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攝影屋sYw郭成群
-
2 # 愛剪輯的東子
一遺像的尺寸
遺像分兩種,一種是骨灰盒上使用,一種是靈堂使用。
通常情況下,骨灰盒使用1英寸的標準證件照。
靈堂使用的遺像,依據環境大小確定。一般的尺寸都是8X12英寸。
8X12寸約為27X40釐米。
1寸=3.3333333釐米(cm)
8x3.333333約等於27釐米
12x3.333333約等於40釐米
一般情況下,遺像選用黑白標準證件照形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有選用彩色照片的。一則能在悲傷的氛圍中,營造親切的氣氛。比如胡耀邦同志的追悼會,選用的就是彩色照片,且非標準像形式。
總的來說,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若是靈堂很大,那麼,12英寸的照片就顯得相對偏小了。
二、選擇相框
逝者已矣,遺像更多的是給後人用以紀念緬懷先人,所以我覺得遺像應該是略帶微笑的,能夠給後人一種他(她)含笑九泉的感覺,不過笑的很厲害的也不是很妥,但過於嚴肅的話會給後人非常壓抑的感覺。
此外,相框一般選用黑色或金色。這樣,喪儀辦完以後,懸掛在家中,既沒有過於陰森的感覺,反而更加親切。
三、遺像如何懸掛
遺像可放在大廳(神明廳、客廳)或餐廳的牆上,不要放在臥房內和遠離廁所和廚房就可以了。現在放在進門(廳堂)正對著的牆面上,如果擔心客人一進門看了有點害怕,可在廳堂換面牆懸掛,或神明廳、客廳或餐廳的牆上,不要放在臥房內與遠離廁所和廚房就可以了。
擺放一年或三年就可以了。然後就要把遺像收起來了。而不宜把遺像擺放,懸掛在客廳中,那是因為老人已經走了,就算是最親的人,但是我們活著的人生活還是要繼續。而把老人的遺像擺放或者懸掛在客廳裡,對家人心理都會產生陰暗的情緒,如果有朋友客人來訪,對別人的心理也會產生影響。因為活著的人經常會看到,而這樣難免就會睹物思人,從而聯想到過去的一些事情,這樣就會心情受到影響。
遺像指死者的畫像、塑像或照片。《三國志·魏志·倉慈傳》:“數年卒官,吏民悲感如喪親戚,圖畫其形,思其遺像。”《文選·潘岳》:“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 李善 注:“象,謂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謂之遺也。” 宋 蘇轍 《楊惠之塑維摩像》詩:“誰人好道塑遺像,鮐皮束骨筋扶咽。”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之十七·袁參政樞》:“公(袁可立子)戎裝遺像,煙墩帽,飾雜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壽堂觀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遺象。” 丁玲 《母親》一:“﹝醫生﹞每回去看脈時走過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遺像。”
四、遺像必須是黑白
遺像,一般是來靈堂裡面用的,是要表現悲傷的氛圍,一般用的是黑色的邊框。遺像照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一般都是背白照片和黑色相框,大小規格南北方都有各自的講究。在南方,按照風俗習慣,黑白色更加能給人一種嚴肅的感覺,能體現悲傷的心情,黑白色的遺像比較適合用在靈堂和告別儀式上。如果是是用來緬懷的遺照,建議還是用黑白照片比較好,會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五、遺像不能是全身照
遺像不能用全身照,一般用的是免冠照,只照肩膀以上的位置,肩膀以下的位置就不用照出來了。如果有的逝者在生前沒有留下可貴的照片,我們只有用身份證上的頭像進行摳圖處理,然後按南北方講究放大沖洗,同時,在後期處理照片時,儘量要全套標準,缺一不可,否則到殯儀館就會被訛宰,同時最主要是耽誤時間。
回覆列表
遺像是對一個逝者懷念的集中表現,除逝者生前有特別安排外,一般後人準備的是最能代表生前近幾年來免冠照片,但有一個普遍的的講究是黑色的邊框或者是黑色的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