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造飯處

    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這三人被後世稱為“遼東三傑”

    熊廷弼,兩次遼東經略,相當於戰區司令,官大兵少,據說手裡邊也就5000人左右。

    第一次是在薩爾滸之戰後,說白了就是去遼東收拾爛攤子,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在遼東地區次第恢復,讓努爾哈赤無機可乘。但是在朝廷的那些大臣看來,這兩年就是無所作為,就是僥倖偷安,而不圖恢復;第二次經略遼東,畢竟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但問題就是前面說的,官大兵少,除了那5000人,其他的兵歸巡撫王華貞管理,大約有6萬人,關鍵是熊廷弼跟王化貞不和

    先看下熊廷弼,在他看來,遼東戰場就應該採取戰略收縮,收縮到廣寧,然後圍繞廣寧這個堅城進行深溝高壘,建立防禦體系,再動員山東登州、萊州這邊的兵力,從海上對努爾哈赤構成騷擾;再動員北韓在努爾哈赤後防搗亂。這就是著名的"三方佈置策"。

    按說策略很好,但跟有兵權的巡撫王化貞不和嘛,王化貞又打了敗仗,沒辦法,回朝主張放棄遼東吧,再加上朝中那些沒上過戰場的道德楷模東林黨們有意無意的迫害,最終下獄被殺。

    而袁崇煥呢,寫過著名的《哭熊經略》,

    記得相逢一笑迎,親承指授夜談兵。 才兼文武無餘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眥須欲動,模糊熱血面如生。 揹人痛極為私祭,灑淚深宵哭失聲。

    至於誰的作用更大,無疑是袁崇煥,因為熊廷弼戰略戰術再好,治理遼東再好,但真到了打仗的時候,手裡沒兵啊,而袁崇煥,好歹當了幾年的袁大督師,整個關寧錦防線是他一手建立的,但倆人都沒什麼好結局。

    明末的朝廷已然是爛攤子了,國運下降,個人再強,也無法挽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電偶破了會出現什麼現象?