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詩人陸游曾說,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
在漢語各大方言中,官話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響。以洛陽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一直是中國政治的心臟地帶(尤其在唐代),因而有“官話”之稱。洛陽話為河南洛陽地區所通行的口語,區別於外來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話,洛陽話主要通行於原居民(老洛陽人)之間。洛陽話屬於中原官話―洛嵩片,在河南省內屬豫西方言,與南陽話比較類似。洛陽話有23個聲母(含零聲母),45個韻母(含8個兒化韻)區分尖團音。洛陽話與普通話在音調、發音和詞彙上的差異較大。
“洛陽音”讀詩韻律更美
真的能用孔子時代的上古音來唸《詩經》、《論語》嗎?用古音念古文又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歷代都有韻書,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當時的發音方式,因此可以根據音韻學規律來複原古音系統,把古代音重建出來。比如,有人用唐音唸了一首唐詩――李白的《靜夜思》,那麼可能需要這樣來讀:
“床前明月光”讀為“zhiang(將)z(則)mraeng(蒙)ngad(虐)guang(廣)”;
“疑是地上霜”讀為“ng-i(捏)jie’(節)dih(底)jiangh(尚)shiang(爽)”;
“舉頭望明月”讀為“gye’(隔)deu(丟)mangh(芒)mraeng (蒙)ngad(虐)”;
“低頭思故鄉”讀為“di(歹)deu(丟)s-i(絲)guoh(過)hiang(行)”。
聽起來跟廣東口音很相似,音調很怪,像“月”字,念起來好像直接用鼻音“ng”拼韻母“ue”,還是入聲,後音曲折繚繞。整首詩聽起來確實抑揚頓挫,但一般人很難聽懂到底唸的是什麼。
復原推廣古音現實嗎?
復原推廣古音並不現實。重新構擬出來的古音只是個大概,不能確定古代是否就是這樣發音的,因為“死無對證”。用古音來唸古詩文當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體現其原有的韻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聽不懂,這樣做也就失去了意義。
雖然現在的洛陽方言還保留有一些古代發音方式。比如“龍”,在洛陽一些地方被讀作“liong”,“住、處、書、如”讀yu韻等,但洛陽的讀書音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比如‘洛陽’兩字,最早的時候念‘lagelang’,再近點的時候就變成了‘lageyang’,到現在的讀音則是‘luoyang’。所以古音復原起來也很麻煩,到底以哪個朝代的為準呢?
北宋大詩人陸游曾說,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
在漢語各大方言中,官話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響。以洛陽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一直是中國政治的心臟地帶(尤其在唐代),因而有“官話”之稱。洛陽話為河南洛陽地區所通行的口語,區別於外來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話,洛陽話主要通行於原居民(老洛陽人)之間。洛陽話屬於中原官話―洛嵩片,在河南省內屬豫西方言,與南陽話比較類似。洛陽話有23個聲母(含零聲母),45個韻母(含8個兒化韻)區分尖團音。洛陽話與普通話在音調、發音和詞彙上的差異較大。
“洛陽音”讀詩韻律更美
真的能用孔子時代的上古音來唸《詩經》、《論語》嗎?用古音念古文又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歷代都有韻書,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當時的發音方式,因此可以根據音韻學規律來複原古音系統,把古代音重建出來。比如,有人用唐音唸了一首唐詩――李白的《靜夜思》,那麼可能需要這樣來讀:
“床前明月光”讀為“zhiang(將)z(則)mraeng(蒙)ngad(虐)guang(廣)”;
“疑是地上霜”讀為“ng-i(捏)jie’(節)dih(底)jiangh(尚)shiang(爽)”;
“舉頭望明月”讀為“gye’(隔)deu(丟)mangh(芒)mraeng (蒙)ngad(虐)”;
“低頭思故鄉”讀為“di(歹)deu(丟)s-i(絲)guoh(過)hiang(行)”。
聽起來跟廣東口音很相似,音調很怪,像“月”字,念起來好像直接用鼻音“ng”拼韻母“ue”,還是入聲,後音曲折繚繞。整首詩聽起來確實抑揚頓挫,但一般人很難聽懂到底唸的是什麼。
復原推廣古音現實嗎?
復原推廣古音並不現實。重新構擬出來的古音只是個大概,不能確定古代是否就是這樣發音的,因為“死無對證”。用古音來唸古詩文當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體現其原有的韻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聽不懂,這樣做也就失去了意義。
雖然現在的洛陽方言還保留有一些古代發音方式。比如“龍”,在洛陽一些地方被讀作“liong”,“住、處、書、如”讀yu韻等,但洛陽的讀書音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比如‘洛陽’兩字,最早的時候念‘lagelang’,再近點的時候就變成了‘lageyang’,到現在的讀音則是‘luoyang’。所以古音復原起來也很麻煩,到底以哪個朝代的為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