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炎焱海風

    這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家。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也曾經擊敗拿破崙的遠征軍。但自從其獨立領袖被法華人以和談名義欺騙殺害後。整個國家進入自我放飛的狀態。先是驅逐,殺害原白人農場主。起義軍的領導人們,自己做奴隸主~黑面板的奴隸主!但又不善經營管理,種植園經濟一落千丈!然後在這個小小國家裡,各路人馬開始互相殘殺,軍閥混戰,這個自封總統,那個自封皇帝,一會兒共和,一會兒帝制。整個國家汙煙瘴氣,沒有一個統治者想過好好治理國家。面對法國的威脅,答應為了當年的獨立,賠償法國鉅額賠款。面對德國派出一艘炮艦的威脅,明明戰艦比德國的強大,海軍司令卻解散水兵,自己登艦,一炮未發炸沉戰艦。這個奇葩國在作死的道路上沒有停止過。最諷刺的是,海地最和平,發展最好的時期,是因為欠美國的債不還,被美軍接管。在美軍接管的時期內,司法系統,教育,財政,道路等等建設都是海地歷史上最好的,但等美軍一撤離。這些又慢慢的廢棄了。現在海地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 2 # Beepbug

    海地曾經富過的,是後來窮了的。現在世界最大銀行——美洲銀行,那時還是個城市信用社。美洲銀行的興,與海地的衰,是完全同步的。你可以去翻翻那段歷史。

  • 3 # 鐵木真165163663

    海地這個國家是很有意思的國家,他是從法國殖民者手中早先獲得獨立的中美洲國家,是由黑人建立的國家,雖然國家建立了200多年,依然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不得不說,海地的領導人目光短淺,國內軍事政變不斷,對於國家的規劃不重視,民眾受教育程度不高,才會造成國家局勢動盪不安,經常發生軍事政變各派別的領導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爭權奪利,也導致了國家處於長期不穩定的狀態,所造成的。想要打破海地國內的僵局,各派領導人必須團結起來,謀劃好國家的長遠發展大局,提高民眾的受教育程度,各派別不要因為利益爭的頭破血流置國家利益而不顧。要學會團結海地各派別的領導人為海地人民的發展做好長期規劃。我想海地現在最缺的就是出一名鐵碗的英明的政治領導人物,如果海地能出一位像古巴菲德爾卡斯特羅或者勞爾卡斯特羅那樣的精神領袖人物來指引海地發展的未來,我想海地就不會陷入長期的紛亂戰爭當中。海地將出現不一樣的發展情況,呈現在世界各華人民的面前。

  • 4 # 文哥哥江西

    事實上,海地已陷入一種惡性迴圈。貧困導致砍伐樹木的現象越來越司空見慣,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水土流失使土地肥力下降,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產活動受到影響,最終加劇了貧困。

    其次,長期的專制統治和政局動盪破壞了經濟發展的基礎。1957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çois Duvalier,1907—1971)就任海地總統。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成立了國家安全志願部隊,瘋狂逮捕和迫害學生領袖和工會領袖,嚴厲打擊其在政界、軍界、商業界和宗教界的對手。據估計,被杜瓦利埃用各種手段剝奪生命

  • 5 # 七追風

    這個黑人國家確實非常奇葩,看看海地的歷史,你一定會驚訝的。

    (種植園)

    海地是位於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國,最初哥倫布晃悠過來的時候,還是有土著人的。但是,為了開發成殖民地,土著人基本上被殺光了。

    然後,法華人在這裡搞種植園,運送了很多的黑奴過來。憑藉著這些黑奴,法華人開始大力種植蔗糖、棉花、咖啡,生意越來越紅火——海地給法華人賺了大筆大筆的錢,負責幹活的是四十多萬非洲黑奴。

    所以,黑奴們看到自己沒日沒夜的幹活,吃肉喝湯的是法華人,心裡就很不爽。慢慢的,大家就組織在一起,準備造反了。18世紀末的時候,黑人開始大規模造反,他們衝進種植園,屠殺白人,燒燬甘蔗田和房屋,把繁榮的海地變成了一片廢墟。

    1804年,黑奴出身的將軍杜桑·盧維杜爾帶領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之後接班的海地總統德薩林任務艱鉅,因為要恢復經濟,可比造反難多了。德薩林思來想去,覺得還是種植園能來錢,於是決定繼續玩種植園。

    但是,那些造反的黑奴們,早就恨透了種植園,還會乖乖回去嗎?然後,德薩林遇刺,卒。

    海地就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北邊的克里斯多夫繼續玩種植園,南邊的佩蒂翁把土地都切成了小塊,分給了人民。

    然後,兩邊沒多久都悲劇了:克里斯多夫依靠種植園,錢是賺了不少,但是都拿來修宮殿城堡了,底層人民於是造反,克里斯多夫吞槍自盡,卒;南邊的佩蒂翁廢掉種植園,把土地分的七零八落,雖然老百姓暫時高興了,但是黑人那種地積極性和水平不咋地,所有賺錢的商品產靈急劇下降,大家有了自由,但是窮了……

    下一位海地統治者布瓦耶統一了海地,全部進行了土地改革,海地人們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活,窮的叮噹響。不僅如此,法華人也沒閒著,開著軍艦過來,要求海地賠償當年燒燬種植園的損失——海地窮成這樣了,肯定打不過大國啊,只好認栽,1.5億法郎的賠款,慢慢賠吧……

    海地的耕地並不多,再分散開來,一家一戶的種夠自己吃的,想發家致富難於登天。

    (2010年海地大地震)

    越是這樣吧,內部越容易鬧騰。之後的海地不斷的內亂,但凡手上有兵的都想上臺享受幾天,就這麼一直亂了幾十年。海地社會變得層次分明:不到百分之十的富裕統治階層,百分之九十的窮苦農民階層,幾乎沒有中間階層。

    一戰開始後美華人來了,終於靠武力威脅控制了海地,讓這裡恢復了難得的平靜。雖然美華人在這裡也投資發展了一些工業,但是賺的錢都落進了美華人的腰包,當然也包括美華人的當地利益代表。

    當1934年美軍撤離海地之後,又亂了……不停的軍事政變,獨裁統治,讓這個黑人國家始終窮困潦倒,直到現在。

    所以說,破壞容易建設難,在可展望的未來,海地似乎還是沒有啥希望。

  • 6 # 黑水都護府

    自身沒啥底蘊卻實行有毒的西式民主制度,得到這個結局不奇怪。現在海地終於淪為人人掩鼻遠離的垃圾國家,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實行西方民主制度的活樣板,引以為戒。

  • 7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有人回答說:海地地狹人多,沒有石油這樣的自然資源,人口又是古巴的兩倍,天然就決定了不會太富裕。又有人說,海地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曾經是中美最富庶的地區。現在這副模樣,完全是獨立的結果。

    有個比海地更知名且現實的例子,那就是南非。白人時代,這裡是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現如今已經發展成發展中國家了。

    在南美還有一個蓋亞那,當年曾遭英、荷、法三家瓜分。直到大獨立時代,英屬蓋亞那獨立成為蓋亞那,荷屬蓋亞那成為蘇利南,這兩貨很快就廢了。法屬蓋亞那如今依舊是法屬蓋亞那,人均收入據說是蓋亞那和蘇利南的五倍以上。

    回到海地這邊,當年還是殖民地那會,島上基本上都是白人控制的大蔗糖莊園,據說富甲西半球——比當時英國統治下的美國佬還富。

    黑人很生氣,憑啥你們這麼有錢?於是便革命,殺光了白人莊園主,搗爛了灌溉系統,土地則黑人們一人一塊——於是大家都爽了,但爽完了之後發現不對啊,地是咱自己的,國家也是咱自己的,為啥種地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盡看著那些貪官汙吏酒色沉溺,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於是1843年的一場地震,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了總統,槍斃掉一串貪官汙吏。四年之後,推舉出一個新總統,這總統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他必須是個黑人。

    第二、他不能來自高貴階層。

    第三、他最好不識字。

    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的,便是福斯坦,他很快就厭倦了總統這個稱號,索性更進一步當皇帝了。直到1858年,他被推翻。

    而後一直到1915年,海地就反覆上演某個黑人當上總統,而後要麼腐化要麼獨裁要麼和軍人搞不好關係,最終的結局便是兩種,一種是流亡海外,一種就是被砍死。譬如1915年的總統紀堯姆,就是被叛軍在太子港街頭活活打死的。

    這個時候,邪惡的美帝國主義就開始摻和進來了,一支海軍陸戰隊在海地登陸,結果黑人立馬就不鬧了,經濟也奇蹟般發展起來,甚至一度很不錯,當然主要原因是很多美國佬會過來旅遊。

    但美國佬不至於吞併海地,所以在1930年海地便恢復了總統制。於是腐敗總統又出現了,罷工和暴亂層出不窮。

    那麼,是不是民意沒有真正的體現?選出來的不是一個大眾信任的總統呢?

    1957年,一個叫杜瓦利埃醫生的人物登場,海侃神吹會如何如何,結果在選舉中真的獲得了大部分黑人民眾的支援,成功出任總統。那麼後來呢?後來他就打擊政敵,清除軍隊裡的反對派,直到誰也不能對他說不!於是在1961年,他獲得了100%的選票,甚至沒幾年就做上了終身總統。對此,他不無自豪地表示:人民的意願是應該被遵從的,我作為一個革命家,沒有權利去拒絕人民的意志。

    杜瓦利埃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971年翹辮子,然後兒子繼位,也做上了終身總統,然第二年就被外來干涉勢力所推翻,美華人跑過來,協助臨時總統公佈了一部新憲法,說要恢復重建海地的民主政體——但沒多久,一場發生在軍政府的殘餘勢力和政府軍的內訌又將此變成空談。直到2004年才由維和部隊進駐,平息了亂局,據說隨後便恢復了民主選舉。

    由此我想到一句話,如果早期工人運動裡的那些“搗毀機器派”,如果海地當年那些“搗毀莊園派”一樣掌了權,會不會也把工廠拆除,機器砸爛,然後把工廠所在地分成一個個小方格,大家一起種土豆。然後帶頭人就成為土豆王國的第一任國王,由此開啟與如上劇情差不多的一幕一幕。

  • 8 # 世界史圖鑑

    海地的發展其實並不順利,它是位於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國。也算是最早由西方殖民者所開闢的殖民地,在哥倫布時期就已經開始。當時的土著人已經被斬殺殆盡,之後西方人就開始在這裡建立種植園,並運送了很多黑奴。當時的海地種植大量的蔗糖棉花和咖啡以及初級工業品。海地這塊地區雖然是個島國,但是土地確實肥沃,給法華人帶來了大筆的錢財。在高峰時期,法國曾運送了40多萬的非洲黑奴到海地,從事種植園生產。黑奴在海地幹活,所有的勞動收穫全被法華人所佔有,所以心裡十分不平衡,在18世紀的時候黑人開始造反,搗毀種植園屠殺白人,繁榮的海地逐漸蕭條下去,成為廢墟。

    到了1804年黑奴出身的將軍杜桑盧維杜爾帶領黑人建立了海地共和國並且出任總統。由於當時海地一直處於種植園經濟階段,所以獨立之後的海地沒有任何工業和農業基礎,只能繼續推行種植園經濟。原本種植園經濟在海地,因為革命變得性質不同,但是黑人們並不認可,他們討厭白人所建立的種植園經濟。即便自己翻身做了主人也絕不再使用這種經濟模式。最終海地變成了兩個國家北方繼續實施種植園,而南邊則把土地分成小塊給了農民。北方的經濟當時發展較快,但是統治階層迅速腐化,所有的錢財都沒有會彙集底層民眾最終引發暴亂。而南方雖然每個人都得到了土地,但是黑人從此沒有了奮鬥的目標。土地產量,因為不願勞動而大幅下降。黑人較為豐厚或者至少說衣食無憂的土地,卻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

    不論是支援種植園經濟還是支援小農經濟 社會都出現了問題。但是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人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反而開始不斷地暴動暴亂,使這個黑人國家越來越混亂。西方也抓住了這一點重新開始對這個國家進行滲透。對於海地這個國家,其實並沒有大量的平原和適於耕作的土地,也沒有石油這樣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只能靠著自己的經濟作物蔗糖等獲得高價的生產利潤,但不斷爆發的社會問題和統治危機使得海地越來越窮。在1843年海地這個共和國做出了一個最為奇葩的規定,所有人想要當海地的總統,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黑人,第二,不能來自高貴的階層,第三,最好不認字。直接扼殺了這個國家發展的一切可能。

    當然,我並不是在歧視黑人,而是當時海地的黑人都是黑奴貿易的形式過來的。並且專門從事種植園經濟的種植。黑人在當時是沒有文化的,而把所有有文化的人全部清除出統治階層,也直接意味著這個國家無可救藥。海地自然選出了自己想要的總統。但是這個總統根本沒有能力處理社會和政治危機。反而國內的各個派別因為爭奪這個總統之位大打出手。1915年的海地總統曾被叛軍活活打死。美國登入了這片土地,並且排出了一支軍隊以後,海地局勢穩定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但是美國並沒有將海地併入自己的國土,讓其在1930年恢復自己的總統制。

    讓海地不再作為一個殖民國家而是一個獨立國家。然而僅僅不到20年的時光,海地再一次爆發動亂。國內局勢混亂不堪,海地的經濟再次夭折。在成立之初海地就是共和國,也效仿其他國家建立自己的憲法建立自己的民主政體。但最終只是徒有其表,對於一個內心不信仰民主的國家和民族而言。民主共和制只能給國家帶來混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積極正能量一點,但身邊有個超級負能量媽媽,天天盯著我的缺點說我的不是,你們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