F117,在空襲南聯盟的戰鬥中被揍下一架後,就全部退役了,就是這麼個理。
再有可能的原因是美軍透過F35與殲20的模擬對抗,發現F35的勝率極低,網上看過幾個貼子,好像不到2%,這不等於靶子麼?!不過這個資料還是有點難以置信,希望軍迷們繼續深挖。
-
3 # 大風起兮116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F22被跟蹤的影片,說明我們強大的衛星及反隱身技術有著巨大的進步,一但不再隱身的戰機就是一個靶機!
-
4 # 西江春
據報導,F35停產原因是因貿易制裁而缺乏原材料?這不應該是主因。最可能的是F35在中國高科技武器面前落後了或有重大缺陷,在作戰時無法取得優勢,因此停產。
-
5 # 不要関注我
這麼多盟友等著交貨,賺錢是本意就不可能停產吧?這機只有在真正被擊落後才會停產,不輕易用來正面對抗中國,保持最高大上以維持銷路才是方向吧。
-
6 # 榴蓮不生氣
其實早在研製F-22的時候,就有觀點提出,F-22同時發展出戰術打擊型,但是因為利益問題,最終還是花落F-35。
但在F-35服役之後,大量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機載惰性氣體生成系統(OBIGGS)存在缺陷,無法在雷雨出戰,冬季低溫也會影響F-35戰鬥機;彈出式座椅設計受飛行員體重的影響,在彈出時飛行員將面臨輕則脖子骨折,重則失去生命的危險;迎角大於20度時,飛機變得非常不穩定和不可預測,很可能會失去控制;以30度著陸時,具有垂直起飛功能的F-35B戰鬥機發動機通常無法應付負荷,並且無法提供足夠的推力來安全著陸;機身太弱,不能長時間超因素飛行,同時在高載荷的情況下,飛行時會破壞戰鬥機的天線,機殼和尾部;攜帶彈藥量不足,僅F / A-18的一半;F-35A型25毫米口徑GAU-22 / A加農炮系統的新問題;駕駛艙的氧氣供應系統存在問題;空中加油系統可能中途停止……據美國政府問責局公佈的資料情況,F-35戰鬥機存在著將近1000個零件缺陷,其中有111個被歸為一級嚴重(可能嚴重影響使用者的安全性)。
一般來說,只要戰鬥機出現上述問題的一種,這款飛機都應該立馬停止生產並改正。但美國在F-35戰鬥機的研製上投入太多資金和人力,據USNI News透露耗資至少1.5萬億美元資金,這就導致後續只能花費數百億美元來完善,但目前來看,又不知道它何時能夠成為一個完整品。
目前情況看,據《國務新聞》報道,美國國防部與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商議後,宣佈暫時停產,注意用詞:將放棄舊的F-35戰鬥機,重新採購裝備研製新的F-35戰鬥機。換句話說就是你改了之後我再買。所以,停產的是舊型號,把缺點改了之後以新的型號命名再生產。
-
7 # 偶遇陽光星子
功能單一,短板多,隨中國戰機隱改升級,F35一點優勢都沒有了,美華人狐疑不自信嘛,其實F35很好的,可以賺到盟國很多錢的,美國不虧呀,我們一個研發一個升級就幹趴了美國所有戰機,貓捉老鼠的遊戲,美國感到有中國在的地方就不安全了,拖死美國,看還狂不
-
8 # 幸福美麗中國人
1,美華人的一舉一動不必往奇思妙想處解讀。
2,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還是有太多的人沒看透美利堅的海市蜃樓,以為是實景。
3,我的解讀很簡單:錢!
一是缺錢,印鈔發債、也是紓困要緊。
二是昧錢。這款戰機投入了龐大的研發資金,其中很多國家趨之若鶩地給美華人撥付了大筆的資金,排著隊等待取貨。這是美華人做的期貨,先將真金白銀搞到手再說。
現在,美華人非常需要、也覺得完全可以並且應該、昧掉這筆錢!
4,美華人現在除了錢,沒什麼是需要在乎的--因為世界很大、可供操縱的題目很多、又是美華人駕輕就熟的強項。這些個冤大頭一時半會離不開他、從骨子裡一時半會還不大敢離得太遠--活該他們本來就是精明的傻瓜!
只要弄個手段,這些個傻瓜還得圍著美華人轉。
真到了玩不轉的那一天怎麼辦?嘿嘿嘿!其實到那天美華人已經不需要他們了!
5,美華人此舉,無異於向這些個傻瓜冤大頭近乎直白地喊話:對不起了,老子手頭緊。要錢沒有、要貨也沒有、要命你不敢,就這麼著吧!
-
9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網上許多自媒體將之解讀為“中美髮生摩擦,中方中斷稀土貿易,制裁洛克西德公司,導致F35停產”。
這種說法並不能完全站住腳,中國對洛馬公司的制裁主要集中在個人和企業專案方面,比如與洛馬合作的發電站專案、衛星、電子產品等等,並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援稀土封殺說。
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特朗普造成的亂局,以及F-35本身就不爭氣所致,這裡面水深著呢。
實際上F35並未全線停產,其主要停產的是F35A型,即專為空軍設計的基本型。
A型沒有B型的短垂功能,也沒有C型的著艦能力,但因為少了升力風扇和著艦鉤等部件,外形也有相關最佳化,因此效能比B\C型更好。
因此,F35A也是訂單量最大的型號,大部分國家訂購的都是F35A,比如日本,他們曾一度追加F35A的訂單,像上次那個墜海的飛行員,他駕駛的就是架F35A。
僅有部分做航母夢的國家訂購了少量的F35B,比如日本,前年總共下單147架,其中42架是F35B,其餘為F35A,這些B型都是為“準航母”們準備的,目前B型的訂單仍在完成中。
F35A的停產,很有可能是美國的內部傾軋所致,這些年其它公司對洛馬的圍堵非常厲害,而且F-35自己表現的也不夠完好,可謂錯漏百出。
曾經在JSF聯合攻擊機專案上敗北的波音公司,他們在作戰部隊、裝備部門、國會中拉攏了大批的盟友,鼓吹削減不靠譜的F35專案,重新增加波音新型戰機的訂購。
有些人也確實很賣力,很快就找到了F-35的軟肋。五角大樓在2018財年的年度作戰評估報告(DOT&E)中表示:“整個F-35計劃已經成為美國曆史上的燒錢之最,然而如此昂貴的武器系統卻依然問題重重。F35幾乎在每一個關鍵領域都缺乏進佔,它的透明度也明顯低於以往的報告,甚至沒有提供前幾年所強調的嚴重缺陷的最新情況,報告中批評該計劃的調查結論也比以往同類報告少得多,並且幾乎沒有關於F-35最緊迫問題的定量結果,沒有提及其完全任務的能力比率,根本沒法面對當前或未來的威脅。”
2001年五角大樓又更新了吐槽:作為一架主打“廉價”的多用途戰機,當年以單價3800萬美元的價格勝出,現在這些問題重重的戰機卻售價1.584億美元一架,它們在可靠性、實用性、受命測試等關鍵領域的表現可並不好。
就連特朗普都在幫腔——太貴了!這東西應該降價!降價!
後來再次爆料,2018年夏季F-35與A-10那場表現完美的飛行測試,實際上都是在不現實的條件下進行的,是有利於F-35的表演。
之後又又又被吐槽,F-35在圍觀圖-160時,讓人家轟炸機活生生甩了三次,楞是追不上,簡直現實版的癩蛤蟆吃天鵝肉。
在F-35不斷被吐槽的同時,波音公司也在拼命的研發和推廣自己的新型戰機。
這些戰機有F\A-18改進的電子戰型海軍艦載機EA-18G“咆哮者”,有F-15的最新升級款F-15EX,還有在卡達大秀“旱地拔蔥”的F-15QA等等。
波音並沒有像當年X-32那樣大跨步的扯蛋,反而一反常態的做起了經典機型的強化改造工作。
像EA-18G“咆哮者”就曾經在“鹹狗”中隊的測試中獲得了一致的讚譽,甚至還表現出幹掉F-22的實力。其電子作戰能力也儼然奪走了F-35曾經一度吹噓的“高階電子壓制性能”,讓後者頗有不上不下之感。
美國海軍對“咆哮者”不是一般的滿意,很快就將之變成了航母的標配,並稱之為“目前最先進的,綜合能力最強的電子戰機”。
F-15EX也屬於舊瓶裝新酒的型別,但F-15本身就是神機,波音毒辣的直指F-35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以及F-22日益陳舊和後繼無力的痛點,整出了這種載彈量堪比轟炸機,飛行效能橫甩F-35的升級機型。
果不其然,美空軍對採購F-15這種明星戰機一點心理疙瘩都沒有,很快就拿下了8架試用訂單,然後又給2021財年增加了12架的採購量。
這讓洛克西德方面非常不滿,他們覺得無法理解空軍的做法,空軍不斷的跑去升級和採購“老款”戰機,卻對“新銳”的F-35漠然無比。
可以說,這幾年波音把洛馬的牆根挖得是啪啪響,洛馬卻只能蹲在F-35的泥潭中叫苦不迭。
就連“四等人”馬潤也對F-35不滿,他們的F-35B型在耐久測試期間表現的並不好,據悉產生的裂縫高於之前所有的戰機,無法完成8000小說的壽命測試。
因先天質量問題帶來的受命縮短可能會非常嚴重,這將讓馬潤們含辛茹苦積攢的戰機最早到2026年就將被報廢掉一些,而官方卻要讓這些戰機被延壽用到2070年。
公司矛盾的同時,可能還有政治上的原因,比如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影響。
特朗普執政期間對F-35專案非常重視,但他的做法卻帶有明顯的懂王風格。比如,特朗普試圖將F-35的部件完成“全美化”,他公開的表示,戰鬥機也應該重歸美國製造,美國要透過本土生產緩解F-35供應鏈的脆弱問題。
正巧,美國鬧出了F-35零部件的採購門事件,有供應商購買了來自中國的加工元件,然後讓它們被安裝到了F-35戰機上。
但這並沒有討好到美國公司,對美國企業而言,你搞來一個本土製造的崗位,有可能會讓另一個服務於進出口市場的人丟掉飯碗。
而且這得罪F-35專案的其餘參與者,他們是英國、加拿大、澳洲、土耳其、丹麥、義大利、荷蘭、挪威,甚至還有日本。
特朗普在此前藉故踢走了土耳其人,但無法否認土耳其是JSF聯合攻擊機專案的參與者之一;美華人藉著F-35大發橫財,賺得盆滿缽滿,卻讓合作者連湯都沒得喝,他們永遠在“未來可期”,用未來40年的“持續性保障供應”來忽悠人。
背信棄義的事做多了,不免對歐洲政局產生了影響,歐洲人無法承受自身資金巨量投入卻是給美國財團充血的事實,更警惕美華人本土化產業鏈的影響。
尤其對那些曾承諾F-35計劃將帶來歐洲工作機會的政治家來說,他們必須更多的顧及風險,至少要對美華人可能的“剝離戰鬥機生產專案到本土”的問題作出預案。
目前歐洲已經發生了這種變化,“F-35綁架”已經成為一種流傳的共識,這將導致歐洲人離開這個專案,畢竟戰鬥機多的是,沒必要陪撈不到好處也用不出爽點的F-35到死。
隨著F-35的不斷深化,美國的合作者們越來越覺得這是個過於純潔的美國夢。
甚至包括美華人在內,都對F-35這個過於臃腫的專案存在負面情緒,反F-35者拿出了瑞典的“鷹獅”做對比,認為“鷹獅”雖然效能不及F-35,但卻在專案科學性上遠超後者。如今的F-35連洛馬都覺得頭大。
隨著新冠疫情的擴張,F-35的全球合作供應鏈也跟著發生了問題,這讓所有參與者都異常尷尬,畢竟它證實了特朗普“本土化產業鏈”的正確性,至少對美華人而言是有點正確的。
但特朗普的反應卻讓人無語,他在一次講話時表示:“有一個大型國際武器專案可能無法通過後冠狀病毒時代對供應鏈的安全考驗,這是一架戰鬥機,但我不會說是哪架戰機。”
這下譁然了,傻子都知道是F-35。
特朗普也乾脆明說了:“F-35的計劃和成本已經失控……”他甚至把問題推到了1月20號以後。
反正美華人也不急,JSF聯合攻擊機計劃已經廢掉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戰機工業,或者讓他們因為依賴於F-35計劃而產生嚴重的滯後。
美華人就算自己不用F-35了,也仍然能透過現有的升級版F-15、F-18混很長時間段 日子,它們的效能早就是過剩的。
何況餵了那麼多年的洛馬公司,也該風水轉到波音這邊了,不養出膘來,怎樣設計出更好的六代機呢?
-
10 # 趙凡丁201
〇據美國官方公開解釋:
①因疫情開工不足。
②稀土等原材料及零部件短缺,供應接續不上。
除上述原因外,媒體猜測:
④研發生產投入過大,成本高昂,難以為繼。
⑤置眾多盟國利益於不顧,若干國家要撤回訂單,不得不停止生產。
-
11 # LaserShang
中國一般阻止不了F35生產。主要是J20,S57量產!中俄五代機的機載雷達已使F35隱身失效。尤其是對雷達訊號進行AⅠ演算法計算,使得可以對F35進行超視距攻擊。
-
12 # 天涯嶼
首先,和戰爭相關的所有物資材料,都必須定義為一種消耗品。作為消耗品,同時產生相應的作用,那麼產品價效比在“軍品”這個範疇,就是要求非常高的。
F-35作為隱身戰機,其主要用途,並不像常規多用途戰鬥機那麼豐富,在使用途徑上有很多的限制條件,因此其價效比是比較低的一種戰鬥機。
其次,F-35在隱身戰鬥機的行列中,就單純隱身效能而言並不是特別的優秀,和現代的其他隱身戰鬥機相比,更是有較大的差距。
第三是,其配備的電傳系統,也跟不上現代科技進度程度,甚至在當代一些四代機的電傳系統都比他的更好。
所以作為國家使用的家度來講,價效比不高。是導致淘汰的原因。
費爾福德的洛克希德·馬丁F-35Lockheed Martin F-35 in Fairford
-
13 # 龍馬精神藍色小豆子
太簡單了,因為沒有對手!
全球沒有一款戰機可以戰勝F35,或F35在近期全球沒有可以戰勝的對手,他是屬於未來的戰機,可以等等再用,它的缺席不會影響美國在空中的整體實力。相反,停用F35可以騰出大筆經費來做其它事情,樣樣都需要中國奮鬥幾年的事情,所以F35才停產的。
-
14 # 老聶又餓了
說是因為原材料缺乏(如稀土)...我不信,這只是官面答案;
說是第六代戰機已經設計完成...我不信,這也不是答案;
說是F35效能落後於殲20...這才是忽悠中俄。
答案大致還是可以推理出來的,無非是洩密、資本和政治的問題:能導致一架飛機無限期停產的首個通用原因,大部分是發現了重大安全隱患,而無限期停產,說明這個安全隱患短時間內無法解除。
而一架隱形戰機最大的安全隱患,則是其隱形技術已洩密,其隱形識別碼已被他國掌握,為了安全起見,只能停產。
第二個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資金問題,投入與產出的利益,其研發和維護成本遠遠高於銷售利潤,從資本的角度來看,這也有可能是停產的原因。
最後一個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可能是內部的政治問題,涉及到利益的從新分配,也可能是外部的政治問題,涉及到訂單的缺少和轉移等等。
實話說,無論是以上哪個原因都不能細說,層級不對。但歸根結底中國的全面崛起與美國的腐敗沒落我覺得是主要的原因。
-
15 # 海事先鋒
美國宣佈無限期停產F-35戰鬥機,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疫情的發展,導致F-35生產所需的供應鏈出現了斷裂,這款戰鬥機何時復產,要看美國國內產業形勢的變化了。美國這一表態不但給自己製造了一定的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到了自己盟友的利益。
疫情的發展真能讓F-35停產嗎?顯然是可以的。雖然美國並沒有採取任何的經濟停頓措施,但在美國國內,一些行業處於對員工保護的需要,還是做出了一定的停產安排,還有一些州政府,在自己本州採取了一定的防控措施。這些都導致F-35製造所需的裝置、材料、部件出現了斷供。像F-35這樣的先進五代機,要全速對他進行製造,所需的電子裝置、新型複合材料、特殊合金等實在是太多了,供應鏈上稍微有些風吹草動,都會導致飛機生產減緩。
不過,還有訊息說,美國F-35戰鬥機的停產,和中國減少稀土的出口有關係。因為稀土是製造戰鬥機發動機必須的材料。戰鬥機的發動機需要極高的渦輪前溫度,比如美國F-22A戰鬥機使用的F-119發動機,其渦輪前溫度高達1800K左右,因為只有高溫的空氣,才能實現充分的燃燒,產生更大的推力。需要使發動機達到這一溫度水平,需要為發動機渦輪葉片摻入錸。
錸是生產高溫發動機所需的單晶材料的必需品,加入更多的錸,還能保持發動機葉片不變脆,這是戰鬥機渦扇發動機單晶材料主要解決的問題。但錸是一種稀土材料,他的產量極低,在全球每年的產量據說只有30噸左右,而且還要大量用於工業生產領域,還需要用在電子裝置領域,每年只能有一小部分用於戰鬥機的發動機。
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以及中美之間經貿關係的變化,美國現在每年能拿到手的錸並不足以支援戰鬥機的大規模製造,特別是美國F-35戰鬥機所用的F-135發動機,他還是推力達到18噸的全球推力最大戰鬥機發動機,其渦輪前溫度也是全球戰機發動機中最高的,因此離開了錸的有效供應,F-35也就只能停產。
何況,F-35戰鬥機本來也就存在很多問題。早在幾年前,美國就對F-35戰鬥機進行過一些服役之後的問題調查,一共發現問題831處,其中很多問題有可能危及飛行員的安全,以及戰鬥機的正常使用。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F-35戰鬥機的環境控制系統有問題,曾經因為這一問題,F-35戰鬥機被迫停產停飛過一次。
環控系統的問題,說起來其實是散熱的問題。F-35戰鬥機號稱是隱身戰鬥機,他之所以能夠隱身,一方面因為他能夠躲避雷達的探測訊號,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可以躲避紅外的探測訊號。如何做到呢?F-35使用了特殊的熱沉設計,使用戰鬥機的燃油作為冷卻液來消耗飛機自己產生的熱量。為何選擇燃油呢?因為戰鬥機如果要用液冷方式來實現降溫,就必須要有一種可以在全機身迴圈流動的冷卻液,如果不用燃油,而是專用一種冷卻液,那就意味著在寸重寸金的戰鬥機上,要增加不少對戰鬥力發揮毫無作用的死重。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當然就是用飛機上唯一大量存在的液體,也就是燃油。但是由於F-35戰鬥機燃油本身的問題,他自己還需要冷卻後才能發揮出作用來,在以色列,甚至需要為F-35戰鬥機的燃油建設單獨的空調房,戰鬥機也都是從冷卻後的空調房內開出作戰,而使用燃油作為冷卻液,又會讓F-35戰鬥機的燃油快速加熱起來。於是就出現了F-35戰鬥機著名的“半油不能開雷達”的問題,因為不足以支援功率巨大的AN/APG-81雷達的散熱。
要開雷達也可以,F-35戰鬥機需要在低油量時依託衝壓空氣來散熱。說的好聽叫衝壓空氣,說難聽點,那就是開啟腹部彈倉,在那裡利用空中的冷氣流來散熱,這種散熱方式,導致F-35每飛行一段時間就要開一次彈倉,不但增加了紅外訊號暴露的風險,還因為開啟彈倉破壞隱身外形,導致增加了被雷達探測到的風險。
同時,F-35的散熱系統一旦出現問題,供氧就會不足,有飛行員反映自己在駕駛時有時會頭暈,這就是缺氧所致,這些都是對戰鬥力極大的損耗。當年F-35因此停飛,要求解決好環控問題後再復飛,但是現在看來,這些從設計時就帶有的問題,是很難透過臨時措施來徹底解決的,這些問題作為隱患,F-35肯定是要進行改進的。
這次F-35戰鬥機生產線的停擺,就是此前多種問題疊加,以及F-35戰鬥機供應鏈受損導致,最受傷的還是美國的那些盟友,畢竟英國、日本、南韓、澳洲等國都等著F-35來提升自己的五代機隊實力,也是他們唯一能買到的五代機。當年F-35戰鬥機計劃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照顧多國需求的專案,才導致了F-35一開始就有3種不同的型號,來滿足不同的需求,也導致F-35的空戰能力較差,對地打擊能力較強的特點,畢竟大部分國家都沒有多少空戰壓力。
然而,現在F-35停產了,這些美國盟友們前期是投入不少資金的,現在這些投資打了水漂,先進的戰鬥機也得不到了,這些國家又該何去何從呢?
回覆列表
一方面發現了戰機本身有缺陷,二是美國的六代機研發完成,三是美國有更新的科技技術能顛覆未來的空戰模式,也就是說不用戰機能達到比戰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