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失業在家,開車接送孩子上學成了我的工作。同一棟樓有個孩子在一個學校,他爸爸也是失業,也算認識,於是我每天都叫著他一起接孩子。 一來二往也算熟了,覺得處的不錯,元旦我還特意叫他下來,一起吃個飯喝點酒。其實他家也有車,老婆用。早上可以送孩子,就是下午放學早沒轍。 昨天他來我家玩,走的時候我看電視,沒到門口送他,我愛人說我不懂禮貌,說我有病神經。我也怒了。 要知道每次都是我在儘量的找話聊天,他基本不言不語。我其實比他大不少,內心裡更渴望尊重。以往他叫我去他家玩,他也基本是在玩手機,沒話說。他媽看不下去說,“你叫人家上來玩,自己又不說話,光玩手機”。 他在微信上釋出考試透過,我點贊;當我透過也發微信,人家壓根沒互動。 我媽提醒我,就個鄰居,有必要那麼好嗎?想想都怪異,接孩子時在車上也能有說有笑,微信上點個贊什麼的卻完全沒有互動,但還能坐一起吃飯。 這個人際交往的度在哪裡?我這明顯的是討好型,可是真沒想過想要得到什麼,就是舉手之勞,一個孩子是拉,兩個也是拉。 對方這算輕視我嗎,還是性格原因,心智不熟?
7
回覆列表
  • 1 # 川一石

    人際關係的度,從相互尊重那裡找答案。

    中國歷史上關於人際交往的理念博大精深,正如《孟子·離婁下》所述:“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版者,人恆敬之”。意思是說:別人禮讓尊敬我、我亦應禮讓尊敬別人。你行為得體尊敬他人,他人也會如此尊敬你。而當你行為不當不尊敬他人,他人亦會如此待你。再如黃谷柳《蝦球傳》所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意思是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這也是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表明別人尊敬我一尺復,我要尊敬別人一丈,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不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同樣用他對待別人的方式來對待他。

    中國傳統的人際交往講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沒有永遠白付出的情,也沒有永遠白得的恩。誰也別把誰當傻子,誰也別覺得誰聰明。人心裡都有一杆秤,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各自心裡都很明白。你眼裡有我,願意為我著想,尊重我的感受,那我也願意尊重你,替你考量。身份高不咄咄逼人,身份低也不諂媚他人。朋友之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這樣關係才算健康,這樣關係才能長久。

    不久前,網上曾經流傳一段哲理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尊重別人,才能被別人尊重人和人都是互相體諒。

    綜上,一切健康的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的,尊重是人際交往的關鍵,否則必不可長久。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哲學是方法論?哲學是研究方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