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翁不老
-
2 # 寫歷史人物志的金妹
比較而言,趙昚在南宋的9個皇帝之中還算是個拔尖人物,他不僅比較能幹,而且比較正直,所作所為,並不令人失望。
一直阻礙國家中興的賣國賊趙構卻肥頭大耳活到80多歲,這是什麼原因?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凡是忠於國家的文官大都殫精竭慮,宵旰為勞,可以說是累死的。
至於39歲的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岳飛,卻是由趙構直接害死的。他如果能夠多活幾年,還我河山,洗雪國恥,是立刻可以實現的事。
趙構和趙昚名義上是父子關係,實際上是養父子關係。從表面上看,兩人關係不錯。趙構從許多趙氏子孫中選擇趙昚當了接班人,以後又把他養在宮中20多年,延請名師加以培養,一直到禪位給他。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趙構都是趙昚的大恩人。趙昚對於這個養父,也能克盡孝道,沒有一絲一毫失禮的地方。
經過多次挑選才登上了帝位
趙構原來有個兒子趙旉,後來夭折,他就絕了後。民間傳說認為趙構絕後正是趙光義殺害太祖父子三人的報應。趙昚即位後,當時著名史學家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一書中有意記錄了趙光義謀殺太祖父子三人的蛛絲馬跡,讓其流傳後世。
趙昚知道自己是太祖後代,也理解民間一直有同情太祖子孫仇視趙光義的心理,親自審閱書稿時就對李燾的記載抱支援與認可的態度,讓趙光義的劣跡永遠流傳後世。
趙構對此當然有所察覺,但是不便說明,因為他是趙光義的子孫,一旦明說,引起爭論,會把趙光義的醜事揭得更多,反為不美。
趙昚被趙構養在宮中20多年,一直沒有確定太子的身份。這有兩個原因。一是趙構一直在盡力醫治自己那個不育症,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個親生兒子來繼承帝位;二是秦檜和他手下的那批投降派始終從中作梗。
在幼童時代的競爭中,趙昚以他的沉靜,一點也不浮躁而引人注目,打敗了那些逗貓惹狗的頑童,進入了皇宮。在少年時代的競爭中,趙昚以他讀書的過目不忘與應對進退的彬彬有禮壓倒了他的對手趙琢。
趙構把趙昚一直養在宮中,
我們不要忘記,趙昚是在30年前6歲時作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被抱進宮來當太子候選人的。進宮的時候只是個民間兒童,
30年來,經歷許多風風雨雨,雖然長了不少見識,
但他來的時候,畢竟只是孤家寡人一個,最後只好屈從,同意任用湯思退為相,主辦議和之事。有了趙構做後臺,湯思退也就敢於放手賣國,
未得趙昚同意,他就敢派使臣到金營中去談議和條件。
趙昚毫不猶豫,立刻對湯思退法辦,押赴永州管制。這時太學生張觀等72人聯名上書給朝廷,請對湯思退這個漢奸斬首以謝天下。
趙昚和他的養父趙構畢竟不同。秦檜賣國行動暴露,趙構可以包庇他,一直包庇到死。
趙昚雖然被環境所迫,起用了秦檜餘黨湯思退,但是一旦發現了湯的賣國罪行,就毫不客氣地加以懲處。
趙昚雖有雄心壯志,但在趙構的死死壓制之下,一舉一動都不自由,歲月蹉跎,大事難成。
-
3 # 歷史的小學生
宋孝宗趙昚本是宋高宗趙構的遠房侄子,他不僅被趙構立為繼承人,而且趙構在盛年之際主動禪位於他,因此,宋孝宗對趙構始終心懷感恩之情。趙構退位時,宋孝宗上尊號“光堯壽聖太上皇帝”,移居德壽宮。宋孝宗為了使趙構在德壽宮居住的舒適安逸,不僅花重金設計建築,而且把西湖之水引到德壽宮內的大池裡,名為大龍池;又在德壽宮內疊巨石為山,名為萬歲山。由於南方天氣非常炎熱,為了避暑需要,宋孝宗又在德壽宮內專門修建一座冷泉堂,堂內種古梅,堂前置假山、翠竹、古松,遮蔽Sunny,完全避免了暑氣的侵擾。在宋孝宗的一番用心之下,德壽宮成為一座人間仙境。因此有宋人作詩讚賞道:“聚遠樓高面面風,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間炎熱何由到,真是瑤臺第一重。”
除了奢華精緻的居住環境,宋孝宗規定每月向趙構進錢十萬貫供他一人使用,還不包括德壽宮的日常開支。據史料記載,在趙構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為南宋政府省下了十萬緡的費用 ,整個德壽宮省下了七十萬緡。而南宋太師、節度使等最高官俸每月也就四百貫。由此可見,趙構的生活是何等靡費無度。而他在德壽宮一住就是二十五、六年。
宋孝宗不僅在生活上儘可能的滿足趙構的需要,在處理政事上也是完全順從高宗的意願。朝廷宰執的除授,必須“入謝德壽宮”,面聽“聖訓”。有一次,一個地方官因犯貪贓的罪名而被罷免,但趙構卻非要庇護此人,要求宋孝宗將其官復原職。宋孝宗認為此人罪證確鑿,一時沒有同意。趙構知道後,非常生氣,宋孝宗無奈,只得將此人官復原職。連官員任免這樣的小事,宋孝宗都要聽命於趙構,更不要說軍國大事了。隆興年間,宋孝宗主張北伐,趙構就極力反對。隆興和議時,宋孝宗在和戰之間搖擺不定,趙構就催促宋孝宗求和。淳熙元年,金使來宋,宋孝宗就在趙構的強逼下,起立接受國書。難怪宋人說南宋只所以不能北伐成功,主要原因是由於宋孝宗不願違背趙構的意思,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宋孝宗的手腳。
趙構駕崩時,宋孝宗哀痛不已。他無心理政,第天只吃一些素食。有位姓吳的妃子,因為心疼宋孝宗的身體,就偷偷的在素食中摻入雞湯,宋孝宗勃然大怒,甚至要殺掉吳氏。在太后的的再三勸解下,將吳氏趕出皇宮,算是饒了吳氏一命。不僅如此,宋孝宗還堅持為趙構守孝三年,這在帝王中是很少見的。由此可見,宋孝宗對趙構的孝心是非常深厚真摯的。
可惜的是,宋孝宗的孝心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兒子宋光宗。宋孝宗也是主動禪位的,但他這個兒子不僅不盡孝道,連起碼的問安都不去。宋孝宗在心灰意冷之下,終於早早離世。
-
4 # 葉之秋
宋孝宗對趙構極為順從,不但生前如此,死後也同樣如此。
具體講一個細節,宋人筆記《齊東野語 》記載:
孝宗居高宗喪,百日後尚進素膳,毀瘠特甚。吳夫人者,潛邸舊人也,密諭尚食內侍,潛以雞汁等雜素饌以進。上食之覺,內侍恐甚,以實告,上大怒。皇太后聞之,過宮力解,乃出吳夫人於外。話說這一年宋高宗駕崩,宋孝宗按制守孝。一般人為父母要守孝三年,皇家事務繁重,一般只是守孝三月。可是宋孝宗特別孝順,在守孝一百天之後還堅持吃素。因為每日悲傷都瘦得不成樣子。
這時候有一個老尚宮吳夫人,她本是宋孝宗還是當皇子時候的老僕人,與孝宗關係頗為親近。她眼看宋孝宗身體都要拖垮了,於是悄悄告訴負責宋孝宗飲食的宦官(即尚膳),讓他們暗地裡將雞湯伴在素菜中。
宋孝宗吃飯的時候覺出味道不對。一般人也就假作不知情,就吃下去了。畢竟美食誰不愛吃?何況肚子裡沒油水!
可是宋孝宗皺皺眉頭,詢問宦官怎麼回事。那太監嚇得半死,就把實情說了出來。宋孝宗勃然大怒。鬧得皇太后都驚動了。
估計宋孝宗本要將相關人等處以重罪(砍頭),還是皇太后說情,才將為首的那位吳夫人趕出宮外。
對於那些 有頭臉的宮女、太監來說,趕出宮外已經是僅次於死刑的嚴重處罰了。
從這件小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宋孝宗對宋高宗是真孝順!
那麼,宋孝宗對宋高宗為何這麼孝順呢?
因為宋孝宗不是宋高宗的兒子。他“得位不正”!
或者說,在宋孝宗看來,他半生戰戰兢兢總覺得是自己佔了天大的便宜,深怕別人說他不孝順,沒資格當皇帝。
正因事關皇統,所以宋孝宗特別重視,他對宋高宗比親兒子還孝順一萬倍!
可悲的是,宋孝宗對宋高宗一輩子孝順,結果養了 一個兒子對自己卻極為不孝順。甚至在宋孝宗去世時,連葬禮都不來參加。
世人云:“天家無情”。皇家從來都是政治權利鬥爭的漩渦中心,人性都因權力而扭曲!
-
5 # 南方鵬
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兼接班人。趙構無子,結合政治因素和朝廷意見,從反制金太宗和趙匡胤撞臉流言,和後世名聲等考慮,便從太祖後人挑選儲君,最終選定趙昚。
趙眘一直對趙構十分恭敬孝順。一次金兵南下,高宗御駕督軍,趙眘自請帶兵,一路隨行保護著鑾駕;高宗禪位那天,雨下如注,趙眘親自冒雨將趙構一直送出宮門才回,全身都被淋透了。趙構身體微恙,便親嘗湯藥床前服侍,趙構死後,孝宗以守孝為由,傳位太子。
回覆列表
宋孝宗,名趙昚(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屬宋太祖支系。趙構即宋高宗,南宋第一位皇帝,屬於宋太宗支系。孝宗不是高宗的親生兒子。宋高宗趙構在逃亡過程中因受到過度驚嚇而喪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也在三歲時夭折。在抗金過程中,孝宗屬於主戰派,力圖恢復中原,但高宗屬於主和派,退位後又當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極力阻撓抗金事業。此外,孝宗時期,主戰派人才凋零也使得恢復山河的理想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