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佳連

    建議中國也可以的,女方一結婚就應該把身份證改為男方姓,這樣就知道誰是女孩誰是結婚的了。再就是女方改姓氏後就不敢隨便離婚了。可降低離婚事情,可以使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如果女方離婚再婚就再加一個丈夫姓,以此類推。再加一個姓。

  • 2 # 九州歷史

    中國可能處於歷史最高離婚率階段,微觀來看,有性格不和、第三者、家務矛盾、草率結婚、性生活不和諧等種種原因;宏觀來看,有傳統觀念的更新、婚姻法的放寬、女性經濟能力的提高等原因。高離婚率,從某種程度上,是婚姻中的個體追求幸福的結果,甚至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近代以來,西方社會離婚率也是居高不下,但與中國的差距在迅速縮小。同樣是離婚,歐美社會離婚帶來的痛苦較小,他們強調的是婚姻的平等、自由,即便離婚後,父母對孩子、夫妻之間仍然溫暖誠懇,影響並不那麼嚴重;而在中國,更多的是深深的傷害。

    無論如何,在中華文化傳統中,離婚並不是一件快樂而值得鼓勵的事。我們當前婚姻觀的變化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歐美婚姻觀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是反觀歐美社會,他們現在更重視家庭、婚姻,女性婚後大多隨丈夫姓,更講究從一而終。這是為何呢?

    希拉里的名字是希拉里.克林頓,克林頓是夫家姓;撒切爾夫人的夫家姓撒切爾;香港受歐美文化影響很大,我們熟知的範徐麗泰、閭丘露薇,出嫁後都改隨夫姓了。這與中國古代如出一轍,中國傳統社會,嫁人後也隨丈夫姓。比如孃家姓李、夫家姓張,一般就叫張李氏。

    這是怎麼了?難道歐美社會開始向中國傳統社會迴歸了?女權運動的結果,難道是降低了女性地位?

    女權運動起源於西方,大致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肇始於工業革命,主要追求經濟上與男性平等。第二階段是二戰以後,女權主義者們更為激進,主要的訴求是“性”,要徹底打倒父權制。第三階段大致起於上世紀60年代末,受第二階段帶來的家庭破裂、一夜情氾濫、艾滋病成災、問題兒童增多等影響,女權主義者們不再追求性伴侶的數量,而講究質量,也就是和一個性夥伴從一而終。而在絕大多數華人看來,西方社會還處在第二階段,因此要向西方學習,甚至還用“開放”形容私生活混亂。

    中國傳統社會,女性少年從父、婚後從夫、夫死從子,完全依附於男性,不過這也造就了兩千年的超穩定社會結構。拋開女性受壓迫、不平等、封建腐朽等因素,在這一大眾認可的制度下,家庭超級穩定。

    新中國成立後,女性首先在經濟上實現了獨立,相當於完成了女權運動的第一階段,改革開放前夫妻間甚至以“同志”相稱。改革開放以後進入第二階段。直到現在,夫妻之間受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一直處於在“平等”的旗幟下相互“奪權”的階段,並無社會統一認可的規則秩序,因此家庭並不穩固,矛盾紛爭不斷。

    同為漢文化圈的日本,最早接受西方文化,歷史傳統也保留較多,其婚姻家庭結構似乎是完美的“東西合體”。少女世代,女孩子們可以瘋狂地濫交、援交、抽菸喝酒,社會對他們並沒有多少譴責;但是結婚後,必須完全迴歸家庭。保守的日本社會認為家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對婚內出軌嚴厲禁止。女性除了工作,還要努力照顧丈夫孩子,對丈夫也格外寬容,甚至允許丈夫在外尋花問柳,因此在很多人眼裡,日本妻子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這種大眾都認可的規則下,日本的家庭結構也非常穩定。

  • 3 # 李思前

    因為姓在西方不是那麼重要 對她們來說改成夫家的姓 就是自己結婚的象徵 和舉辦婚禮 穿婚紗 去登記一樣 只是個約定俗成的過程而言 並沒有男女地位的對映 很多華人不理解那是因為我們拿我們自己對姓氏的理解去套西方人的想法 所以當然就不理解

  • 4 # 春之聲1953

    女性結婚了改姓,並不是法律所規定的要跟夫姓!而是人類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個規律,女性嫁給夫家,說明這個女子就是這個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一個男人需要掙錢、養家餬口,女人則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所以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自古以來都有隨夫姓的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取材於西遊記的京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