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社會我亮哥

    胡大海,字通甫,明朝開國功臣。 祖籍波斯,其祖先隨蒙古軍來華。胡大海原是一個炸賣油條的小商人,因身材魁梧,勇力過人被朱元璋重用。胡大海為人憨厚,待人誠懇,後被降將蔣英暗算,遇害後,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贈光祿大夫,追填封越國公,諡武莊,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

  • 2 # 歷史凌煙閣唐儉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身長面黑,智力過人。善於用兵,又喜好賢士,以威信服人。朱元璋剛起兵,胡大海就投奔到他帳下。朱元璋命他為前鋒渡過長江,與各將領同心協力奪取土地,以功授予右翼統軍元帥,守護帳下。在攻取徽州後,元將楊完者率十萬大軍來攻,胡大海奮戰城下,大破元軍。隨後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朱元璋派胡大海鎮守寧,越要地,張士誠的部將呂珍圍攻諸全,胡大海援救。呂珍堵水灌城,胡大海奪其堰而反灌敵營。呂珍眼見形勢危急,在馬上折箭發誓,請求雙方各自撤軍。胡大海的部下都認為呂珍奸猾不可信,不如趁機攻打他。但胡大海說:“言出而違背它,不誠信。已放而攻打它,不英武。”眾人都很佩服他威武守信。陳友諒侵犯龍江,朱元璋命胡大海分軍攻打信州,牽制敵軍,他採納王愷的建議,親自率軍前往,攻克信州,信州剛一斷糧就有人勸胡大海撤軍,他說:“這裡是閩,楚之間的重地,怎麼可以輕易放棄?”於是築城掘壕,加強防守。後胡大海升任江南行省參知政事,鎮守金華。當初,嚴州攻下後,苗將蔣英,劉震,李福都從桐廬來降。胡大海愛其勇猛,留用於部下。到此時,三人預謀反叛,早晨進入分省官衙,請胡大海到八詠樓觀看射箭。胡大海出了官衙,蔣英派其黨羽跪拜於馬前,假意訴說蔣英過錯。等胡大海回頭看蔣英時,蔣英拿出預先藏在袖中的鐵錘猛擊他,胡大海被擊中腦部,仆倒於地而死。他的兒子胡關注,郎中王愷一起遇害。蔣英等在城中大肆搶掠,投奔到吳。後來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蔣英投降,朱元璋命令斬殺蔣英,刺其血來祭奠胡大海。

  • 3 # 大嘴十三沫

    蘇州評話《英烈》中重要角色,入《辭海》的人物條目。歷史上以“四不”軍紀著稱。在評話中,以《牛塘角》一戰最為著名,朱元璋讓畫家為作《獨擋連江浦》的畫,以彰勳功。還有常遇春打採石磯的《功城血燒圖》,李文忠的《掃北圖》,沐英的《大破猩猩陣》。

  • 4 # 貓眼觀史

    胡大海是明朝將領,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屬於開國功臣,死後被追封越國公,諡武莊。那麼歷史上胡大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高大威猛、絡腮鬍、不拘小節、氣力驚人、才智過人、大手大腳”的一個人,這個是根據歷史記載的內容進行的整體描述,據說胡大海沒讀過書,不識字,但是用兵如神,他也有自己的人生格言:“不殺人、不掠奪婦女、不焚燒房屋”,這就是胡大海帶兵大戰最基本的原則,所以只要他經過的地方,很多百姓都會跟隨他,士兵也願意聽他調遣,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

    胡大海的一生還是比較光輝的,只是死的有點冤,就是被蔣英殺死的,這個蔣英原本是被胡大海打敗的降將,胡大海因為憐惜他們作戰勇猛就留下了他們幾個人,結果反倒被殺。胡大海死後百姓都痛哭流涕,為之惋惜,後朱元璋抓到蔣英時下令處死,用來祭奠胡大海。

    雖說胡大海是個文盲,可是胡大海很敬佩文人雅士,他認為他們是國家的棟樑,同時到處訪求豪傑,像劉伯溫、宋濂、葉琛、章溢等人的聘用,實際上都是大海推薦的。也是個很講究誠信的人,攻打呂珍的時候,呂珍處於下風,於是請求撤兵,沒想到胡大海答應了,胡大海手下說呂珍狡猾,恐怕有變,還不如趁機攻打,胡大海不但沒同意還下令撤兵,他認為作為武將就要講誠信,不然有損武德。

    其實胡大海在教科書上可能不是很推崇,可是在民間的威望還是很高的,岷縣民間18位湫神中排第7位,總督三邊胡大海,俗稱黑池爺, 本廟在西寨鎮田家堡村。

  • 5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歷史上的胡大海,曾被人誤認為胡大海嗜殺,在河南殺“一箭之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故事的結果是這樣的:朱元璋於南京君臨天下,大賞功臣。胡大海拒金銀財寶田宅奴僕而不受,當朝奏明覆仇事。朱洪武知胡乃殺人魔王,躊躇再三,只恩准胡"殺一箭之地"。胡率兵至河南境內,恰有一雁當空飛來,胡心中暗喜,彎弓發箭,箭著雁尾,雁帶箭南飛,飛過河南,又掉頭飛向山東,胡統兵隨雁殺去,直殺得豫魯兩省"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你想,這老胡殺了兩省之人可能嗎?老朱也不同意啊。胡大海是1362年死的,而朱元璋稱帝是在1368年,時間不對,一個死了的人怎麼可能去河南山東少人呢?

    以下是證據:

    根據《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記載:“胡大海,字通甫,虹人。長身、鐵面,智力過人。太祖初起,大海走謁滁陽,命為前鋒。從渡江,與諸將略地,以功授右翼統軍元帥,宿衛帳下。從破寧國,副院判鄧愈戍之。遂拔徽州,略定其境內。元將楊完者,以十萬眾來攻,大海戰城下,大破走之。遂與鄧愈、李文忠自昱嶺關攻建德。敗元師於淳安,遂克建德。再敗楊完者,降溪洞兵三萬人。進樞密院判官。克蘭溪,從取婺州,遷僉樞密院事。下諸暨,守將宵遁。萬戶沈勝既降復叛,大海擊敗之,生擒四千餘人。改諸暨為諸全州。移兵攻紹興,再破張士誠兵。太祖以寧、越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誠將呂珍圍諸全,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奪堰,反灌珍營。珍勢蹙,於馬上折矢誓。請各解兵,許之。郎中王愷曰:“珍猾賊,不可信,不如因擊之。”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縱而擊之,不武。”師還,人皆服其威信。尋攻處州,走元將石抹宜孫,遂定處州七邑。”這一段史料明確介紹了胡大海的一生功績,也沒說他去河南和山東大開殺戒,打仗是要死人的,但也不至於屠了河南和山東兩省吧?那得多少人啊!老朱是絕對不同意的!

    既然不可能,那麼歷史上的胡大海是一個什麼的人呢?

    據《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記載:大海善用兵,每自誦曰:“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燬廬舍。”以是軍行遠近爭附。及死,聞者無不流涕。又好士,所至輒訪求豪雋。劉基、宋濂、葉琛、章溢之見聘也,大海實薦之。追封越國公,諡武莊,肖像功臣廟,配享太廟。他說了,自己有三不幹:不殺人、不搶掠婦女,不焚燒房屋,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執行的絕不是“三光政策”。等到他死的時候,聽說這件事的,沒有不流淚的,這應該不是群眾演員,所以在正史上記載的胡大海是個大好人!!

    《明史》對胡大海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明祖之興,自決策渡江,始力爭於東南數千裡之內,摧友諒,滅士誠,然後北定中原,南圖閩、粵,則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諸人,厥功豈細哉!計不旋踵,效命疆場,雖勳業未竟,然褒崇廟祀,竹帛爛然。以視功成命爵、終罹黨籍者,其猶幸也夫。"

    由此可以看出,胡大海被人冤枉不淺啊!不知誰和他有如此大的仇恨,又或者誰和河南、山東人有這麼大的仇恨,竟然造假讓胡大海去屠城,所以評價歷史人物還是要多找證據,客觀一點為好!

  • 6 # 季我努學社

    胡大海是元末追隨朱元璋定鼎天下的重要武將之一,在朱元璋勢力崛起的過程中,胡大海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當今中國學界也似乎對胡大海的一生多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雖然胡大海的一生是十分短暫,並非壽極而終,而被他人所害。但這並不影響對胡大海波瀾壯闊的一生。在那個動亂的時代,一個人物用他急驟的一生為那個時代貼上了標籤,那個人就是——胡大海。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胡大海“長身鐵面,智力過人。”透過史書描述似有幾分張飛的感覺,而此後的歷史也證明了胡大海確實是明朝版“黑張飛”,即便後來朱元璋因為釀酒禁令的問題手刃結束胡大海長子的生命,胡大海依然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所以時人稱胡大海為“黑池爺”。

    胡大海出身並不好,使得其具體出生日期都成為不解的歷史之謎,可見他的出生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關注,據說他早年也曾跟朱元璋一樣沿街行乞過,或許是相同的經歷,加之自己本身英勇過人,剛剛參加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即被朱元璋重用,受到朱元璋的賞識任命為前鋒。《明太祖實錄》稱“取和州,下太平,克集慶,攻京口,拔毗陵。”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由此擢升為“右翼統軍元帥,宿衛賬下”。此後胡大海又在朱元璋的指揮下,克定了宣城、徽州、休寧、婺源等地。

    但所謂百密一疏,如此驍勇善戰的“常勝將軍”最終卻被自己的部下所殺,實在不令人唏噓。

    曾為胡大海的降將蔣英、劉震、李福,在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2年)二月癸未(3月3日)遇害,殺害胡大海之後,又將胡大海的次子殺害,後投奔張士誠。當朱元璋得知胡大海被害的訊息後悲痛不已,此後朱元璋攻克杭州命人抓住蔣英,用他的血為胡大海祭旗。

    雖然胡大海並沒有看到大明王朝建立的那一天,但是他死後卻受到朱元璋的加封,追封光祿大夫,冊封越國公,諡號武莊,配享太廟。

    胡大海早年雖沒受過私塾教育,卻通得兵法,多次向朱元璋獻計獻策。在早年追隨朱元璋起義的將軍中可以說戰功卓著!雖然起於布衣,但愛民如子,對當地百姓秋毫不犯,深得百姓愛戴擁護,使得他遇害的訊息傳出開以後,百姓們“莫不泣淚於街邊”。“三不”,“不殺人,不擄人婦女,不焚燬人廬舍”。是胡大海堅持執行的嚴明軍紀。胡大海雖然行伍出身,作為武將卻甚為欽羨大儒之士,禮賢下士,當時許多文人,紛紛投於胡大海賬下,獻計獻策。使其實力大增。

    胡大海前後追隨朱元璋大致有九年之久,在這數年中,胡大海對於明軍蕩平江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為後來的全國統一打下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所以,當今的我們回溯歷史,審視過去的時候,除了能夠感受到歷史所給我們帶來的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感之外,也不應忘記一個個鮮活歷史人物所給我帶來的震撼,在一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一個胸懷大志,忠心耿耿的武將,在其逐夢的過程中,由於疏忽大意,馬失前蹄,最終未能了卻畢生志願,這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種孤獨的美感。

    參考文獻:

    1. 明太祖實錄.

    2. 龔劍鋒:胡大海年譜.[J].浙江師大學報.1995.

    3. 龔劍鋒:論胡大海.[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

    作者簡介:;李晨,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寬頻訊號,在另一個房間不好,是因路由器還是寬頻速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