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傅斯鴻

    我只能說,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鄧艾不偷渡陰平,姜維頂多能夠在劍閣擋住鍾會大軍,但是要知道,鍾會伐蜀,來的可是三路大軍,只擋住其中一路是沒有用的。

    公元263年8月,司馬昭派遣十八萬魏軍兵分三路南下進攻蜀漢。西路軍由鄧艾所率的三萬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進攻姜維;中路軍由諸葛緒率三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而東路軍由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

    很快,魏軍進佔陽平關後,鍾會率領東路軍繼續長驅直入,直逼劍閣。而劍閣正是巴蜀的門戶,因此,姜維也在這裡佈下了重兵防守。鍾會受阻於劍閣可謂是“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

    可是,姜維此時已經丟了漢中,也就是說,魏國在北面是沒有什麼阻礙的,只要鍾會能在劍閣拖住姜維,其餘兩路大軍也能有所行動。哪怕鄧艾在沓中屯田,也能給鍾會大軍運送補給,更何況魏軍的糧道通常,從關中甚至中原運糧也可以在劍閣耗下去。

    因為這一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滅掉蜀漢,司馬昭有十足的把握。原因其實不在軍事上,而在政治上。姜維在費禕死後開始出兵中原,引起了蜀中士大夫們的強烈不滿。因此,姜維後來為避禍而去沓中屯田。將蜀漢朝廷裡的事情交給了黃皓、譙周等人,這些人其實和司馬昭暗通款曲,甚至被魏國所收買。

    姜維實際上是腹背受敵,正面是鍾會的大軍,而背後是蜀漢朝廷裡的各種掣肘。因此,能擋住鍾會大軍已經不容易了,想反擊,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 2 # 寬容2406686

    如果鄧艾偷渡陰平失敗,證明武侯的方略得以認真貫徹。蜀國就能集中軍力對付鍾會,以姜維為首的蜀國大軍無後顧之憂,或能在鄧艾迴援之前反殺鍾會大軍。則司馬昭二路征伐蜀國之戰將功虧一簣,儘管蜀國必將亡國,但何時由何人奏功,真是天曉得。

  • 3 # 不沉的經遠

    如果鄧艾偷渡陰平沒有成功,姜維也沒辦法反殺鍾會大軍。

    公元263年8月,司馬昭發起滅蜀之戰,魏軍兵分多路功蜀,其中鍾會率10餘萬大軍攻打漢中,鄧艾的3萬大軍進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維、而諸葛緒則率3萬人進攻陰平橋頭,阻斷姜維撤往漢中之路。

    漢城、樂城兩城蜀軍堅守不出,鍾會各留1萬大軍監視兩城,主力則攻打陽平關,因為守將蔣舒叛變,陽平關失陷,漢中失守。不過姜維甩掉了鄧艾和諸葛緒,成功的回援了劍閣,將鍾會大軍擋在劍閣之外。不過最終因為鄧艾率軍偷渡陰平,最終蜀漢滅亡。

    但是如果鄧艾偷渡失敗,那麼對於魏軍來說雖然損失很大,卻不是致命的。鄧艾走陰平小路的時候最多隻帶了自己本部的3萬人馬,偷渡失敗不會全部損失。而鍾會扣除監視漢、樂兩城的兩萬大軍,再加上路上的損失,匯合上諸葛緒所部以後,魏軍在劍閣關外也應該有10萬大軍。

    而姜維手中蜀軍不過4、5萬人,不到正面魏軍的一半。雖說因為關中到漢中道路崎嶇,在鄧艾偷襲成功前鍾會的部隊已經出現了缺糧的情況,但是魏軍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撤退還是沒什麼問題,姜維能咬到魏軍的尾巴就不錯了。

    此時的魏國已經從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得到了很大的恢復,雖然損失2、3萬人不少,但是卻不是致命的。所以不會改變蜀弱魏強的格局。

  • 4 # 蕭武

    如果鄧艾偷渡陰平失敗,退回隴西,那麼已經在劍閣和鍾會相持的姜維是有很大希望守住要道,迫使鍾會退兵的。只要鍾會退兵,姜維從後面追擊襲殺,就有可能給鍾會造成很大傷亡。

    這其實只要看看之前的戰例就可以了。在鍾會大舉伐蜀之前,曹魏的前一次大舉伐蜀行動是在曹爽當政時期,為了在疆場上立功,給自己在政治上加分,曹爽率十多萬大軍從關中出發,進攻益州。

    為了這次進攻,曹爽其實是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的。先是調整了關中戰區的統帥,由他的親黨夏侯玄出任徵西將軍,駐守關中長安,夏侯玄原來的中領軍職務則交給了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

    司馬懿之所以在曹魏雖然已經示弱,但仍然是最有潛力威脅到曹爽的權力的人,就是因為司馬懿多年來南征北戰,北平公孫,東抗孫權,西距諸葛,戰功顯赫,威望隆重。曹爽就是想透過在戰場上立功,來為自己加分。

    在出徵之前,司馬懿、蔣濟等元老重臣都對曹爽此行表示反對,認為取勝是比較困難的,勸曹爽不要去。但曹爽仍然固執己見,出兵伐蜀。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從關中出發,進攻益州的門戶漢中。

    此時鎮守漢中的蜀漢主帥是王平。王平其實能力並不算特別突出,但性格比較謹慎,基本上就是按套路出牌。曹爽大軍前來,王平列險據守,並不出戰,坐等曹爽糧盡退兵。漢中道路險要,曹爽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糧盡退兵。

    曹爽退兵的時候,王平率軍追擊掩殺,蜀軍大獲全勝。曹爽鎩羽而歸,不僅沒能在戰場上為自己加分,反而暴露了自己不懂軍事的弱點。也是因此,曹魏的元老重臣們就此看穿了曹爽,知道曹爽看上去張牙舞爪,其實是沒有真本事的。

    更早的時候則是漢中之戰時,劉備出兵爭奪漢中,一開始也是相持不下,後來劉備出奇兵,翻閱崇山峻嶺,繞到夏侯淵軍身後,在定軍山紮下大營,反客為主,迫使夏侯淵來進攻,劉備一站成功,斬殺了夏侯淵,奪取了漢中。

    曹操知道後,親帥大軍來和劉備爭奪漢中,想多回去。但劉備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列險據守,在地勢險要的地方屯兵防守,曹軍挑戰,他也絕不出戰,就這樣以逸待勞,打消耗戰。曹魏補給線太長,先熬不住了,進退維谷,猶豫了一段時間後,就自己退兵了。

    漢中之戰結束後,別人都以為劉備會留下張飛鎮守漢中,結果劉備卻選擇了魏延,以魏延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他自己則率兵回到成都,張飛駐軍閬中。原因就在於,在曹操退兵之後,劉備認為鎮守漢中其實只要列險據守,堅不與戰,曹操也沒什麼辦法,所以用不著張飛這種更擅長進攻的人去鎮守。

    而在蜀漢滅亡之前,也就是鍾會率軍大舉伐蜀之前,姜維對蜀漢在漢中的防禦體進行了調整,把原來的全面防禦改為重點防禦,將兵力集中在漢、樂二城,其它地方基本上沒有留防守兵力。

    姜維的理由是,以前全面防禦是消極防禦,敵人來進攻,有機會就打,沒機會就撤,來去自如,蜀漢不能對敵人造成重大損失。但從鍾會進軍的情況看,姜維這個打算顯然落空了。鍾會集中兵力攻下一個,另一個就投降了,漢中失守。

    但姜維迅速擺脫了鄧艾的追擊,又趕在諸葛緒大軍封鎖陰平橋頭之前通過了這個重要關口,退回了劍閣,在這裡與前來救援的張翼、廖化、董厥的蜀軍匯合,合兵守衛劍閣,堅守不出。鍾會和曹操一樣,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就在這個時候,鄧艾突然偷渡陰平小道,長途奔襲,直接出現在了成都平原上,江油投降,蜀漢最後的精銳又被諸葛瞻在綿竹一戰全部葬送,劉禪只好輿梓出降,蜀漢隨之滅亡。之後,姜維接到劉禪的命令,不得不在已經退到成都附近的郫縣的時候,向鍾會投降。

    這就是說,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其實鍾會已經在考慮退兵回關中的問題了。只要鍾會退兵,姜維就可以像劉備和王平一樣,率軍從後面追擊,襲殺魏軍,是完全有可能給鍾會造成重大損失的,並有希望奪回漢中。

  • 5 # 歷史漫談君

    蜀漢的所在地益州北有秦嶺巴山,東有巫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南是雲貴高原。

    入蜀只有兩個方向,東面是從長江三峽溯江而上,經瞿塘關而過。北面由漢中入蜀。這個方向有兩條路:金牛道和米倉道。金牛道較為便捷,可以過劍門關直達成都,是一條入蜀的必爭之路。從米倉道南下巴中可趨閬中,威脅川中與東南之間的交通線。漢中爭奪戰,張郃的進犯閬中,就是過米倉道。這兩條路以劍閣為門戶。

    劍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關北有利州,南有綿竹。無論從劍門金牛道,還是從壟上陰平,要想從北入川,必走綿竹。

    "陰平"是從隴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實際嚴格上講,三國時這確實不是條路,只是從理論上可以到達成都的"徑",鄧艾自己也說這是條"邪徑"。

    一旦突破陰平來到成都平原,那蜀漢將無險可守。所以當時姜維重兵把守劍閣。鄧艾很明確當前的形勢,於是他大膽的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走左儋道進攻綿竹" 的大膽計劃。從結果上,他成功了。面對飛來的奇兵,綿竹一戰蜀漢失利後,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

    如果鄧艾不去偷渡陰平,會是什麼結果呢?

    鄧艾鍾會如不分兵,姜維的壓力會更大。因為此時陽平關已經失守,漢中已在鍾會手中。就算守得住劍閣,丟了漢中也是蜀漢承受不起的,所以姜維肯定要收復漢中,將在陽平關一線與鍾會決戰。

    以蜀漢的兵力,最多能湊出五六萬人馬,而且是屯田之兵,戰鬥力並不強。鄧艾能以偏師一路殺到成都,逼劉禪投降,可見諸葛之後的蜀軍戰鬥力有多渣。漢中決戰當然是司馬氏樂意見到的局面。這一戰姜維凶多吉少,晉滅蜀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只要策略得當,姜維還是有機會打敗鍾會的。

    司馬昭的伐蜀之戰,原本就是為了轉移弒君殺魏帝曹髦的注意力,並不是真的有完全把握滅亡蜀漢,只是沒想到鄧艾的偷渡陰平,改變了戰場整個局勢,從而一舉滅亡蜀漢。

    如果沒有鄧艾的偷渡陰平,或者鄧艾偷渡陰平失敗,那麼魏國大軍在鍾會的率領下則被姜維堵在劍門關,劍門關是進入成都的主要道路,而且地勢力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鍾會率領的十幾大軍被姜維堵在劍門關,又無法攻克,而且魏軍的糧草都要從關中運到前線,補給過多,鍾會本來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當時的整體局勢是,漢中的漢、樂二城還在蜀軍手中頑抗,被魏軍團團包圍,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約4到5萬人在劍門關堵住鍾會十幾萬大軍。劍門關以南和以東的所有地區都還在蜀軍的控制之中。

    這個時候姜維就必須要做出戰略部署,上表後主劉禪,調動南中和永安部分軍隊救援,下令霍駿率軍8千北上成都,負責成都外圍的安全,讓部隊駐守在成都以北,下令羅憲率軍8千西進劍閣,協助姜維抵抗鍾會大軍。同時阻止東吳援軍進入蜀漢境內,無需東吳救援。

    同時姜維派出小股部隊,抄小路走山路去襲擊魏軍運糧部隊,襲擾魏軍糧道。並通知漢、樂二城守將蔣斌、王含固守待援。蜀軍畢竟熟悉益州的道路,這是魏軍所不具備的優勢,派出部隊打擊魏軍糧道將對魏軍產生恐慌作用。

    鍾會如果要繼續攻打蜀漢,首先就得拿下劍門關,因為魏軍只有一條路進入成都,否則就只有退兵,可是鍾會無法攻克劍門關,因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只要姜維不投降,鍾會根本沒有辦法。

    姜維作出正確的戰略後,最多也只能將鍾會擊退,反殺鍾會就不太可能了,畢竟鍾會實力比姜維強的多,而且鍾會這個人足智多謀,論計謀不輸姜維。

    最終的結局就是鍾會大軍撤退,退入漢中,而姜維乘勝追擊,鍾會退入漢中後,就不再撤退,在漢中與姜維對峙,而漢中的漢、樂二城很可能保不住,鍾會退到漢中後,肯定要拿下漢、樂二城,姜維又救援不了,漢、後二城在鍾會的圍攻之下肯定要失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方國家女性為何結婚後要改姓夫姓?是法律要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