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星有料

    首先,先對清朝的“頂戴花翎”進行一個介紹。

    清朝改歷代的朝冠為禮帽,禮帽又稱為“頂子”或稱為“頂戴”、“頂戴花翎”。禮帽分為兩種,一種為夏天戴的涼帽,另一種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

    涼帽為喇叭形,無簷,多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湖色或黃色,上綴紅纓頂珠。暖帽為圓形,有一圈簷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絨線所製成的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頂珠的質料和顏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員的品級的不同,清政府規定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員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琅或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藍翎兩種。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又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功勳越高。藍翎為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會典》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以後制定:貝子和固倫額駙(即固倫公主的丈夫)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即和碩公主的丈夫)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必須是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等均戴一眼花翎。藍翎一般都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階軍官。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

    其次,說到和珅在當朝的地位,和珅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Quattroporte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加上其長子豐紳殷德被乾隆皇帝指為十公主駙馬,和珅成為皇親國戚,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其中一等公已經是最高品了,在清朝公、候、伯都是超品的,都比一品高。而劇中在提到首輔大臣,在24功臣圖中誰排第一時,紀曉嵐說到是首輔大臣的帽子是不一樣的。有此可見和珅的頂戴花翎與眾臣不一樣很接近乾隆的帽子是與他當時的權勢地位相關聯的。

    再其次,如同大多數電視劇一樣在片子開頭或結尾總會附上一句話“故事情節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裡的很多情節是相當多的還原歷史的,但還是有很多是經過修改的,而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增強趣味性,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所以說,看電視劇不能去較真,如果較真,那也就很容易的失去了趣味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場擊斃殺人暴徒違反法律程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