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正念

    正念進入心理學的領域還是在大概二十年前開始。自從麻省醫學院的卡巴金(Jon Kabat-Zinn)博士在七十年代把正念Mindfulness從佛教內觀練習中提煉出來並去宗教化成為現在大家所知道的正念降壓課程(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suction, MBSR)後,在西方就開始逐漸流行起來。

    因為在開始的時候,卡巴金博士發現自己教導的正念冥想課對於長期疼痛症狀患者有明顯效益。後來他針對大眾開展了正念降壓課程(MBSR)對於壓力的降低也非常有效,心理學家們開始對正念做不同的研究。八十年代時候,來自英國和加拿大的精神病家和臨床心理學家為了找方法來防止抑鬱症的復發,基於MBSR的基礎上,加入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的技巧,發展出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此後,因為是臨床心理學的應用療法,更多的科研就在正念的領域中展開了。

    在2000年,英文期刊只有10篇有關正念的研究和綜論文獻,但是到了2019年,數量就井噴式地增加到1,203篇了。逐年的不斷增長也證明的學界對於正念的研究越來越多以及越來越深入。

    開始的時候,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心理臨床應用上,從我們對壓力的心理調節,到抑鬱症的防復發,於心血管健康的關係,到癌症病人的心理健康等等領域。甚至在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 Behavioral Therapy, DBT)和接受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中理念上跟正念十分有關聯,而正念的練習也這兩個療法中是很關鍵的組成部份。

    雖然心理學界並沒有「正念心理學」這個領域一說,但是正念研究以及介紹在積極心理學領域中是一個重要的部份。因為積極心理學就是研究人類的正面發展,而「正念」正好在其臨床應用之外,有著很廣泛讓人維持和增進心理健康的作用。眾學術期刊中,有關積極心理學的期刊裡面經常可以看到正念相關的研究。另外,還有一個針對正念的期刊就叫做Mindfulness。在英國和美國,很多大學都有自己的正念中心,也設有針對正念的課程。在英國的牛津和班戈大學,更設有碩士課程針對想成為正念指導教師的人。對於想針對正念做科研的,英美及歐洲很多大學也有專門做這方面研究的博導可以跟隨學習。

    現在,正念冥想的發展已經可以說是到了第二代了。兩位英國曾出家的西方學者William Van Gordon 和 Edo Shonin(2019)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將說了這個第二代正念和第一代的具體區別,關鍵其實就是在於一些佛教的方式,開始被引進西方正念培訓和應用中。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慈悲冥想的應用也在近幾年被心理學界重視研究。在西方近些年也有正念慈悲課程。

    但是,筆者對第二代正念的趨勢也有擔心。因為,從宗教的角度再次切入一個已被去宗教化的科學循證心理干預方式,很容易使到科學正念的初衷被重新宗教化。弊端就是在於宗教化的主觀性,很可能會將還沒得到科學印證的一些傳統宗教練習混入其中。也會讓一些沒有科研背景和知識的渾水摸魚。這樣,對於科學正念的傳播和發展會有很大障礙。就此,在跟筆者的私信溝通中,Van Gordon教授也同意這種危險的存在。希望更多人在這方面有一定警覺性。

    參考:

    Van Gordon, W., & Shonin, E. (2019). Second-generation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Toward more authentic mindfulness practice and teaching. Mindfulness, 11(1), doi:10.1007/s12671-019-01252-1.

  • 2 # 使用者7711653760746

    “正念”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古代許多不同的靈性和宗教傳統中都有出現,包括佛教、道教、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西方心理學只是在最近才開始認識到修習正念技能帶來的諸多好處。如果你閱讀過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書籍,你會發現“正念”存在各種不同的定義,但它們基本都可以歸結為一點:正念意味著以靈活、開放和好奇的心態去關注。這個簡單的定義包含三個重要的方面:首先,正念是一個覺察(awareness)過程,而不是一個思考(thinking)過程。它包括將意識或注意停留在你當下的體驗中,而不是“困”在你的想法裡。其次,正念涉及一種獨特的態度:開放和好奇。即使你在當下經歷了種種困難、痛苦或者不愉快,也可以用開放的態度接納它,以好奇的態度去了解它,而不是逃避或與它戰鬥。最後,正念涉及靈活性的注意。它是一種有意識地監督能力,能夠擴大或者把你的注意聚焦於你不同方面的經驗。

    正念能讓我們用類似的態度面對容易被我們認為 “有問題 ”的各種各樣的想法 、感受 、感覺和記憶 ,能夠讓我們選擇我們跟它們的關係 。透過從融合和迴避轉換到解離和接納 (即正念 )的語境 ,我們改變了那些想法和感受的功能 ,從而使它們對我們有更少的衝擊和影響 。在正念語境中 ,它們不再是 “症狀 ” “問題 ” ,或者是 “一些阻礙我們過上充實和圓滿生活的事情 ” ;它們僅僅只是一些想法 、感受 、情感 、記憶等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正念是一個終極的重構工具 :它把所有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從 “阻礙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的異常病理症狀 ”的舊框架中轉移到一個新框架中 ,即 “這是正常的人類體驗 ,是富足和充實人生的自然組成部分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和珅的頂戴花翎為何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