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暮雨秋茗

    我是湖北人,90後。我父輩那一代,他們都是有字的,我們當地的說法是一個是學名,一個是小名,但是這個小名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暱稱。所以那個時候,包括我父親他們那一輩,幾乎每個人都有兩個名字。直到我們這一代,取名字的時候就基本上都只有一個名字了,雖然有小名,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的小名就是暱稱。

    就我現在的感受,我覺得我們國家的那些優良傳統都在慢慢消失,包括你說的這種情況,我覺得也是一種遺憾。

    從前父母或者祖母教導我們,都特別注重忠孝禮義廉恥。而現在的大多數家長,或者說包括90後已經當家長的這批人,對子女的教導方式跟從前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雖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喊著學習國學傳承文化的口號,但事實上這真的也只是大多人的口號,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有的人為利有的人為名。特別是復興漢服的一些人,復興漢服並不是說只需要穿著漢服或者去爭論哪些是真漢服哪些是假漢服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核心應該是文化傳承和個人品質的塑造。

    《三字經》《增廣賢文》《弟子規》等,這類優秀的文化瑰寶,我個人覺得不論過去多少年,都不應該被我們忽視。

  • 2 # 談者無語

    古人認為,直呼其名很不禮貌,為何而今我們都沒有字了?

    答案還是挺簡單的:先秦時期古人的名多數是小名、乳名,直接稱呼別人的小名非常無禮,因此專門在成年之後起“字”,作為平常社交用的名字。

    因為是小名,類似於狗蛋、二剩、大柱這樣的小名和暱稱,非至親尊長這樣稱呼你,恐怕你心裡也是MMP吧。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的貴族和士大夫會隨意取那種不雅的小名了,更多的人在取名的時候也賦予了名字吉祥的寓意,因此我們很少看到漢朝、三國以後的名人有非常奇怪的名了,多數名和字的配合都講究相得益彰,體現美好的願望、美德的寓意了。

    一些名比較難聽的歷史名人

    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其夫人武姜生公子寤生。鄭武公十七年(前754年),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時難產(還有一種解釋為窹生為其母夢中所生),所以姜氏不喜歡他,而寵愛他的弟弟叔段。

    晉成公(?―公元前600年),姬姓,名黑臀,晉文公之子,晉襄公異母弟,晉靈公的叔叔,母為周王室之女,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公元前606年―公元前600年在位。晉成公更慘,其母夢見有神靈在嬰兒屁股上留了黑印,就起名叫黑臀了。

    宋武帝劉寄奴(劉裕)出生時家境貧苦,母親更因分娩後疾病去世。 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一度打算拋棄他,是姨媽先餵養他,後來寄居在下邳外祖父家中長大,才得以活下來。當時的社會風氣習慣取名後面加一個“奴”字,就是娃娃的意思。

    直呼其名無禮

    《禮記〃檀弓》:“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尊長者對晚下者可以稱名,但晚下者對尊長者、平輩之間不能稱名。只有表示輕蔑時,才可以真呼其名。

    比如在陳琳作的《討曹檄文》中,就不客氣的破口大罵曹操了:“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就演變成“指名道姓罵人”是一種異常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了。而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新中國的建立,人們也更多的接受了姓+名字的稱呼方式,當然“直呼其名”無禮這個禮儀禁忌多少還是傳承下來了。

    不信你對著你爸媽直呼其名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舞麟的人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