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挺好玩
-
2 # 布衣學史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為趙國四處征戰屢立大功。廉頗與秦國王翦、白起和趙國李牧被史家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趙悼襄王偃即位後,聽信趙相郭開的讒言猜忌廉頗通敵,令燕國降將樂乘取代廉頗軍權。廉頗怒而攻擊樂乘,後出走魏國為將。
後來,趙王偃也曾想召回廉頗為國效力。但郭開害怕廉頗回國會威脅自己的地位,指使使臣向趙王偃回報說:"廉頗一頓飯的時間裡,去了三次廁所。"於是,趙王偃認為廉頗是真的老了,就沒在召他回國。再後來,廉頗走去到楚國為將,但終是沒有建立新的功業。
至於,廉頗為什麼沒有去秦國?一是,廉頗與秦國作戰多年,對秦國有很大的敵對情緒,認為秦是虎狼之國。
二是,秦國國力強盛、名將輩出,並不缺少廉頗這樣的將才。廉頗作為秦國的老對手,很難被收容,更難被重用建功。
三是,廉頗十分重視名聲。趙相郭開向趙王進讒,就是說:“廉頗有私通秦國的嫌疑”,廉頗入秦自然坐實之前的謠言。
廉頗被稱為“德聖”,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但同時也是非常容易被針對的。
宋襄公以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地取得勝利,成為諸侯稱霸的主旋律。反倒是廉頗這種秉承著禮法的“德聖”和時代格格不入。他覺得只有在正面戰場馬革裹屍取得戰功或者在朝堂死諫之人才是英雄,所以在初期,他非常看不上藺相如這種動動嘴就能居高位的“說客”和“小人”。
假如去秦國,必定坐實郭開的謠言
請注意,廉頗姓贏不姓廉,還是嬴政的那個贏,嚴格來說,他應該叫嬴頗。古人將姓氏名分開,廉頗其實姓贏,廉氏,名字叫頗。
所以趙王和秦王同為贏姓趙氏,秦趙兩家王族心知肚明。你廉頗一個外人,從趙國投奔秦國,不是從側面證實了郭開的讒言,你廉頗有所保留。所以把聲譽看得比命還重的廉頗是死都不會去秦國的。
秦國名將如雲,廉頗明白自己不會被重用
戰國四大名將,廉頗、李牧、白起、王翦,個人認為廉頗是排在最後一位的。所以廉頗打齊國非常出彩,以長平之戰後的殘兵把趁火打劫的燕國打的落花流水,打魏國也是基本平推,都這些不能掩蓋廉頗對秦國敗多勝少的事實。
秦華人,秦國軍隊其實不大重視廉頗。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因為廉頗居然被戰國四大名將之名都夠不上的王齕打的連失三道防線,即便投奔秦國,也註定不會被重用。秦國也會懷疑,你到底是不是趙國派過來的奸細。
出將入相到率軍兵變,廉頗其實晚節不保,您是趙王或者秦王也不會要他
因為破趁火打劫的燕軍有功,趙奢、藺相如相繼離世,廉頗在趙國的地位達到巔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想要佔便宜的燕軍被直接打成了經驗包,不久廉頗受命去攻打魏國。趙王決定用樂乘換下廉頗,鍛鍊一下新人。廉頗接到通知後,可能是被長平之戰的陰影刺痛,直接率軍發動了兵變,把樂乘打的下落不明。事後也覺得太過於極端,直接丟下部隊跑回了當時正在交戰的魏國老家。
您是秦王或者趙王,真的願意駕馭這樣桀驁不馴的廉頗嗎?那麼多威脅性較小的年輕將領用起來,不比老將廉頗更順手?
廉頗也看不上秦國,他覺得秦國陰險狡詐
在他看來,他在正面戰場沒打過秦軍不是他的問題,只是秦國的離間計和郭開的讒言。
他是不屑與那種背後愛搞一波小動作的秦國合作的,在廉頗身上,那種春秋禮法尚在。去了秦國,也預示了他向秦國的勝之不武屈服。所以廉頗去哪國也不會去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