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同學吶
-
2 # 文康絮語
自從開始工作,那時還沒有手機,但是也會保持半個月左右給家裡打一次電話,有時是用家裡的座機,有時是用外面的磁卡電話。
從2001年開始,總是在外面工作,離自己家,離老家都很遠,於是買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之後幾乎每週都打一次電話。
這兩年,父母年紀大了,幾乎每隔一天或者連續每天,都打電話,主要是想知道,他們的情況,也向他們彙報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還有出差到達某地的行程,不想讓他們在我擔心。
爸媽很少主動給我打電話,一般都是我打回去,除非是我的生日,他們會打過來。
-
3 # 述忘時裝店的日常
我幾乎天天給父母聯絡。不過不是電話是微信。可以影片。現在的科技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我們的思鄉之情得到了很大緩解。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當年我留學海外。孤孤單單。無依無靠。隨時聽到家人的聲音就會得到很大安慰。能每天聯絡。主要還有安全方面的考慮。能隨時讓家人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其次能及時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讓家人和朋友也能見識一下異國風情。華人是很注重親情的。也是很注重孝順的民族。百善孝為先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和文化。親情和孝順就是靠這種不間斷的聯絡維繫著。當然。多久給父母打一次電話還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話多的就天天打。像我這樣。話少的可能少點。有時父母的嘮叨有點煩。但都無所謂了。出門遠行最牽掛的人還是父母
從十六歲出來打工到現在已經三十年了。平時過年回家,春節過完來到討生活的地方,多數是一個星期打一次電話。
四十多歲,上有老,下老小,壓力山大。咱又不是成功人士,人民幣也不太寬裕,只是一個最普通的打工者(在九十年代叫盲流)社保自己交,錢也沒攢下幾個,孩子一轉眼也已經長大,總得為他置套房子吧!
所以父母在老家我也只能電話和影片以慰相思之情了!
有家的地方沒工作,只能在外漂泊,是多少在外打工人的無奈之舉了。人人都說家鄉好,可是在農村又有多少人是為了生活而背井離鄉的。父母在不遠游,只是對有條件的人說的。
疫情之下的今年,可能是更回不了家了。各地政府都鼓勵就地過年,咱也不能給國家和政府添麻煩,只能祈求疫情早日結束,咱好回家看爹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